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透过简易构成及成形出品质优良之成形品的金属材料射出装置。解决手段方面,金属材料射出装置具备熔化金属材料S1以做成熔化材料M的加热筒10、及连接该加热筒10前端之安装模具30的喷嘴20、及压入前述熔化材料M再透过前述喷嘴20射出模具而拥有的柱塞P;依前述加热筒10成形品长度的金属材料设置于各成形周期所供应的材料供应筒40;及前述加热筒10与前述材料供应筒40之间,设置切削金属材料S1外围的铸模15;及前述加热筒10后方的前述铸模附近15设置具备了去除加热筒10内部气体的吸引装置50。(*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射出成形镁或铝等金属材料的射出装置及其射出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公知的镁、铝等金属材料的成形方法可分为,加压熔化金属后射出填充于模具内以获得成形品的模铸(die casting)法、及螺旋射出球状金属材料经过熔解后再填充于模具的半固态射出成形机(Thixomolding)法。但模铸法需准备用以熔解金属材料的熔解炉,因此成本偏高,而且会在熔解炉中发生氧化物堆积等问题。另一方面,半固态射出成形机法的问题在于,操作球状金属材料时极为繁杂、且因使用螺旋射出,故难以稳定熔解金属材料。在此,其专利技术装置属于,拥有接受应熔化材料之入口与熔化材料出口的加热筒、及连接于前述加热筒而拥有减压手段的熔化金属材料供应装置、及用以将该熔化金属材料供应装置所供应的熔化金属材料填充到模具之加压填充装置的射出装置(例如,请参阅专利文献1,特开2000-254764号公报)。此射出装置的前述加压填充装置活塞结构为,当位于前进位置时,会堵住熔化金属材料供应装置出口;当前述活塞位于后退位置时,出口会贯通汽缸内的材料填充室,因此在阻止前述汽缸所连接之热喷嘴贯通模具模槽(cavity)的状态下,通过让前述活塞从前进位置移动到后退位置,让材料填充室呈负压,再以前述减压手段对熔化材料赋予负压、及调整前述材料填充室的负压平衡,以阻止熔化材料流入前述材料填充室,当前述活塞后退到规定位置后,则以规定量供应来自于前述熔化金属材料供应装置的材料,用以填充材料的填充室,则让前述活塞前进后,而在模具模槽内填充熔化材料以进行成型。由于前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射出装置,可定期从材料供应装置将熔化材料供应到汽缸内,因此不需熔解炉,便得以顺利且确实执行成形作业。此外,可将加热筒内或汽缸内(材料填充室内)保持在真空状态下以执行成型,因此可提升成形品的品质及成品率。但近年来则要求做出,装置构成更为简易、可获得品质优良之成形品的射出装置。此外,除了前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射出装置之外,还具备将轻金属材料视为短棒材料,再逐一供应到射出汽缸的材料供应装置、及从先供应的短棒材料依序熔解的射出汽缸及其加热装置,让未熔化的短棒材料累进式的前进,以射出已熔解之短棒材料的压棒构件,及具备射出油压活塞杆之轻金属射出成形机射出装置(例如,请参阅专利文献2,特开2003-211260号公报)。在此射出装置上,压棒构件是透过油压驱动装置的第1驱动装置、及电动驱动装置的第2驱动装置所驱动。此外,射出油压活塞杆(rod)是透过1个射出油压汽缸所驱动。前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射出装置、轻金属材料,拥有相当于数Shot以上的容积(长度),由于各射出1 Shot所消费与缩短之轻金属材料的压入量为一定,而应通过第2驱动装置,以累进方式调整各Shot的压棒构件突出量。为此,前述专利文献2所提案的射出装置,除了需要第2驱动装置之外,也应具备控制装置,如此一来不仅会提高射出装置成本,还会让驱动第2驱动装置的时间,成为延宕成形周期时间的原因。此外,除了各Shot的成形周期时间不均之外,皆由各Shot供应轻金属材料,然而供应到射出汽缸而贮留的轻金属材料量,会让各Shot产生变化,而带来成形品的品质差异。前述专利文献2所提案的射出装置,具有利用不活性气体以清除(purge)射出汽缸及短棒材料之间隙空气的功能,但这并不是清除闭锁空间的空气,也不具有去除射出汽缸内部气体的功能,因此贮留于射出汽缸的金属熔液,会因氧化而污损成形品表面,并招来成形品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所欲解决之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鉴于前述的状况,而提供可透过简易构成又成型出品质优良之成形品的金属材料射出装置。二、解决问题之技术手段换言之,如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的金属材料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有熔化金属材料以做成熔化材料的加热筒、及连接该加热筒前端以安装模具的喷嘴、及用于压入前述熔化材料再透过前述喷嘴射出至模具内的柱塞;依前述加热筒成形品长度的金属材料设置于各成形周期所供应的材料供应筒;前述加热筒与前述材料供应筒之间,设置切削金属材料外围的铸模(dies);及前述加热筒后方的前述铸模附近,设置具备去除加热筒内部气体的吸引装置。