大电流防摆动的插簧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616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连接配件领域的大电流防摆动的插簧端子,插簧端子的前端为用于与公插片进行配对连接的插簧,插簧包括底面簧片,底面簧片的左右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分别形成两块侧面簧片,两块侧面簧片分别相对往内折弯,分别形成两块顶面簧片,两块顶面簧片的中部均通过拉伸冲压形成下压槽,下压槽的底面被裁切形成上弹片,两块侧面簧片的表面均通过冲压形成两个结构相同且前后排列的侧压槽,侧压槽的底面被裁切形成侧弹片,当公插片从母端接口插入插簧时,可从上下及左右四个面压紧公插片,使公插片与插簧接触更紧密,保证公插片插入后与插簧更牢固地接触,连接后的稳定性更好,可避免因接触不良而出现打火等安全隐患,增强使用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连接配件领域,具体涉及插簧端子,特别涉及大电流防摆动的插簧端子
技术介绍
插簧端子主要应用于电工电气连接器配电柜等电器产品,产品广泛用于照明电器,家用电器,接插件,汽摩配件,连接器、线束,灯座,镇流器,灯饰,灯具,电子仪表等产品上。现市面上流通的插簧端子其结构主要由用于插入公插片的插簧和用于铆压导线的铆线脚构成。公插片插入插簧后进行电性接触,由于插簧内为一空腔结构,公插片插入插簧空腔内会出现左右摆动,容易出现松动,而且松动时会减少接触面,当电器通电工作中出现大电流后会导致电流不稳定,因接触面小且不够紧凑而不能承受大电压,严重影响电流导通效果,同时会影响电器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解决上述缺陷,本申请人于2013年5月13日在中国提交一份专利申请,其公开号为“CN203300856U”,其提供一种防止摆动的插簧端子,其在插入公插片后,会产生防止公插片左右摆动的反向力,使公插片与插簧接触更紧密,导电性更强。但是,该技术还存在以下缺陷:1)公插片插入插簧后,只产生防止公插片左右摆动的反向力,上下方向的压力较少,导致公插片可进行上下方向的摆动,摆动过程中会存在因接触不良而打火等安全隐患;2)公插片与插簧的接触面积较少,连接后不能够流通更大的电流,因此不够适应更大功率的电器接线要求。现本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缺陷,研发出大电流防摆动的插簧端子,其可从上下左右四面压紧公插片,同时可流通更大的电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大电流防摆动的插簧端子,其在插入公插片后,会产生防止公插片上下及左右摆动的反向力,使公插片与插簧接触更紧密,接触面积更大,导电性更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大电流防摆动的插簧端子,该插簧端子的尾端为用于与导线连接的铆线脚,该插簧端子的前端为用于与公插片进行配对连接的插簧,插簧与铆线脚为一体成型结构,插簧包括底面簧片,底面簧片的左右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分别形成两块侧面簧片,两块侧面簧片分别相对往内折弯,从而分别形成两块顶面簧片,两块顶面簧片之间留有间隙,两块侧面簧片及两块顶面簧片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插簧的前端形成用于配对插入公插片且开口向前的母端接口。底面簧片的中部通过冲压形成往上凸起的上顶平台,上顶平台的前端通过向上倾斜的斜面与底面簧片进行连接,使公插片可沿斜面顺畅插入插簧内,上顶平台用于压紧公插片的底面;两块顶面簧片均沿相对的方向向下倾斜,两块顶面簧片的中部均通过拉伸冲压形成下压槽,下压槽的前端通过倾斜的前拉伸面进行连接,下压槽的外侧边与侧面簧片的顶面之间留有条形透孔,下压槽的内侧边与顶面簧片的内侧边平齐,下压槽的后端通过倾斜的后拉伸面进行连接,并将后拉伸面进行裁断,使下压槽的底面被裁切形成上弹片,上弹片的前端通过前拉伸面进行连接,上弹片的后端向下倾斜,且上弹片及顶面簧片始终保持向下的下压力,上弹片的底面用于压紧公插片的顶面;两块侧面簧片的表面均通过冲压形成两个结构相同且前后排列的侧压槽,侧压槽的后侧边及下侧边均通过裁切后组合形成L形透孔,同时使侧压槽的底面被裁切形成侧弹片,侧弹片向内倾斜,且侧弹片始终保持向内的内压力,侧弹片的内侧面分别用于压紧公插片的左右两侧面;当公插片从母端接口插入插簧时,上顶平台向上顶住公插片的底面,同时上弹片的后端因受公插片的挤压而向上顶住后拉伸面,使公插片的顶面同时承受上弹片及顶面簧片的压力,从而在上顶平台及上弹片上分别产生防止公插片进行上下摆动的反向力,侧弹片分别向内顶住公插片的左右两侧面,从而在侧弹片上产生防止公插片进行左右摆动的反向力。