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玪洙专利>正文

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2667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涉及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节省人力及作业时间,通过降低不良率来提高生产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包含:气液分离器(20),分别切断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18)及制冷剂导管(17)后将其相对部连接在壳体(21),即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18)连接在所述壳体(21)的内侧,制冷剂导管(17)连接在所述壳体(21)的外侧,在所述壳体(21)结合用以包围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18)的气液分离器筒体(24)的上端,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筒体(24)的下端形成气液分离器底板(25);贮液器(30),在所述壳体(21)的两端结合贮液器主体(31)的上端,在侧壁(32)形成引出孔(33);热导管(40),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底板(25)结合多个热导管主体(41),即蒸发器(42)焊接结合在贮液器主体(31)内,冷凝器(43)焊接结合在气液分离器(20)内,在所述热导管主体(41)的下端连接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44)以互相联通各热导管主体(41),注入工作流体到所述热导管主体(41)后,切断并封闭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44)的入口侧,将其封闭部塞进所述引出孔(33)的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体而言,涉及蒸汽压缩。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通过制冷机与热导管而执行的制冷循环是用制冷剂导管按顺序连接压缩机、四通阀、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及所述四通阀,用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连接所述四通阀与压缩机,当制冷机运行时,在室外热交换器冷凝通过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后,在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制冷液时,利用此蒸发热得到制冷效果后,从热交换器蒸发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经由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后被压缩机吸入;当热导管运行时,在室内热交换器冷凝通过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通过此冷凝热得到加热效果后,在室外交换器蒸发通过室内热交换器冷凝的制冷液,被蒸发的制冷剂蒸汽经由制冷剂吸入导管后被压缩机吸入。另一方面,所述制冷循环作为其附属装置,在用冷凝器工作的室内热交换器或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侧(高压侧)设置贮液器,在用蒸发器工作的室内热交换器或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侧(低压侧)设置气液分离器,所述贮液器具有临时存贮通过冷凝器冷凝的高温、高压的制冷液,即使制冷负荷或加热负荷发生变化也可以将制冷剂顺利地供应到蒸发器的功能,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防止制冷液流入到压缩机而防止由液体回流(liquidback)与液体压缩引起的液锤(liquid hammer)造成压缩机损伤的功能。但是所述制冷循环由膨胀阀适当地调节制冷剂的流量,若将相当于在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量供应到蒸发器,则蒸发后制冷剂状态为干饱和状态,但是由膨胀阀调节的流量比在蒸发器蒸发的最适的冷剂量多或制冷负荷减小导致蒸发效率降低时,制冷剂蒸汽与制冷液的分离情况不良而被压缩机吸入,因此具有不能顺利地执行防止压缩机损伤的功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所述问题点,经过长期研究开发的结果,提出专利文献I (大韩民国专利10-0484243 (BI))即,热泵系统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并发表在专利文献I。所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热泵系统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在制冷剂导管的室内热交换器或室外交换器(冷凝器)与室外热交换器或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之间连接在贮液器内置气液分离器的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的贮液器,在制冷剂吸入导管中途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同时,真空注入蒸馏水 酒精等工作流体到所述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将重复蒸发及冷凝循环的多个热导管,即将蒸发器设置成位于贮液器,将冷凝器设置成位于气液分离器。所述热泵系统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用制冷机或热导管进行制冷循环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或室内热交换器(冷凝器)凝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液流入到贮液器,加热热导管的蒸发器,从而注入到内部的工作流体被蒸发的同时制冷液被过冷却,从蒸发器蒸发的工作流体上升到冷凝器。