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5633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浮实验装置,包括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气浮池体以及溶气系统,所述气浮池体包括主体池和副箱,所述主体池内横向依次设有接触反应区、分离区、渣槽,其中接触反应区和分离区相互连通,所述副箱即为清水槽,该清水槽位于所述主体池旁侧并通过穿孔集水管与所述主体分离区连通,所述清水槽通过回流管与所述溶气系统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气浮池,人们能够直观地观察溶气过程,溶气水的溶气效果,气浮池体中絮体上浮效果,固液分离过程;完全模拟工业化气浮的工作过程,使得人们能够对气浮的真实工况更易了解和掌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浮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直观的观察工业化气浮工作过程的气浮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气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治理中固液分离的方法,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油类、藻类及各种金属离子羟基络合物、硫化物等,以降低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保护自然环境。其工作原理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固体悬浮物,在溶气系统形成的大量密集的微气泡的粘附作用下,视比重减小,悬浮物上浮形成浮渣排除,清水由下部排出。其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混合接触反应、固液分离、清水储存、出水,还必须配有包括溶气水泵、溶气系统等。 目前的气浮实验装置普遍存在如下状况(I)气浮实验装置的制作材料通常是钢材,这样操作人员就无法直观地观察溶气过程,溶气水的溶气效果,气浮池体中絮体上浮效果,固液分离过程;(2)气浮实验装置内的工作状况和实际工业化运用的设备是迥然相异的,无法真实地反映设备在工业化应用中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平流式的气浮实验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气浮实验装置,包括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气浮池体以及回流水溶气系统,所述气浮池体主体内横向依次设有接触反应区、分离区、渣槽及主体旁侧的清水槽;所述清水槽通过回流管与所述回流水溶气系统连通。进一步,所述回流水溶气系统包括回流泵、溶气罐、气液平衡装置以及溶气水进水管,其中,回流泵的入口与所述回流管连接,回流泵的出口与所述溶气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气液平衡装置安装于溶气罐上,溶气水进水管的进口与溶气罐的溶气水出口连接,溶气水进水管位于所述接触反应区。进一步,所述分离区之上设有刮渣装置以及渣槽,所述刮渣装置包括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链轮以及由所述链轮带动的牵弓I刮板。进一步,所述分离区底部设有与所述清水槽相通的穿孔集水管。进一步,所述气浮池体侧部设有污水进水管以及清水出水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气浮池,人们能够直观地观察溶气过程,溶气水的溶气效果,气浮池体中絮体上浮效果,固液分离过程;完全模拟工业化气浮的工作过程,使得人们能够对气浮的真实工况更易了解和掌握。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气浮实验装置的侧视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气浮实验装置的俯视图,其中I-溶气水进水管;2_接触反应区;3_分离区;4-渣槽;5_清水槽;6_穿孔集水管;8-清水出水管;9_污水进水管;10_排渣管;11_链轮;12_牵引刮板;13_电机;14_回流管;16排空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污水首先经过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浮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该气浮实验装置包括气浮池体以及回流水溶气系统,气浮池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能够清楚的从外部观察内部的情况。气浮池体外侧设有溶气水进水管1,污水进水管9以及清水出水 管8。气浮池体内横向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接触反应区2、分离区3、渣槽4,清水槽5位于分离区3旁侧,清水槽5底部设有回流管14。分离区3底部设有与清水槽5相通的穿孔集水管6。回流水溶气系统包括回流泵、溶气罐、气液平衡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溶气水进水管I。回流泵的入口与回流管14连接,回流泵的出口与溶气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气液平衡装置安装于溶气罐上,溶气水进水管的进口与溶气罐的溶气水出口连接,溶气水进水管I位于所述接触反应区2底部。如图I所示,所述分离区3之上设有刮渣装置以及渣槽4,所述刮渣装置包括电机13、由所述电机驱动的链轮11以及由所述链轮带动的牵引刮板12。渣槽4连接有排渣管1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为污水首先经过絮凝反应,然后通过污水进水管9进入接触反应区2,与接触区反应区2的回流溶气水及其释放的微气泡充分混合,污水中的絮体附着在小气泡上形成气浮体,该气浮体在接触反应区2内逐渐上升,并通过设置在接触区和分离区间的溢流堰溢流进入分离区3。气浮体进入分离区3与水分离后上浮至集渣区,并被刮渣装置刮走至渣槽4中。清水通过设置在分离区中间的穿孔集水管进入清水槽。清水槽中的清水一部分通过回流泵进入溶气罐进行再循环,另一部分由清水排水管8排出。本专利技术运用有机玻璃池体,而且实验设备的工作过程完全模拟工业化大设备,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全方位地观察溶气效果和水体流态,及气浮分离工作全过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熟悉此项技术者,运用本专利技术的原则及技术特征,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皆应涵盖于本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畴之内。权利要求1.气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气浮池体以及溶气系统,所述气浮池体包括主体池和副箱,所述主体池内横向依次设有接触反应区、分离区和渣槽,其中接触反应区和分离区相互连通,所述副箱为清水槽,该清水槽位于所述主体池旁侧并通过穿孔集水管与所述主体分离区连通,所述清水槽通过回流管与所述溶气系统连通。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系统包括回流泵、溶气罐、溶气水进水管以及气液平衡装置,其中,回流泵的入口与所述回流管连接,回流泵的出口与所述溶气罐的进水口连接,溶气水进水管的进口与溶气罐的溶气水出口连接,所述溶气水进水管位于所述接触反应区,所述气液平衡装置安装于溶气罐壁。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区之上设有刮渣装置以及渣槽,所述刮渣装置包括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链轮以及由所述链轮带动的牵引刮板。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区底部设有与所述清水槽相通的穿孔集水管。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体侧部设有污水进水管以及清水出水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浮实验装置,包括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气浮池体以及溶气系统,所述气浮池体包括主体池和副箱,所述主体池内横向依次设有接触反应区、分离区、渣槽,其中接触反应区和分离区相互连通,所述副箱即为清水槽,该清水槽位于所述主体池旁侧并通过穿孔集水管与所述主体分离区连通,所述清水槽通过回流管与所述溶气系统连通。本专利技术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气浮池,人们能够直观地观察溶气过程,溶气水的溶气效果,气浮池体中絮体上浮效果,固液分离过程;完全模拟工业化气浮的工作过程,使得人们能够对气浮的真实工况更易了解和掌握。文档编号C02F1/24GK102849815SQ201210037698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0日专利技术者孙连军, 孙涛, 黄俊波 申请人:无锡工源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气浮池体以及溶气系统,所述气浮池体包括主体池和副箱,所述主体池内横向依次设有接触反应区、分离区和渣槽,其中接触反应区和分离区相互连通,所述副箱为清水槽,该清水槽位于所述主体池旁侧并通过穿孔集水管与所述主体分离区连通,所述清水槽通过回流管与所述溶气系统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连军孙涛黄俊波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工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