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压缩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147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气液分离器,其包括一横置的两端封闭的中空筒体,其横向的长度大于其高度;筒体上设置有进气管组件、出气管组件和排油口;进气管组件包括进气管;其一端的管口暴露于筒体的外部,另一端管口封闭,并设置于筒体的内部;进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位于筒体的内部,并靠近进气管的封闭的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压缩机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卧式气液分离器,有效的防止了吸气带液情况,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可靠运行的性能;采用卧式结构设计,整机结构设计时更加具有灵活性,安装使用方便,进出口采用法兰设计,方便安装维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组采用引射回油方式,简单可靠,保证了机组系统的油平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压缩机组
技术介绍
现在大部分冷冻冷藏压缩冷凝机组系统在设计时,一般采用立式的气液分离器;当一个制冷系统的结构在设计时受到限制或者其制冷容量比较大时,由于立式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不适合装配,所以一般厂家放弃在机组上安装气液分离器。还有,对于在系统设计时采用螺杆压缩机的机组,因为螺杆压缩机有一定的抗液击能力,所以厂家一般也都不会在机组上设计气分结构;但是当螺杆压缩机机组负荷变化时,尤其是循环线路比较长时,系统内就会灌注很多冷媒,而由于没设置气液分离器,便很容易导致压缩机吸气带液,最终造成压缩机受到液击而损坏;使压缩机组的寿命降低; 另外,有些气液分离器的回油效果不理想,无法保证压缩机组系统的油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气液分离器,可用于大容量压缩冷凝机组,并适用多种类型的压缩机,提高其抗液击能力。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卧式气液分离器,其包括一横置的两端封闭的中空筒体,其横向的长度大于其高度;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进气管组件、出气管组件和排油口 ;所述进气管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其中一端的管口暴露于所述筒体的外部,另一端管口封闭,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位于所述筒体的内部,并靠近所述进气管的所述封闭的管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为一横置的圆柱体,其两端设置有用于封闭端口的圆盖形封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生产及维修时使用的排污口,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筒体的鞍式支座;所述鞍式支座设置于所述筒体外侧的底部;所述排污口设置于所述筒体底部的筒壁上;所述进气管组件和出气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的筒壁上;所述排油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底部的筒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的暴露于所述筒体外部的管口处装配有法兰,所述进气管的封闭的管口设置有使其封闭的盖板;所述矩形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向与其邻近的所述筒体的其中一个封闭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组件包括U型出气管;所述U型出气管的其中一个管口暴露于所述筒体外部,另一个管口位于所述筒体的内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出气管的暴露于所述筒体外部的所述管口上设置有另一个法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出气管的“U”型底部的水平段位于所述筒体内部,且所述水平段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所述U型出气管的水平段的上部空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气流短路的挡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筒体内部的管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组件靠近所述筒体两端中的一端,所述出气管组件靠近所述筒体两端中的另一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空调压缩机组,与油气分离器相连;还连接有引射泵和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油管与所述引射泵的引射入口相连,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引射泵的出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上的所述排油口与所述引射泵的被引射入口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卧式气液分离器采用卧式设计,使用灵活,可防止系统液击现象;进、出接口采用法兰,使安装维修更方便;所述空调压缩机组采用引射回油方式,使压缩机组的性能可靠。附图说明为使本技术的卧式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压缩机组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当说明的是,以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明,但不用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I为本技术的卧式气液分离器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剖视结构简图;图2为图I所示的卧式气液分离器的进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的卧式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空调压缩机组件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连接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卧式气液分离器,其包括一横置的两端封闭的中空筒体100,筒体100的横向长度大于其高度;筒体100上设置有进气管组件200、出气管组件300和排油口 400 ;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进气管组件200包括进气管201 ;进气管201其中一端的管口暴露于筒体100的外部;进气管201另一端管口封闭,并设置于筒体100的内部;进气管201的管壁上设置有矩形开口 204,矩形开口 204位于筒体100的内部,并靠近进气管201的所述封闭的管口。优选的,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筒体100为一横置的圆柱体,其两端设置有用于封闭端口的圆盖形封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00的外形也可以是截面为其它形状的横卧式筒体;进一步地,所述卧式气液分离器还包括用于生产及维修时使用的排污口 500和用于支撑所述筒体的鞍式支座600 ;其中排污口 500的口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鞍式支座600设置于筒体100的底部;如图I所不,本实施例中的鞍式支座600为两个,两个鞍式支座600分别靠近沿筒体100的两端,并且与筒体100的两端的距离相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鞍式支座600的高度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调整。进气管组件200和出气管组件300设置于筒体100顶部的筒壁上,排油口 400设置于筒体100的底部的筒壁上。进一步地,如图2进气管201的暴露于筒体100外部的管口处装配有法兰202,进气管201的封闭的管口设置有使其封闭的盖板203 ;矩形开口 204的开口方向朝向与其邻近的筒体100的其中一个封闭端。优选的,如图I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出气管组件300包括U型出气管301 ;U型出气管301的其中一个管口暴露于筒体100外部,另一个管口位于筒体100的内部。U型出气管301的暴露于筒体100外部的所述管口上设置有另一个法兰302。进一步地,当本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气液混合物从进气管201的装配有法兰202的管口进入,然后在矩形开口 204处与筒体100 —端的封头壁面撞击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从U型出气管301的设置有另一个法兰302的管口排出。优选的,U型出气管301的水平段位于筒体100的内部,且其底部设置有排液孔303 ;排液孔303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U型出气管301的水平段的上部空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气流短路的挡板700。进一步地,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挡板700设置于筒体100内部的管壁上,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挡板700采用满焊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筒体100的顶端内壁上。优选的,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进气管组件200靠近筒体100的两端中的一端,出气管组件300靠近筒体100中的另一端。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压缩机组,与油气分离器相连;还连接有引射泵30和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空调压缩机组的回油采用以下连接结构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油管400与引射泵30的引射入口相连,压缩机吸气口 10与引射泵30的出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上的排油口 400与引射泵30的被引射入口相连。上述回油方式,采用油分离器中的高压油作为引射源,通过引射泵30将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底部积聚的少量油经由排油口 400引射回到压缩机吸气口 10 ;这种方式相对于常不使用气液分离器的机组,有效的防止了吸气带液情况,同时又保证了机组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置的两端封闭的中空筒体,其横向的长度大于其高度;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进气管组件、出气管组件和排油口;所述进气管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其中一端的管口暴露于所述筒体的外部,另一端管口封闭,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位于所述筒体的内部,并靠近所述进气管的所述封闭的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宁芳苗志强肖福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