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1664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及电性连接于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形成于基板上,其包括形成于基板上的半导体层、形成于半导体层上的栅极绝缘层、形成于栅极绝缘层上的栅极、形成于栅极上的保护层、及形成于保护层上的源极与漏极,该发光二极管本体包括形成于保护层上并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的阳极、形成于阳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及形成于有机发光层上的阴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交错设置于该薄膜晶体管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OLED)又称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是自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与液晶显示器相比,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亮度、高对比度、超薄、低成本、低功耗、快速响应、宽视角、工作温度范围宽、易于柔性显示等诸多优点。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一般包括基板、阳极、阴极和有机功能层,其发光原理是通过阳极和阴极间蒸镀的非常薄的多层有机材料,由正负载流子注入有机半导体薄膜后复合产生发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有机功能层,一般由三个功能层构成,分别为空穴传输功能层·(Hole Transmittion Layer, HTL)、发光功能层(Emissive Layer, EML)、电子传输功能层(Electron Transmittion Layer, ETL)。每个功能层可以是一层,或者一层以上,例如空穴传输功能层,有时可以细分为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功能层,可以细分为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但其功能相近,故统称为空穴传输功能层,电子传输功能层。目前,全彩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以红绿蓝(RGB)三色并列独立发光法、白光加彩色滤光片法、色转换法三种方式为主,其中红绿蓝三色并列独立发光法最有潜力,实际应用最多,其制作方法是红绿蓝选用不同主体和客体的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根据其驱动方式,可以分为无源驱动和有源驱动两大类。即直接寻址和薄膜晶体管(TFT)矩阵寻址两类。所述有源驱动类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即是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Light Emitting Device,AMOLED)。请参阅图1,所述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基板100设于基板100上的TFT阵列300、设于TFT阵列300上并电性连接于该TFT阵列300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500及设于该TFT阵列300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500之间的绝缘层700,其一般包括8-12层结构,而层数越多,制程也就越复杂,所用的掩模板数量也就越多,其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也就越低,且生产成本也较高;此外,存储电容所占面积过大会降低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因此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制程简单,成本低,且具有较大的开口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简化了生产制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及电性连接于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形成于基板上,其包括形成于基板上的半导体层、形成于半导体层上的栅极绝缘层、形成于栅极绝缘层上的栅极、形成于栅极上的保护层、及形成于保护层上的源极与漏极,该发光二极管本体包括形成于保护层上并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的阳极、形成于阳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及形成于有机发光层上的阴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交错设置于该薄膜晶体管的上方。所述栅极由第一金属层通过光罩制程形成,所述源极与漏极由第二金属层通过光罩制程形成,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的阳极由透明导电层通过光罩制程形成。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层。所述基板为玻璃或塑胶基板。所述光罩制程包括曝光、显影及蚀刻工艺。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I、提供基板;步骤2、在基板上形成半导体层;步骤3、在半导体层上形成栅极绝缘层;步骤4、在栅极绝缘层上形成第一金属层,并通过光罩制程形成栅极;步骤5、在栅极上形成保护层;步骤6、在保护层上依次形成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金属层,并通过光罩制程定义金属传导区域及发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位于金属传导区域的源极与漏极,透明导电层形成发光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的阳极,该阳极电性连接于漏极;步骤7、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的阳极上形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的发光层及阴极,进而制得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所述基板为玻璃或塑胶基板。 所述光罩制程包括曝光、显影及蚀刻工艺。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其将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金属层进行连续镀膜,然后通过两道光罩制程分别形成TFT阵列的源极、漏极及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的阳极,从而定义出金属传导区域和发光区域,减少一层绝缘层的使用,降低掩模板的使用数量,提高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有效增大开口率,提升了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品质。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现有的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俯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3及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20及电性连接于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20的薄膜晶体管40,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20交错设置于该薄膜晶体管40的上方,进而增大了开口率,提升了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品质。 所述薄膜晶体管40形成于基板42上,其包括形成于基板42上的半导体层43、形成于半导体层43上的栅极绝缘层44、形成于栅极绝缘层44上的栅极45、形成于栅极45上的保护层46、形成于保护层46上的源极47与漏极48。其中,所述基板20为透明基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0为玻璃或塑胶基板。所述发光二极管本体20包括形成于保护层46上并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40的阳极22、形成于阳极22上的有机发光层24、及形成于有机发光层24上的阴极26,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20交错设置于该薄膜晶体管40的上方,进而使得薄膜晶体管40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20提供有源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45由第一金属层通过光罩制程形成,所述源极47与漏极48由第二金属层通过光罩制程形成,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20的阳极22由透明导电层通过光罩制程形成,优选的,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ITO)层。其中,所述源极47、漏极48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20的阳极22通过一道光罩制程形成。所述光罩制程包括曝光、显影及蚀刻工艺,该源极47、漏极48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20的阳极22的具体形成方式可为,在保护层46上依次形成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金属层,通过一次掩膜曝光后,再通过一次黄光蚀刻形成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源矩阵式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及电性连接于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形成于基板上,其包括形成于基板上的半导体层、形成于半导体层上的栅极绝缘层、形成于栅极绝缘层上的栅极、形成于栅极上的保护层、及形成于保护层上的源极与漏极,该发光二极管本体包括形成于保护层上并电性连接于薄膜晶体管的阳极、形成于阳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及形成于有机发光层上的阴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本体交错设置于该薄膜晶体管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元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