又如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材料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遮断构件于铸模与前述材料供应筒之间,具有与铸模端面密合后可密闭加热筒内部的前进位置、及可通过前述金属材料的后退位置之间且产生往复移动。又如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金属材料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遮断构件的构成,是从后退位置移动到前进位置时,铸模会掏除切削金属材料的切削屑。又如权利要求4的金属材料射出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材料射出装置成形出成形品时,从前述材料供应筒透过前述铸模,将金属材料供应到加热筒时、以及让结束射出后的前述柱塞后退之后,前述遮断构件闭锁加热筒内部时,驱动前述吸引装置以去除加热筒内部气体。三、对照先前技术之功效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在熔化金属材料以做成熔化材料的加热筒、及连接该加热筒前端之安装模具的喷嘴、及压入前述熔化材料,再透过前述喷嘴射出模具,而拥有柱塞之金属材料射出装置上,具备了将依据前述加热筒成形品长度的金属材料,设置于各成形周期所供应的材料供应筒、及前述加热筒与前述材料供应筒之间,在切削金属材料外围的铸模、及前述加热筒后方的前述铸模附近,则具备去除加热筒内部气体的吸引装置,因此可构成出简易的射出装置,并可在除气环境供应到金属材料加热筒,以获得品质优良的成形品。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为依据权利要求1的射出装置,其具备了被设置于前述铸模与前述材料供应筒之间,且与前述铸模端面密合,而以来回移动密闭前述加热筒内部的前进位置、及可通过前述金属材料之后退位置之间的遮断构件,因此结束射出后开始将金属材料供应加热筒内的这段期间,也可去除加热筒的内部气体,以获得品质优良的成形品。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前述遮断构件结构为,从后退位置移往前进位置时,铸模会掏除切削金属材料之切削屑,因此不因铸模而在切削金属材料上带来不良影响,且可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方法,为依据权利要求2的射出装置成形出成形品时,从前述材料供应筒透过前述铸模,将金属材料供应到加热筒时,及结束射出时当前述柱塞后退之后,前述遮断构件关闭加热筒时,则驱动前述吸引装置以去除加热筒内部气体,因此将金属材料供应到加热筒时,结束射出后开始将金属材料供应加热筒内的这段期间,也可去除加热筒的内部气体,以获得品质优良的成形品。附图说明图1表示将金属材料供应到加热筒前,去除加热筒内气体时之射出装置状况的纵剖面图。图2表示将金属材料供应到加热筒中,去除加热筒内气体时之射出装置状况的纵剖面图。图3表示让柱塞前进,刚将熔化材料射出模具前之射出装置状况的纵剖面图。图4表示让柱塞前进,将熔化材料射出模具时的射出装置状况纵剖面图。图5表示将熔化材料射出模具后的射出装置状况纵剖面图。图6表示让柱塞后退、让遮断装置前进,以再度去除加热筒内气时的射出装置状况纵剖面图。图7表示吸引装置之除气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依据图面所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图1表示将金属材料供应到加热筒前,去除加热筒内气体时之射出装置状况的纵剖面图。图2表示将金属材料供应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材料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有熔化金属材料以做成熔化材料的加热筒、及连接该加热筒前端以安装模具的喷嘴、及用于压入前述熔化材料再透过前述喷嘴射出至模具内的柱塞;依前述加热筒成形品长度的金属材料设置于各成形周期所供应的 材料供应筒;前述加热筒与前述材料供应筒之间,设置切削金属材料外围的铸模;及前述加热筒后方的前述铸模附近,设置具备去除加热筒内部气体的吸引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良三,山田藤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名机制作所,山田藤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