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底面簧片还裁切有具有回弹力的自锁弹片,自锁弹片的前端固定在底面簧片的前端,且与底面簧片的前端平齐,自锁弹片的后端沿底面簧片的后端延伸,且沿后端逐渐向上翘起,自锁弹片的中部设有用于与公插片的定位孔进行配对扣合的突起扣点,自锁弹片的后端设有用于按压的触发点,当按压触发点时,带动自锁弹片及突起扣点下移,从而使突起扣点从公插片的定位孔进行脱扣,当放开触发点时,自锁弹片由于存在回弹力会自动回弹到原位。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突起扣点为三角形结构,突起扣点的前端为三角形的顶角,突起扣点的后端为三角形的底边,突起扣点从顶角沿底边逐渐向上倾斜。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下压槽为方形结构。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上顶平台为方形结构。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铆线脚由铆线芯脚和铆线皮脚组成,铆线皮脚设在铆线芯脚后端,铆线芯脚及铆线皮脚的内侧面均设有用于配对容纳导线的导线安放槽,铆线芯脚的内侧面均设有用于压紧导线芯的凸起横压线,连接导线时,将导线放置在导线安放槽上,然后铆压铆线芯脚和铆线皮脚,使铆线芯脚压紧导线芯,铆线皮脚压紧导线绝缘皮层。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铆线脚与插簧排列在同一直线上,从而组成直式插簧结构,使导线安放槽与母端接口在同一直线上。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导线安放槽的中线垂直于母端接口的中线,从而组成横式插簧结构。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增设有上顶平台、下压槽、上弹片、侧压槽和侧弹片,当公插片从母端接口插入插簧时,上顶平台向上顶住公插片的底面,上弹片受下压力压紧在公插片的顶面,产生防止公插片进行上下摆动的反向力,侧弹片受内压力压紧在公插片的左右两侧面,产生防止公插片进行左右摆动的反向力,从而可从上下及左右四个面压紧公插片,使公插片与插簧接触更紧密,保证公插片插入后与插簧更牢固地接触,连接后的稳定性更好,任何角度均不会出现摆动,提高公插片与插簧间的导电性能,可避免因接触不良而出现打火等安全隐患,增强使用的安全性能,接触面积更大,导电性更好,从而可流通更大的电流,使其能够适应更大功率的电器接线要求,确保电器更安全和稳定地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公插片,2为铆线芯脚,3为铆线皮脚,4为导线安放槽,5为底面簧片,6为侧面簧片,7为顶面簧片,8为母端接口,9为上顶平台,10为自锁弹片,11为突起扣点,12为触发点,13为上弹片,14为前拉伸面,15为侧弹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5,其具体实施的大电流防摆动的插簧端子包括铆线脚和插簧,铆线脚位于插簧端子的尾端,用于与导线连接,铆线脚由铆线芯脚2和铆线皮脚3组成,铆线皮脚3设在铆线芯脚2后端,铆线芯脚2及铆线皮脚3的内侧面均设有用于配对容纳导线的导线安放槽4,铆线芯脚2的内侧面均设有用于压紧导线芯的凸起横压线,连接导线时,将导线放置在导线安放槽4上,然后铆压铆线芯脚2和铆线皮脚3,使铆线芯脚2压紧导线芯,铆线皮脚3压紧导线绝缘皮层,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铆线脚与插簧排列在同一直线上,从而组成直式插簧结构,使导线安放槽4与母端接口8在同一直线上,铆线芯脚2及铆线皮脚3均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插簧端子的前端为用于与公插片1进行配对连接的插簧,插簧与铆线脚为一体成型结构,插簧包括底面簧片5,底面簧片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电流防摆动的插簧端子

