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136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浮装置,包括气浮处理罐、撬装框架、试剂制备装置和废水进水管;所述气浮处理罐设在撬装框架的上面,试剂制备装置设在撬装框架的下面;所述气浮处理罐的底部周边上设有与气浮处理罐相通的管道混合器,所述废水进水管和试剂制备装置经过管道混合器与气浮处理罐相通。本气浮装置占地小,整个设备为一体化撬装,运输安装方便,节约占地面积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浮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炼油过程中,由于其原料油品质日趋变差,硫含量及其它杂质含量不断升高,以致加工过程中油水乳化现象日益严重,污水品质不断恶化,成为炼油厂数量最多,品质最差,最难处理的污水。该污水主要由加热炉炉管注汽、球阀密封汽及原油含水三部分组成。加热炉炉管注汽注入量约占原料数量的I. 5% 2. 5% (3. 8-6. 3吨/时);球阀密封汽每个球阀的 密封面都有4 8个注汽点,约2. 5吨/时。以上合计含油污水量达到6. 3-8. 8吨/时。 在延迟焦化装置运行中,由于分馏塔顶气相速度高,温度变化大,汽油组分复杂,导致含硫污水极易出现乳化现象,虽油水分离器沉降后,污水中油质量分数仍然在I 4%,最高时可达10%以上;固体焦粉颗粒的浓度在20 25mg / L0焦化含硫污水大量带油和焦粉,已经严重影响到污水处理装置的正常生产,而且对焦化装置的效益和环保带来负面影响。近几年来,许多炼油企业和科研部门主要开发了化学絮凝的焦化污水处理技术,但只使用化学助剂来处理污水,化学助剂的使用量比较大,会增加焦化含硫污水中酰胺类、聚醚类高分子有机物,或三氯化铝等无机盐,在外排前,水中的这些化学物质仍需要预先处理。目前也有企业利用气浮装置来处理上述废水,但所用气浮装置存在占地大、运输不便、容易爆炸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浮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浮装置,包括气浮处理罐、撬装框架、试剂制备装置和废水进水管;所述气浮处理罐设在撬装框架的上面,试剂制备装置设在撬装框架的下面;所述气浮处理罐的底部周边上设有与气浮处理罐相通的管道混合器,所述废水进水管和试剂制备装置经管道混合器与气浮处理罐相通。上述气浮装置,气浮处理罐和试剂制备装置同时使用,与气浮处理罐单独使用相t匕,进一步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力;与单独使用试剂处理污水相比,将水的二次污染降到了最低,合理控制试剂的使用量,即可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又可使处理后的污水中的化学成分的含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在排放前,无需预处理。上述气浮装置中,气浮处理罐和试剂制备装置通过撬装框架组装到一起,不仅节约占地面积、方便操作,而且方便搬运。在处理废水时,废水与试剂在管道混合器混匀后再进入气浮处理罐,有效地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力。上述撬装框架可安放在地面上,形成上下两层结构,撬装框架的上面指其上层,下面指下层,为了节约材料,可以地面为下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试剂制备装置包括絮凝剂制备装置和混凝剂制备装置,絮凝剂制备装置、混凝剂制备装置和废水进水管分别经管道混合器与气浮处理罐相通。这样,在废水处理时,废水、絮凝剂和混凝剂在管道混合器中混匀后再进入气浮处理罐,在絮凝剂和混凝剂用量极少时,便可将污水处理至可排放的标准,且水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排放前无需预处理,便可直接排放。为了解决现有气浮装置易爆炸的问题,所述气浮处理罐外部设有与其相通的氮气管。采用氮气作为气浮的气源,不仅对一些易氧化介质起到保护作用,且氮气可对过程气体起到氮封的作用,从而防止过程气体因达到预爆值而产生爆炸的危险。为了进一步杜绝爆炸问题,所述气浮处理罐为密闭系统。这样可保持气浮处理罐内处于微正压状态,进一步防止了过程气体与空气的接触,进一步杜绝了爆炸的风险。此处的密闭指气浮处理罐除了必要的进出口其内部是不与外界接触的,这样通过控制氮气的通 入量便可保证气浮处理罐的微正压状态。现有技术中,气浮处理罐为敞口的。为了能有效控制氮气通入后气泡的大小,优选,上述气浮装置还包括清水管和溶气泵,所述清水管和氮气管经溶气泵与气浮处理罐相通。这样在废水处理时,将清水管中的清水和氮气在容器泵中混匀后通入气浮处理罐,这样可有效地控制气泡的大小,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力。