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87001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2:57
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包括溶气释放装置和气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微小气泡释放器和大气泡释放器;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放置于所述气浮槽的接触室内,并靠近所述接触室底部;所述大气泡释放器放置于所述气浮槽的分离室内,并靠近所述分离室的底部;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和所述大气泡释放器均连接有溶气水导入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多重气泡混合系统,与一般的单一微细气泡相比,不仅提高了污水的分离效率,减少水力停留时间,而且通过大小不同的气泡相结合,也提高了溶气气浮装置对污水的净化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中气浮系统的固液分离技术,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加压溶气气浮中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
技术介绍
在水处理工艺中,固液分离技术是关键,对于比重接近于水的微小悬浮物的去除,气浮分离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气浮设备是一类在水中通入或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空气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悬浮物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水处理设备。气浮方式可分为散气气浮、溶气气浮(包括真空气浮法)与电解气浮法。加压溶气气浮法是将水经过加压溶气处理后进行 气浮法水处理的工艺过程。其特点是将水输入专门装置的溶气罐内,在罐内使空气充分溶于水中,然后在气浮池中经释放器突然减到常压,这时溶解于水中的过饱和空气以微细气泡形式从池中逸出,将水中悬浮物颗粒或油粒带到水面形成浮渣,然后将浮渣排除,使污水净化。对于目前常用的溶气气浮装置所选用的溶气释放系统,通常只能释放出大小相似的一种微细气泡,并且以所释放出的气泡的大小,做为判定去污能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因为,经过释放器释放出的微细气泡越小,就越容易与微小的悬浮物结合,因而气浮能力就越高;但是这种单一的小气泡存在一些缺陷1、水中较大的悬浮物会与较多的微细泡相结合,这样就降低了气泡的使用效率,不仅影响污水净化效果,而且也降低了去污效率;2、气泡越小,浮力就越小,这样就增加了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水处理工艺名词,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3、单一类型气泡发生器所产生的气泡在与污水中的结合物相结合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气泡混合系统,不仅提高污水的固、液分离效率,减少水力停留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加压溶气气浮装置对污水的净化能力。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包括溶气释放装置和气浮槽;所述气浮槽包括接触室和分离室;所述接触室的侧壁上插入有污水进水管;所述溶气释放装置设置于所述气浮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微小气泡释放器和大气泡释放器;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设置于所述气浮槽的接触室内,并靠近所述接触室底部;所述大气泡释放器设置于所述气浮槽的分离室内,并靠近所述分离室的底部;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和所述大气泡释放器均连接有溶气水导入管。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完善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为内部中空的球状容器,所述球状容器上设置有气液导入孔和喷射孔;所述气液导入孔插入所述溶气水导入管;溶气水从溶气水导入管进入到所述球状容器内部,然后从喷射孔内喷出。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所释放的气泡的直径为20微米至80微米;还包括进药装置,所述进药装置包括药槽和进药管;所述进药管的一端与所述药槽相连,所述进药管的另一端管口插入所述接触室或分离室内,将药注入到接触室或分离室内。所述大气泡释放器包括穿孔管或减压阀;所述穿孔管或减压阀的数量为一个或多 个;所述大气泡释放器所释放的气泡的直径为毫米级或厘米级。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或所述大气泡释放器所相连的所述溶气水导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或压力表。在所述气浮槽分离室内的水面以下,靠近所述接触室的一侧,设置有竖直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可以上下移动。在所述气浮槽分离室的水面以下,设置有多重排列的竖直管,所述竖直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大气泡释放器所释放出的气泡的直径。所述排列的竖直管的顶端四周设置有一漏斗型的气泡扩散斗;所述排列的竖直管(23)的底端四周设置有一倒立的漏斗型的气泡收集斗。当所述排列的竖直管的上端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气浮槽分离室的水面以上位置时,调整所述排列的竖直管露出水面的高度,使水中的浮渣自动流出所述分离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多重气泡混合系统,与一般的单一微细气泡相比,不仅提高了污水的分离效率,减少水力停留时间,而且通过大小不同的气泡相结合,也提高了溶气气浮装置对污水的净化能力。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加压溶气气浮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气浮槽11接触室,12分离室;21微小气泡发生器211 喷射孔,22大气泡发生器,23竖直管,24气泡扩散斗,25气泡收集斗,26导流板;31药槽,32进药管;4污水进水管;5溶气水导入管;6控制阀;7压力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包括溶气释放装置和气浮槽I ;气浮槽I包括接触室11和分离室12 ;接触室11的侧壁上开有污水进水管4 ;溶气释放装置放置于气浮槽I内;进一步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微小气泡释放器21和大气泡释放器22 ;微小气泡释放器21放置于气浮槽I的接触室11内,并靠近接触室11底部;大气泡释放器22放置于气浮槽I的分离室12内,并靠近分离室11的底部;微小气泡释放器21和大气泡释放器22均连接有溶气水导入管5 ;大气泡释放器22所释放出的气泡大于微小气泡释放器21所释放的气泡;更近一步地,污水从污水进水管4进入气浮槽I的接触室11内,污水内的悬浮体在接触室11内与微小气泡释放器21所释放出的气泡相结合,形成气粒结合体,然后气粒结合体随污水进入分离室12,在分离室12内,大气泡释放器22所释放出的气泡,与污水内的 悬浮体以及气粒结合体相结合,然后快速地浮向气浮槽I内污水的表面。优选的,微小气泡释放器21为内部中空的球状容器,所述球状容器上设置有气液导入孔和喷射孔211 ;所述气液导入孔用于插入溶气水导入管5 ;溶气水从溶气水导入管5进入到所述球状容器内部,然后从喷射孔211内喷出,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并产生负压。进一步地,微小气泡释放器21所释放的气泡是直径为20微米至80微米的微小气泡;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还包括进药装置,所述进药装置包括药槽31和进药管32 ;进药管32的一端与药槽31相连,进药管32的另一端管口插入接触室11或分离室12内,将药注入到接触室11或分离室12内;在本实施例中,将进药管32的管口插入接触室11内;进一步地,在污水中加入絮凝剂等药剂,发生絮凝反应,使污水内的杂质变为絮凝状,更易于与气泡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药装置可以使微小气泡释放器21释放出的微小气泡与药以及污水内的悬浮体,三者之间结合在一起,使所述微小气泡和所述悬浮体之间的结合更可靠,并形成气粒结合体。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大气泡释放器22采用穿孔管或减压阀;穿孔管或减压阀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穿孔管或所述减压阀的数量取决于气浮槽I的大小,污水量,污水流速以及污水含污程度等因素;大气泡释放器22所释放的气泡的是直径为毫米级或厘米级的大气泡。优选的,做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微小气泡释放器21和大气泡释放器22所相连的溶气水导入管5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6或压力表7。但做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微小气泡释放器21和大气泡释放器22也可以用同一控制阀6和同一压力表7来控制。优选的,在气浮槽分离室12内的水面以下,靠近气浮槽接触室11的一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包括溶气释放装置和气浮槽(1);所述气浮槽(1)包括接触室(11)和分离室(12);所述接触室(11)的侧壁上插入有污水进水管(4);所述溶气释放装置设置于所述气浮槽(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微小气泡释放器(21)和大气泡释放器(22);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21)设置于所述气浮槽的接触室(11)内,并靠近所述接触室(11)底部;所述大气泡释放器(22)设置于所述气浮槽的分离室(12)内,并靠近所述分离室(12)的底部;所述微小气泡释放器(21)和所述大气泡释放器(22)均连接有溶气水导入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郑东晟杨昆吉春红张学发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