【技术保护点】
大电流防摆动的插簧端子,该插簧端子的尾端为用于与导线连接的铆线脚,该插簧端子的前端为用于与公插片进行配对连接的插簧,插簧与铆线脚为一体成型结构,插簧包括底面簧片,底面簧片的左右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分别形成两块侧面簧片,两块侧面簧片分别相对往内折弯,从而分别形成两块顶面簧片,两块顶面簧片之间留有间隙,两块侧面簧片及两块顶面簧片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插簧的前端形成用于配对插入公插片且开口向前的母端接口,其特征在于:底面簧片的中部通过冲压形成往上凸起的上顶平台,上顶平台的前端通过向上倾斜的斜面与底面簧片进行连接,使公插片可沿斜面顺畅插入插簧内,上顶平台用于压紧公插片的底面;两块顶面簧片均沿相对的方向向下倾斜,两块顶面簧片的中部均通过拉伸冲压形成下压槽,下压槽的前端通过倾斜的前拉伸面进行连接,下压槽的外侧边与侧面簧片的顶面之间留有条形透孔,下压槽的内侧边与顶面簧片的内侧边平齐,下压槽的后端通过倾斜的后拉伸面进行连接,并将后拉伸面进行裁断,使下压槽的底面被裁切形成上弹片,上弹片的前端通过前拉伸面进行连接,上弹片的后端向下倾斜,且上弹片及顶面簧片始终保持向下的下压力,上弹片的底面用于压紧公插片的顶面;两块侧面簧片的表面均通过冲压形成两个结构相同且前后排列的侧压槽,侧压槽的后侧边及下侧边均通过裁切后组合形成L形透孔,同时使侧压槽的底面被裁切形成侧弹片,侧弹片向内倾斜,且侧弹片始终保持向内的内压力,侧弹片的内侧面分别用于压紧公插片的左右两侧面;当公插片从母端接口插入插簧时,上顶平台向上顶住公插片的底面,同时上弹片的后端因受公插片的挤压而向上顶住后拉伸面,使公插片的顶面同时承受上弹片及顶面簧片的压力,从而在上顶平台及上弹片上分别产生防止公插片进行上下摆动的反向力,侧弹片分别向内顶住公插片的左右两侧面,从而在侧弹片上产生防止公插片进行左右摆动的反向力。...

【技术特征摘要】
1.大电流防摆动的插簧端子,该插簧端子的尾端为用于与导线连接的铆线脚,该插簧端子的前端为用于与公插片进行配对连接的插簧,插簧与铆线脚为一体成型结构,插簧包括底面簧片,底面簧片的左右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分别形成两块侧面簧片,两块侧面簧片分别相对往内折弯,从而分别形成两块顶面簧片,两块顶面簧片之间留有间隙,两块侧面簧片及两块顶面簧片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插簧的前端形成用于配对插入公插片且开口向前的母端接口,其特征在于:底面簧片的中部通过冲压形成往上凸起的上顶平台,上顶平台的前端通过向上倾斜的斜面与底面簧片进行连接,使公插片可沿斜面顺畅插入插簧内,上顶平台用于压紧公插片的底面;两块顶面簧片均沿相对的方向向下倾斜,两块顶面簧片的中部均通过拉伸冲压形成下压槽,下压槽的前端通过倾斜的前拉伸面进行连接,下压槽的外侧边与侧面簧片的顶面之间留有条形透孔,下压槽的内侧边与顶面簧片的内侧边平齐,下压槽的后端通过倾斜的后拉伸面进行连接,并将后拉伸面进行裁断,使下压槽的底面被裁切形成上弹片,上弹片的前端通过前拉伸面进行连接,上弹片的后端向下倾斜,且上弹片及顶面簧片始终保持向下的下压力,上弹片的底面用于压紧公插片的顶面;两块侧面簧片的表面均通过冲压形成两个结构相同且前后排列的侧压槽,侧压槽的后侧边及下侧边均通过裁切后组合形成L形透孔,同时使侧压槽的底面被裁切形成侧弹片,侧弹片向内倾斜,且侧弹片始终保持向内的内压力,侧弹片的内侧面分别用于压紧公插片的左右两侧面;当公插片从母端接口插入插簧时,上顶平台向上顶住公插片的底面,同时上弹片的后端因受公插片的挤压而向上顶住后拉伸面,使公插片的顶面同时承受上弹片及顶面簧片的压力,从而在上顶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吉星李增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商通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