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装料器,包括多个下料装置,下料装置之间通过连接钢板相互固定为一体;下料装置包括外料筒、内料筒和中心吊杆;外料筒包括外钢筒、内钢筒和筋板,内钢筒设于外钢筒的内腔之中且与外钢筒同轴设置,内钢筒的外壁与外钢筒的内壁之间通过筋板相固定连接;内料筒包括钢管、内锥形筒和外锥形筒;内锥形筒固定设置于钢管的内壁的底端;外锥形筒固定设于钢管的外壁底端;中心吊杆包括圆钢、吊环和锥形钢筒;吊环设置于圆钢的顶端,锥形钢筒固定设置于圆钢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装料器,具有可很方便地为还原罐同时加料球和粉剂、可以同时为多个还原罐加料、能够提高加料效率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装料器,尤其是一种用于为生产还原炉加料的组合式装料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皮江法真空热还原金属镁、钙、锶等生产方式基本有两种,卧式还原炉与竖式还原炉。其中卧式还原炉大部分使用横式还原罐进行皮江法还原,其在煅白料进出炉时靠人工作业,存在工人劳动强度高、作业环境比较差等缺点。另一种是采用竖罐中部装中空管(镁蒸汽管),中心管与还原罐之间为煅白混合料球。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人工加料,且还原罐下部金属凝结严重。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加料的方式,加料较慢,加料作业时间长,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组合式装料器,以提闻还原te的加料效率。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组合式装料器,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多个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之间通过连接钢板相互固定为一体;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外料筒、内料筒和中心吊杆;所述外料筒包括外钢筒、内钢筒和筋板;所述外钢筒为上部直径大而下部直径较小的结构;所述内钢筒设于外钢筒的内腔之中且与所述外钢筒同轴设置,所述内钢筒的外壁与所述外钢筒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筋板相固定连接;所述内料筒包括钢管、内锥形筒和外锥形筒;所述内锥形筒固定设置于所述钢管的内壁的底端且伸出于所述钢管的内腔之外;所述外锥形筒固定设于所述钢管的外壁底端;所述中心吊杆包括圆钢、吊环和锥形钢筒;所述吊环设置于所述圆钢的顶端,所述锥形钢筒固定设置于所述圆钢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本技术的组合式装料器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外料筒的外钢筒包括第一柱形筒、第一锥形筒、第二柱形筒和第二锥形筒;所述第一柱形筒、第一锥形筒、第二柱形筒和第二锥形筒至上而下依次设置;两个下料装置的外料筒的第一柱形筒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钢板相固定连接。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I)通过中心管从还原罐上部加密封用粉剂到罐下部,可阻止金属在下部水套凝结导致的堵塞出渣通道;2 )组合装料器实现料球和下部密封用粉剂同时添加,减少了一道加密封用粉剂工序,增加还原时间;3)组合装料器通过机械提吊,代替人工作业,降低了人工作业强度,可以实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4)组合装料器通过多个装料器为一组,可以同时给多个还原罐加料和加密封用粉齐U,提高工作效率。5)组合装料器的组成部件均为常见部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本技术的组合式装料器,具有可很方便地为还原罐同时加料球和粉剂、可以同时为多个还原罐加料、能够提高加料效率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组合式装料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式装料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式装料器的外料筒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式装料器的内料筒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组合式装料器的中心吊杆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组合式装料器的放入还原罐时未加料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组合式装料器的放入还原罐时加料的示意图。附图I 附图7中标号1下料装置,2连接钢板,3外料筒,31外钢筒,311第一柱形筒,312第一锥形筒,313第二柱形筒,314第二锥形筒,32内钢筒,33筋板,4内料筒,41钢管,42内锥形筒,43外锥形筒,5中心吊杆,51圆钢,52吊环,53锥形钢筒,6还原罐,61中心管,62罐体,7料球,8粉剂,9吊架。