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包括淬冷风栅段,所述淬冷段中压缩空气淬冷装置的高速冷却型风栅分上风栅和下风栅,上下风栅中的上下进风口分别与压缩空气冷却介质系统连通,上下风栅的上下散热通道的出口分别装有上排风扇和下排风扇,为高压段的主动型排风系统进行抽排风。优点:一是实现了让热空气包裹着玻璃冲进风柵的同时,能迅速将废弃的热空气排走,大大地降低了能耗损失;二是冷却介质采用压缩空气,流速更高,压力更大,使被钢化玻璃的冷却能力更强,钢化效果最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将厚度在2. 5mm以下的超薄玻璃连续钢化且钢化标准能够达到国家建材钢化玻璃要求的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属钢化玻璃生产线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的连续式钢化炉主要由上片台、预热段、加热炉、高压段、减速段、冷却段和下片台五大部分组成;外加鼓风机、风箱和风管道、电气控制系统以及电脑终端等辅助设施。原片玻璃从上片台入炉,经过预热段.再到加热段.加热到适合钢化的温度,再进入强化段均匀迅速地淬冷,然后进入下片台,即可从下片台卸片。整个过程全部由微机自动控制。其中淬冷过程是采用鼓风机输出的空气,因其压力低,流速慢,温度高,因此又造成了冷却风机数量上的增加,从而增加能耗,降低钢化效率。其不足之处一是由于冷却能力不足,无法·实现对超薄玻璃的钢化;二是玻璃输送机构传动平稳性差,同步性差,且不易脱卸,对突发情况处理能力不足;三是由于玻璃横向进炉并一直向前走,造成玻璃头部温度偏高,调节炉内的温度对玻璃影响不了什么,造成被加热玻璃面的加热温度不均匀,有前后边长度变化的问题;四是位于玻璃钢化炉内的罗拉输送辊与玻璃之间为线接触,两辊之间距离较大,无法确保被加热玻璃不变形;五是玻璃钢化炉的主炉出口与淬冷段风栅相对配合,其配合处留有较大间隙,该间隙将正在行走中的玻璃表面的热量带走,从而不得不提高玻璃在玻璃钢化炉内的温度,造成能耗增大、玻璃表面质量下降;六是淬冷段风栅为被动性散热,完全依赖风栅提供的风压将热空气挤走,造成热气滞留时间长,热量堆积在风栅本身,风栅温度高;七是冷却介质是由鼓风机提供的一定压力的空气,这种介质温度高、压力低、流速慢,造成冷却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目的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能够将厚度在2. 5mm以下的超薄玻璃连续钢化且钢化标准能够达到国家建材钢化玻璃要求的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I、玻璃钢化炉出口为凸嘴式通道且凸嘴式通道的出口与淬冷装置的承插进口相对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凸嘴式通道的空间比玻璃钢化炉炉腔小,喷气管阀打开,迫使高温气流在凸嘴式通道形成加速射流,该射流可以始终包覆着被加热的超薄璃璃一起冲入淬冷装置,这样既避免了玻璃表面热量的流失,确保了钢化玻璃的质量,并且无需刻意提高玻璃被加热温度,降低了能耗。2、淬冷装置的上风栅和下风栅上的散热通道相互连通且上下散热通道的出口分别装有上排风扇和下排风扇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位于上风栅和下风栅上的上排风扇和下排风扇对风栅腔形成的是负压抽气,它不仅能够快速地将风栅腔内的高温热量抽走,而且能够大大地缩短热气在风栅的滞留时间,避免热量堆积在风栅。3、淬冷介质采用压缩空气淬冷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因压缩空气具有压力大、流速高、温度低的特点,从而有更强的冷却能力,满足了超薄玻璃钢化的需要及钢化质量。技术方案一种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包括淬冷风栅段,所述淬冷段中压缩空气淬冷装置的高速冷却型风栅分上风栅和下风栅,上下风栅中的上下进风口分别与压缩空气冷却介质系统连通。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一是实现了让热空气包裹着玻璃冲进风柵的同时,能迅速将废弃的热空气排走,大大地降低了能耗损失;二是冷却介质采用压缩空气,流速更高,压力更大,使被钢化玻璃的冷却能力更强,钢化效果最好。附图说明图I是超薄钢化玻璃加热炉与淬冷装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淬冷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淬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 :参照附图1-4。一种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包括淬冷风栅段4,所述淬冷段4中压缩空气淬冷装置的高速冷却型风栅分上风栅401和下风栅403,上下风栅中的上下进风口分别与压缩空气冷却介质系统连通405-410,上下风栅的上下散热通道的出口分别装有上排风扇402和下排风扇404,为高压段的主动型排风系统进行抽排风。所述淬冷装置4中的罗拉输送辊为风冷冷却辊。所述压缩空气冷却介质系统由上下两条压缩空气冷却介质子系统构成,且上下两条压缩空气冷却介质子系统的进气口分别接高速冷却型上风栅401和下风栅403进气口。所述上压缩空气冷却介质子系统由上空气压缩机405、上干燥机406、上储气罐407构成,上空气压缩机405出口接上干燥机406进口,上干燥机406出口接上储气罐407进口,上储气罐407出口接上风栅401进口 ;所述下压缩空气冷却介质子系统由下空气压缩机408、下干燥机409、下储气罐410构成,下空气压缩机408出口接下干燥机409进口,下干燥机409出口接下储气罐410进口,下储气罐410出口接下风栅403进口。其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的淬冷方法,当被加热的超薄玻璃由玻璃钢化炉3出来时,玻璃钢化炉3内的高温气流向玻璃钢化炉3出口外涌且将加热后的超薄玻璃包覆在高温气流中一起冲入淬冷段4淬冷,位于淬冷段的压缩空气淬冷装置中的风嘴喷出高速的压缩冷却空气,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流速更高,压力更大,温度更低,被冷却玻璃的冷却效果最明显,能耗最低,玻璃钢化质量所需的温度最好。实施例2 :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所述上空气压缩机405和下空气压缩机408共用一个压缩空气源,上干燥机406和下干燥机409共用一个干燥机,上储气罐407和下储气罐410共用一个储气罐,其共用压缩空气源的出口接共用干燥机进口,共用干燥机出口接共用储气罐进口,共用储气罐出口通过三通分别接风栅401进口和下风栅403进口。实施例3 :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位于淬冷装置4上风栅401和下风栅403上的散热通道的上排风扇402和下排风扇404高速将风栅内热气流排出,以防玻璃表面形成热气垫阻碍冷却速度,使加热后的超薄玻璃淬冷钢化。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技术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技术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 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术设计思路的组合、增架或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包括淬冷风栅段(4),其特征是所述淬冷段(4)中压缩空气淬冷装置的高速冷却型风栅分上风栅(401)和下风栅(403),上下风栅中的上下进风口分别与压缩空气冷却介质系统连通(405-41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其特征是所述上下风栅的上下散热通道的出口分别装有上排风扇(402)和下排风扇(404),为高压段的主动型排风系统进行抽排风。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其特征是所述淬冷装置(4)中的罗拉输送辊为风冷冷却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其特征是所述压缩空气冷却介质系统由上下两条压缩空气冷却介质子系统构成,且上下两条压缩空气冷却介质子系统的进气口分别接高速冷却型上风栅(401)和下风栅(403)进气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其特征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钢化玻璃生产线专用压缩空气淬冷段,包括淬冷风栅段(4),其特征是:所述淬冷段(4)中压缩空气淬冷装置的高速冷却型风栅分上风栅(401)和下风栅(403),上下风栅中的上下进风口分别与压缩空气冷却介质系统连通(405?4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