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的系统,包括设置在稻田间的沟渠,所述沟渠连通一转化吸附池,转化吸附池内填充类腐殖质,转化池上设有计量排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快速的利用稻田间或农田间大量存在的、易得的、价格低廉的因地制宜的腐殖质类物质吸附毒死蜱及促进毒死蜱的水解,有效削减稻田地表径流中的低浓度毒死蜱。通过以废治废利用的形式有效削减毒死蜱进入地表水源地或湖库;沟渠系统的投资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可结合现有池塘沟渠升级改造,操作和日常管理维护简便;实现了采用现场处理低浓度的稻田毒死蜱污水,克服了长距离管道运输或泵送含低浓度的毒死蜱的稻田污水到附近的处理中心处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资源环境环保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蝶的系统。
技术介绍
农田施用农药会造成农田及周边环境的残留污染。在防治农作物病 虫害的过程中,喷施的农药平均只有259Γ50%沉积在作物上,大部分进入了农田土壤及水体,并通过排水、径流、渗透及淋溶等方式转移到农田周边的地下水及沟渠河流,对水体造成污染。1965年陶氏公司最早在美国登记毒死蜱,目前毒死蜱已在100多个国家登记使用,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登记。毒死蜱杀虫谱广,施用于水稻等多种作物,对水稻田褐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07年甲胺磷等高毒农药被禁用后,作为其替代产品的毒死蜱在水稻等作物上的用量大幅增加,是目前国内防治水稻害虫的主要品种之一。毒死蜱在我国水稻田中使用普遍,在水稻田使用毒死蜱后,由于排水和降雨而造成毒死蜱对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毒死蜱在水中降解速度较慢,因此稻田周边水体中水生生物会受到毒死蜱的影响,在稻田密集地区,如果毒死蜱普遍使用,会使其周边水体的生态平衡会受到影响,因此水中毒死蜱的去除非常重要。现有技术强调采用化学工艺的方法去除毒死蜱,并未考虑现场处理低浓度的稻田水的毒死蜱的去除,且均未涉及到采用廉价的、广泛的易得的材料的处理稻田水中的低浓度的毒死蜱。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现场的、快速有效的、廉价的、而不需要先收集和浓缩稻田水中低浓度的毒死蜱方法来去除(降低)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从而使稻田水达标排放,避免周边水体的生态平衡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的系统。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的系统,包括设置在稻田间的沟渠,所述沟渠连通一转化吸附池,转化吸附池内填充类腐殖质,转化池上设有计量排水泵。本技术中,所述转化吸附池内设有过滤网。本技术中所述类腐殖质为稻草、树枝、木屑、秸杆、玉米皮以及芦苇叶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的类腐殖质。有益效果本技术快速的利用稻田间或农田间大量存在的、易得的、价格低廉的因地制宜的腐殖质类物质吸附毒死蜱及促进毒死蜱的水解,有效削减稻田地表径流中的低浓度毒死蜱。通过“以废治废”利用的形式有效削减毒死蜱进入地表水源地或湖库;整个装置串联组合,流程非常简单;沟渠系统的投资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可结合现有池塘沟渠升级改造,操作和日常管理维护简便;实现了采用现场处理低浓度的稻田毒死蜱污水,克服了长距离管道运输或泵送含低浓度的毒死蜱的稻田污水到附近的处理中心处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技术系统能够保证毒死蜱的去除率提高到70%以上。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的系统,包括设置在稻田I间的沟渠2,所述沟渠连通一转化吸附池3,转化吸附池内填充类腐殖质,转化池上设有计量排水泵4。所述转化吸附池3内设有过滤网5。所述类腐殖质为稻草、树枝、木屑、秸杆、玉米皮以及芦苇叶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的类腐殖质。 下面结合图I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法进行具体说明I)筛选和准备好植物材料(如稻草、树枝、木屑、秸杆、玉米皮以及芦苇叶)等,长度较大的秸杆材料应尽可能剪碎(如<10cm),以利于迅速转化为腐殖质类物质。2)根据待处理的水质和水量,在沟渠旁建一个一定容积的池子,作为腐殖质类的转化池,并配制二个计量排水泵(一备一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腐殖质类转化池可以结合现有池塘沟渠升级改造。为了防止植物碎屑进入河湖引起二次污染,转化池中安装过滤网。3)将步骤I中加工好的植物材料置于步骤2中的腐殖质类物质转化池,铺满底部一定厚度,加入自来水或待处理水以完全浸泡植物材料并保持一定的上覆水深。4)根据待处理水水质和水量计算所需的腐殖质量,通过转化池中的计量排水泵控制具体的停留时间,实现最优的去除毒死蜱效果。实施例稻田排水中低浓度毒死蜱引入稻田水旁的沟渠,沟渠中铺设稻田水中的烂稻草,铺设密度是25 35棵/m2,一方面可以减缓流速增加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吸附部分毒死蜱,然后使低浓度的含毒死蜱的稻田水进入腐殖质转化吸附池处理系统,预先放置稻田水中的烂稻草,铺设密度是20 40kg/吨径流水,控制稻田水的流速较慢,停留1-3天,使类腐殖质与毒死蜱尽最大的可能的利用“相似相溶”的分配作用,使腐殖质中的羟基与毒死蜱的磷酸酯形成氢键,腐殖质骨架中的苯环与毒死蜱中吡啶基电子重叠而形成共轭,从而去除毒死蜱。其结构是在稻田间排水系统前设置个小类腐殖质转化吸附池,让稻田水流经该类腐殖质转化吸附池,停留1-3天,然后再排放;其中类腐殖质转化吸附池中放置农家用的烂稻草类腐殖质,让其吸附毒死蜱和促进毒死蜱的水解,使稻田水中的低浓度毒死蜱能够达标排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的系统,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稻田(I)间的沟渠(2),所述沟渠连通一转化吸附池(3),转化吸附池内填充类腐殖质,转化池上设有计量排水泵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吸附池(3)内设有过滤网(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类腐殖质为稻草、树枝、木屑、秸杆、玉米皮以及芦苇叶中的一种制成的类腐殖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的系统,包括设置在稻田间的沟渠,所述沟渠连通一转化吸附池,转化吸附池内填充类腐殖质,转化池上设有计量排水泵。本技术快速的利用稻田间或农田间大量存在的、易得的、价格低廉的因地制宜的腐殖质类物质吸附毒死蜱及促进毒死蜱的水解,有效削减稻田地表径流中的低浓度毒死蜱。通过以废治废利用的形式有效削减毒死蜱进入地表水源地或湖库;沟渠系统的投资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可结合现有池塘沟渠升级改造,操作和日常管理维护简便;实现了采用现场处理低浓度的稻田毒死蜱污水,克服了长距离管道运输或泵送含低浓度的毒死蜱的稻田污水到附近的处理中心处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文档编号C02F1/00GK202671247SQ20122023919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华国芬, 李磊, 金光球, 赵忠伟 申请人:河海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少稻田排水中的毒死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稻田(1)间的沟渠(2),所述沟渠连通一转化吸附池(3),转化吸附池内填充类腐殖质,转化池上设有计量排水泵(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国芬,李磊,金光球,赵忠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