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药溶气一体化气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720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药溶气一体化气浮装置,箱式结构的负压罐一侧底部制有出水管,出水管上串联制有污水泵;顶侧面右边处贯通式制有引水管,引水管上串通式制有阀门;顶侧面中心处制有直弯结构的进气管,竖直段上制有阀门,进气管的水平段上制有气体流量计;顶侧面左边处固定制有倒U型结构的进水管,水平段上固定制有加药管,加药管上固定制有阀门;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简便、制作成本低,无需空压机、溶气罐、高速叶轮和加药混合器等溶气配件,运行费用低、溶气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涉及一种用于混凝气浮工艺处理污水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加药溶气一体化气浮装置。技术背景目前,污水处理工程技术中常用的气浮工艺为加压溶气气浮和涡凹气浮,加压溶气气浮利用水在不同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对全部或部分待处理或处理后的水进行加 压并加气,增加水的空气溶解量,通入加过混凝剂的水中,在常压情况下释放,空气析出形成小气泡,粘附在杂质絮粒上,造成絮粒整体密度小于水而上升,从而使固液分离,但是现有的这些技术存在工艺复杂,电能消耗大,空压机的噪音大等缺点。涡凹气浮是依靠高速叶轮的离心力所造成的负压而将空气吸入,在叶轮剪切力的作用下,气体破碎成微气泡而扩散于水中,该法设备简单,但这些技术工艺气泡的产生依赖于叶轮的高速切割,以及在无压体系中的自然释放,气泡直径大、动力消耗高,尤其对于高水温污水的气浮处理,其处理效果难如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加压溶气气浮和涡凹气浮等技术方法中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新型的加药溶气一体化气浮装置,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能耗低、气泡微小的新技术方案及其设备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包括进水管、加药管、进气管、引水管、出水管、负压罐、污水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气体流量计,箱式结构的负压罐的一侧底部制有出水管,出水管上串联制有污水泵;负压罐的顶侧面右边处贯通式制有引水管,引水管上串通式制有第三阀门;负压罐的顶侧面中心位置处贯通式制有直弯结构的进气管,进气管的竖直段上串通式制有第二阀门,进气管的水平段上串通式制有气体流量计;负压罐的顶侧面左边处串通式固定制有倒U型结构的进水管,进水管的水平段上贯通式固定制有加药管,加药管上串通式固定制有第一阀门;使用时先打开引水管,将负压罐注满水后,开启污水泵,然后开启加药管上的第一阀门和进气管上的第二阀门,根据气体流量计通过第二阀门调节溶气比控制在10%以内,根据混凝效果调节第一阀门至合适的加药量,加药和进气均在负压罐的作用下自动吸入,无需额外动力;污水泵的出水口接至气浮池即可;加药管和进气管的位置或固定安装于负压罐的另外位置,便于负压罐加药和溶气的实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简便、制作成本低,无需空压机、溶气罐、高速叶轮和加药混合器等溶气配件,集加药、溶气和提水于一体,加药和进气均在负压罐的作用下自动吸入,污水泵压力输送污水过程中,污水泵叶轮对吸入的空气切割和破碎,将吸入的空气充分溶入污水中,达到加压溶气气浮的微气泡效果,运行费用低、溶气效果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包括进水管I、加药管2、进气管3、引水管4、出水管5、负压罐6、污水泵7、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第三阀门10和气体流量计11,箱式结构的负压罐6的一侧底部制有出水管5,出水管5上串联制有污水泵7 ;负压罐6的顶侧面右边处贯通式制有引水管4,引水管4上串通式制有第三阀门10;负压罐6的顶侧面中心位置处贯通式制有直弯结构的进气管3,进气管3的竖直段上贯通式制有第二阀门9,进气管3的水平段上贯通式制有气体流量计11 ;负压罐6的顶侧面左边处串通式固定制有倒U型结构的进水管·1,进水管I的水平段上贯通式固定制有加药管2,加药管2上串通式固定制有第一阀门8。本实施例使用时,先打开引水管4,将负压罐6注满水后,开启污水泵7,然后开启加药管2上的第一阀门8和进气管3上的第二阀门9,根据气体流量计11通过第二阀门9调节溶气比控制在10%以内,根据混凝效果调节第一阀门8至合适的加药量,加药和进气均在负压罐6的作用下自动吸入,不再增加额外动力;污水泵7的出水口接至气浮池即可;力口药管2和进气管3的位置或固定安装于负压罐6的另外位置,只要便于负压罐6加药和溶气方式的实现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加药溶气一体化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进水管、加药管、进气管、引水管、出水管、负压罐、污水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气体流量计,箱式结构的负压罐的一侧底部制有出水管,出水管上串联制有污水泵;负压罐的顶侧面右边处贯通式制有引水管,引水管上串通式制有第三阀门;负压罐的顶侧面中心位置处贯通式制有直弯结构的进气管,进气管的竖直段上串通式制有第二阀门,进气管的水平段上串通式制有气体流量计;负压罐的顶侧面左边处串通式固定制有倒U型结构的进水管,进水管的水平段上贯通式固定制有加药管,加药管上串通式固定制有第一阀门。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涉及一种加药溶气一体化气浮装置,箱式结构的负压罐一侧底部制有出水管,出水管上串联制有污水泵;顶侧面右边处贯通式制有引水管,引水管上串通式制有阀门;顶侧面中心处制有直弯结构的进气管,竖直段上制有阀门,进气管的水平段上制有气体流量计;顶侧面左边处固定制有倒U型结构的进水管,水平段上固定制有加药管,加药管上固定制有阀门;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简便、制作成本低,无需空压机、溶气罐、高速叶轮和加药混合器等溶气配件,运行费用低、溶气效果好。文档编号C02F1/52GK202671246SQ20122033094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9日专利技术者谢经良, 胡晓丽, 赵婉宇, 谢宇恒 申请人:青岛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药溶气一体化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进水管、加药管、进气管、引水管、出水管、负压罐、污水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气体流量计,箱式结构的负压罐的一侧底部制有出水管,出水管上串联制有污水泵;负压罐的顶侧面右边处贯通式制有引水管,引水管上串通式制有第三阀门;负压罐的顶侧面中心位置处贯通式制有直弯结构的进气管,进气管的竖直段上串通式制有第二阀门,进气管的水平段上串通式制有气体流量计;负压罐的顶侧面左边处串通式固定制有倒U型结构的进水管,进水管的水平段上贯通式固定制有加药管,加药管上串通式固定制有第一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经良胡晓丽赵婉宇谢宇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