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 图7,组合式装料器,包括多个下料装置1,所述下料装置I之间通过连接钢板2相互固定为一体;所述下料装置I包括外料筒3、内料筒4和中心吊杆5 ;所述外料筒3包括外钢筒31、内钢筒32和筋板33 ;所述外钢筒31为上部直径大而下部直径较小的结构;所述内钢筒32设于外钢筒31的内腔之中且与所述外钢筒31同轴设置,所述内钢筒32的外壁与所述外钢筒31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筋板33相固定连接;所述内料筒4包括钢管41、内锥形筒42和外锥形筒43 ;所述内锥形筒42固定设置于所述钢管41的内壁的底端且伸出于所述钢管41的内腔之外;所述外锥形筒43固定设于所述钢管41的外壁底端;所述中心吊杆5包括圆钢51、吊环52和锥形钢筒53 ;所述吊环52设置于所述圆钢51的顶端,所述锥形钢筒53固定设置于所述圆钢51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所述内料筒、外料筒和中心吊杆之间为相互分离的个体。安装时,内料筒设置于外料筒的内钢筒之内,由于内料筒底部的外锥形筒的直径比外料筒下端口的直径大,故而外锥形筒能够封住外料筒的下端口,并在吊装起来时托起外料筒。中心吊杆位于内料筒的钢管之内,吊环伸出内料筒的上端,锥形钢筒卡在内料筒的内锥形筒之下,并在吊装起来时托起内料筒。还原罐6包括罐体61和中心管62。装料时,装料器放在装料振动筛下方,料球7装入外料筒和内料筒之间的空间内,在内料筒内装密封用的粉剂8。用行车将装好料的组合装料器放入已装好中心管的还原罐内。吊架8上设有多个吊钩,中心吊杆顶端的吊环挂在吊钩上,从而可将整个装料器吊装在吊架上。在装料器搁在还原罐上后,吊架8下降。由于外料筒的上端直径比还原罐的上端口直径大,故而外料筒的上端部卡在还原罐的端口之上。内料筒的钢管的直径比还原罐的中心管的直径小。吊架9下降继续下降,中心吊杆和内料筒同时下降,内料筒下部的外锥形筒盖住中心管的上端管口,料球7从内料筒下部的外锥形筒的边缘处下落,掉落在还原罐的罐体与中心管之间的空腔之内。吊架9再下降继续下降,中心吊杆进入中心管之内,内料筒之中的粉剂8流入中心管之内,落入还原罐的下部的水套内,起到还原过程中下部密封阻止下部金属凝结作用。多个下料装置固定连接为一排,可以同时为多个还原罐加料,能够提高加料效率。所述外料筒3的外钢筒31包括第一柱形筒311、第一锥形筒312、第二柱形筒313·和第二锥形筒314 ;所述第一柱形筒311、第一锥形筒312、第二柱形筒313和第二锥形筒314至上而下依次设置;两个下料装置I的外料筒3的第一柱形筒3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钢板2相固定连接。外料筒采用两个柱形筒和两个锥形筒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将第一锥形筒的尺寸设置得能够卡在还原罐的罐口之上,便于装料装置进行装料。权利要求1.组合式装料器,其特征是,包括多个下料装置(I),所述下料装置(I)之间通过连接钢板(2)相互固定为一体;所述下料装置(I)包括外料筒(3)、内料筒(4)和中心吊杆(5);所述外料筒(3)包括外钢筒(31)、内钢筒(32)和筋板(33);所述外钢筒(31)为上部直径大而下部直径较小的结构;所述内钢筒(32)设于外钢筒(31)的内腔之中且与所述外钢筒(31)同轴设置,所述内钢筒(32)的外壁与所述外钢筒(31)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筋板(33)相固定连接; 所述内料筒(4)包括钢管(41)、内锥形筒(42)和外锥形筒(43);所述内锥形筒(42)固定设置于所述钢管(41)的内壁的底端且伸出于所述钢管(41)的内腔之外;所述外锥形筒(43)固定设于所述钢管(41)的外壁底端; 所述中心吊杆(5)包括圆钢(51)、吊环(52)和锥形钢筒(53);所述吊环(52)设置于所述圆钢(51)的顶端,所述锥形钢筒(53)固定设置于所述圆钢(51)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装料器,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装料器,其特征是,包括多个下料装置(1),所述下料装置(1)之间通过连接钢板(2)相互固定为一体;所述下料装置(1)包括外料筒(3)、内料筒(4)和中心吊杆(5);所述外料筒(3)包括外钢筒(31)、内钢筒(32)和筋板(33);所述外钢筒(31)为上部直径大而下部直径较小的结构;所述内钢筒(32)设于外钢筒(31)的内腔之中且与所述外钢筒(31)同轴设置,所述内钢筒(32)的外壁与所述外钢筒(31)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筋板(33)相固定连接;所述内料筒(4)包括钢管(41)、内锥形筒(42)和外锥形筒(43);所述内锥形筒(42)固定设置于所述钢管(41)的内壁的底端且伸出于所述钢管(41)的内腔之外;所述外锥形筒(43)固定设于所述钢管(41)的外壁底端;所述中心吊杆(5)包括圆钢(51)、吊环(52)和锥形钢筒(53);所述吊环(52)设置于所述圆钢(51)的顶端,所述锥形钢筒(53)固定设置于所述圆钢(51)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祥,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巢湖云海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