为了节约能源、方便使用、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优选,清水管引自气浮处理罐的清水区。为了能更加均匀准确地控制气泡的大小,优选,上述气浮装置还包括稳压器、隔膜阀、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设在氮气管起始端,清水管和氮气管依次经溶气泵、第二流量计、稳压器、隔膜阀与气浮处理罐相通。气泡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污水的处理效力,当其直径为30-50微米时,效果最佳。通过上述设备可准确地将氮气气泡的大小控制在30-50微米。为了能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提高处理效率,所述絮凝剂制备装置依次经过絮凝剂加药泵、絮凝剂管道、管道混合器与气浮处理罐相通,混凝制备装置依次经过混凝剂加药泵、混凝剂管道、管道混合器与气浮处理罐相通。为了使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能及时地排出,所述气浮处理罐的顶部设有与其相通的废气管。为了使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浮渣能及时的排出并处理,且节约占地面积,在撬装框架的下面设有与气浮处理罐底部相通的浮渣槽,浮渣槽的底部设有渣浆泵。本专利技术气浮处理罐中内部构造为常规设计,废水处理时,废水表面浮渣经链条刮渣机收集后排至浮渣槽,再经浮渣槽底部的渣浆泵处理后,排出。 为了有效地控制絮凝制备装置中的压力,所述絮凝制备装置上设有放空管。为了便于拆装和操作,所述撬装框架上设有可通到地面的楼梯。按照现有工艺,上述气浮处理罐内设有链条刮渣装置、污水区和清水区等,气浮处理罐的底部或底部周边上设有出水口,本专利技术未提及的均可参照现有工艺。废水处理时,废水、絮凝剂和混凝剂在管道混合器内混合均匀后进入气浮处理罐内;氮气和清水管中水经溶气泵混合后,依次经过回流管、稳压器、隔膜阀进入气浮处理罐内;气浮处理罐内气泡将污染物带至水面,通过链条刮渣装置收集后排至浮渣槽,经渣浆泵处理后排出。清水管优选引自气浮处理罐的清水区,处理后的清水部分排出气浮处理罐,部分流入清水管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气浮装置,将气浮处理罐和化学试剂结合使用,克服了他们各自污水处理时的不足;占地小,整个设备为一体化撬装,运输安装方便,节约占地面积30% ;采用氮气作为气浮的气源,不仅对一些易氧化介质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氮气可对过程气体起到氮封的作用,防止过程气体因达到预爆值而产生爆炸的危险;设备内部可保持微正压状态,防止设备内过程气体与设备外空气接触,杜绝了可燃气体的爆燃易操作,不需要空压机,加压溶气罐等,仅需通过溶气泵的启停等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控制;适用范围广泛。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本气浮装置处理废水时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气浮装置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气浮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气浮装置一层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气浮装置二层平面示意图。图中,I为气浮处理罐,1-1为链条刮渣装置,1-2为出水口,1-3为清水区,2为絮凝剂制备装置,2-1为絮凝剂加药泵,3为混凝剂制备装置,3-1为混凝剂加药泵,4为管道混合器,5为溶气泵,6为稳压器,7为隔膜阀,8为氮气管,9为浮渣槽,10为渣浆泵,11为废气管,12为清水管,13为撬装框架,13-1楼梯,14为进水管,15为第一流量计,16为第二流量计,17为废水进水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如图I至5所示气浮装置,包括气浮处理罐、絮凝剂制备装置、混凝剂制备装置、撬装框架和废水进水管;气浮处理罐设在撬装框架的上面,絮凝剂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处理罐、撬装框架、试剂制备装置和废水进水管;所述气浮处理罐设在撬装框架的上面,试剂制备装置设在撬装框架的下面;所述气浮处理罐的底部周边上设有与气浮处理罐相通的管道混合器,所述废水进水管和试剂制备装置经管道混合器与气浮处理罐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建波周建文徐宝平张继荣李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衡元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