一方面,从室内热交换器或室外热交换器(蒸发器)蒸发的湿饱和制冷剂蒸汽,经由制冷剂吸入导管被压缩机吸入时,吸入到气液分离器后,通过上升到所述热导管的冷凝器的被蒸发的工作流体的放热,被加热成干饱和制冷剂蒸汽或过热制冷剂蒸汽后,被压缩机吸入,在冷凝器冷凝的工作流体下降到蒸发部而重复被再蒸发的循环。所述专利文献I的热泵系统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通过简单的构造过冷却从室外交换器或室内热交换器冷凝的制冷液的同时,将被压缩机所吸入的湿饱和制冷剂蒸汽进行干饱和或过热蒸汽化而提高性能系数且有效防止压缩机的液体回流及液锤而提高压缩机的信任度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热泵系统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具有通过简单的构造过冷却制冷循环的制冷液,将湿饱和制冷剂蒸汽进行干饱和或过热蒸汽化的优点,但是在气液分离器的底板固定设置热导管时,为了防止制冷循环的高压部与低压部(高温、高压的制冷液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之间的泄漏,采取焊接的方法,如上所述用焊接方法在气液分离器固定底板设置热导管,事先真空注入工作流体到热导管时,由于高温的焊接热使工作流体膨胀而导致热导管被破损,因此不能实施。在气液分离器的底板焊接并固定热导管时,由于只先焊接多个热导管主体后,在各热导管主体真空注入工作流体,因此消耗大量人力及工时而使成本上涨。并且,如上所述在气液分离器的底板均匀地焊接多个热导管主体,然后真空注入工作流体到各热导管主体,即分别制造热导管主体附属气液分离器与贮液器后,真空注入工作流体到各热导管,真空注入工作流体到各热导管主体,或在贮液器焊接结合气液分离器或在气液分离器焊接结合贮液器时,由于注入工作流体的热导管破损严重而导致产品不良率高,并且由于为了防止热导管的破损时刻警惕而导致生产性下降,从而成为产生成本上涨因素的问题。为了解决所述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节省人力及工时,通过减少不良率提高生产性的。为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包含气液分离器,分别切断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及制冷剂导管后将其相对部连接在壳体,即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制冷剂导管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在所述壳体结合用以包围所述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的气液分离器筒体的上端,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筒体的下端形成气液分离器底板;贮液器,在所述壳体的两端结合贮液器主体的上端,在侧壁形成引出孔;热导管,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底板结合多个热导管主体,即蒸发器焊接结合在贮液器主体内,冷凝器焊接结合在气液分离器内,在所述各热导管主体的下端连接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以互相联通各热导管主体,将所述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的入口侧引出至外,注入工作流体到所述热导管主体后,切断并封闭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的入口侧,将其封闭部塞进所述引出孔的内侧。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阶段制造气液分离器半成品阶段,分别切断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及制冷剂导管后将其相对部连接在壳体,即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制冷剂导管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在所述壳体结合用以包围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的气液分离器筒体的上端;制造热导管阶段,在气液分离器底板固定多个热导管主体的中央,在所述各热导管主体的下端连接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以互相联通各热导管主体;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筒体的下端结合固定有所述热导管的气液分离器底板,使热导管主体的冷凝器位于气液分离器筒体内的阶段;在所述壳体的两端结合在侧壁形成引出孔的贮液器主体的上端,同时从引出孔引出所述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的阶段;在所述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连接真空发生单元,使热导管处于真空状态后,注入工作流体到热导管主体,封闭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的入口侧,将封闭部塞进贮液器主体内后封闭引出孔的阶段。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结合贮液器的同时,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底板固定多个热导管主体后,用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同时真空注入工作流体到各热导管主体,从而节省人力及工时,并且在仅没有注入工作流体到热导管主体的状态下,组装整体后,用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注入工作流体到热导管,从而解除热导管主体被损伤的危险性,因此减少不良率 且能够节省人力及工时,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性并降低成本。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由于在没有注入工作流体到热导管主体的状态下,组装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整体后,同时注入工作流体到各热导管主体,因此解除热导管主体被损伤的危险性且减少不良率,并通过同时注入工作流体到多个热导管主体,从而通过节省人力及工时而提高生产性并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玪洙
申请(专利权)人:陈玪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