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942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40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包括散热块、灯源板、光反射支架及二次光学元件。灯源板包括位于散热块上的电路板及位于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光反射支架设置于灯源板上并包括平板部及光反射柱体。平板部具有多个暴露出发光元件的开口。光反射柱体位于平板部上并实体连接平板部。二次光学元件罩覆灯源板与光反射支架并实体连接散热块。二次光学元件具有第一光学表面与第二光学表面。第一光学表面连接散热块与第二光学表面。第一光学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绝对值实质上为固定。第二光学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绝对值在往远离散热块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源,且尤其涉及一种光均匀较佳的发光二极管灯源
技术介绍
由于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展已广泛地使用于灯泡,以减少耗电量而符合环保的趋势。然而由于LED具有点光源、高亮度、窄光束的光源输出特性,且其机械特性与产品可靠度的考量也与传统灯具产品不同。目前各国开始针对固态照明领域,包含道路照明、户外照明、室内照明等应用,发展相关检测标准。目前市场上发光二极管灯泡球符合能源之星(EnergyStar)规范的产品并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发光二极管本身所提供的光线的指向性强,亦即发光二极管发光具有方向性。再者,发光二极管摆放于灯泡球内的位置会受到内部驱动电路及散热块的影响 而有所限制。一般来说,目前照明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多为120度角设计,而如何在结构与光学设计上达到在出光角度广的情况下仍有均匀且光强度足够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球实为各家厂商所努力的目标。图IA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示意图,而图IB则为图IA的发光二极管灯源所提供的光场分布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IA与图1B,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源100的灯罩110通常为半球形,因此位于灯源100内的发光二极管(未显示)所提供的光线在通过灯罩而出射于灯源100时,其光场强度分布仍会过度集中于中央,而使得均匀度及出光角度的表现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其具有较佳的散热结构,并同时可提供更均匀化且角度更大的照明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其包括散热块、灯源板、光反射支架以及二次光学元件。灯源板位于散热块上,且灯源板包括电路板以及多个发光元件。电路板位于散热块上,而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光反射支架设置于灯源板上。光反射支架包括平板部以及光反射柱体。平板部配置于电路板上并具有多个开口,以暴露出这些发光元件。光反射柱体位于平板部上并实体连接平板部。二次光学元件罩覆灯源板与光反射支架并实体连接散热块。二次光学元件掺有多个扩散粒子并具有第一光学表面与第二光学表面。第一光学表面连接散热块与第二光学表面,其中第一光学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相对散热块的斜率绝对值实质上为固定,且第二光学表面相对散热块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绝对值在往远离散热块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散热块具有多个第一散热鳍片,这些第一散热鳍片覆盖部分第一光学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每一这些发光元件适于提供光束。部分光束适于直接地传递至光反射支架并被光反射柱体反射至二次光学元件而出射于发光二极管灯源。部分光束则适于直接地传递至二次光学元件而出射于发光二极管灯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光反射支架的材质为导热材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源还包括散热元件,其中散热元件配置于二次光学元件上。散热元件具有锁固开孔以及多个第二散热鳍片,且这些第二散热鳍片覆盖部分第二光学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源还包括锁固元件,其中锁固元件穿设散热元件的锁固开孔而锁固于光反射柱体的螺纹开孔内,以使散热元件锁固于二次光学元件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源还包括顶盖,其中顶盖配置于散热元件的锁固开孔上,以覆盖锁固元件。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光反射柱体为中空柱体。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源还包括导热元件,其中导热元件设置于光反射柱体内。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与散热块之间的夹角实质上大于90度小于180度。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夹角实质上落在116度与146度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二次光学元件还具有平面,其中平面相对散热块的斜率为零,且平面位于电路板的正上方并连接第二光学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二次光学元件还包括多个卡扣部,且这些卡扣部适于与散热块卡扣,以使二次光学元件固定于散热块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二次光学元件可由多个子光学元件卡合而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源还包括驱动元件支架,其中驱动元件支架连接于散热块的底部。驱动元件支架内适于装设有驱动电路,其中驱动电路电连接灯源板。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源还包括螺旋灯头,其中驱动元件支架的一部分卡合于螺旋灯头内,且驱动电路电连接螺旋灯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为交流转直流的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另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其包括散热块、灯源板、光反射支架以及二次光学元件。灯源板位于散热块上,且灯源板包括电路板以及多个发光元件。电路板位于散热块上,而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光反射支架设置于灯源板上,且光反射支架包括平板部以及光反射柱体。平板部配置于电路板上并具有多个开口,以暴露出这些发光元件。光反射柱体位于平板部上并实体连接平板部。二次光学元件罩覆灯源板与光反射支架并实体连接散热块。二次光学元件掺有多个扩散粒子并具有第一光学表面与第二光学表面。第一光学表面连接散热块与第二光学表面,其中第一光学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相对散热块的斜率绝对值实质上为固定,且第二光学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相对散热块的斜率绝对值在往远离散热块的方向上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达到下列优点或功效的至少其一。发光二极管灯源可通过使用二次光学元件而可达到大角度的全周光照明,其中二次光学元件的第一光学表面相对散热块在往远离散热块的方向上的斜率绝对值实质上为固定,且第二光学表面相对散热块在往远离散热块的方向上的斜率绝对值逐渐变小。另外,由于二次光学元件掺有多个扩散粒子,因此,光束除了可通过折射的方式出射于发光二极管灯源外,亦可通过扩散/散射的方式而出射于发光二极管灯源外,而可提供更均匀化且角度更大的照明范围。再者,由于位于发光元件旁的光反射柱体亦会协助将部分光束反射至二次光学元件,因此亦可使发光二极管灯源还进一步地提供更均匀化且角度更大的照明范围。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示意图。图IB则为图IA的发光二极管灯源所提供的光场分布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图2A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光束行进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B则为图2A的发光二极管灯源所提供的光场分布的示意图。图4A与图4B为夹角分别为116度与146度时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剖示示意图。图5A 图5C所显示的二次光学元件不同实施状态的示意图。图6显示二次光学元件的子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200:发光二极管灯源210 :散热块212 :第一散热鳍片220:灯源板222:电路板224 :发光元件230 :光反射支架232 :平板部234 :光反射柱体232a:开口240 : 二次光学元件242 :卡扣部244 :扩散粒子250 :散热元件252:锁固开孔254 :第二散热鳍片260 :锁固元件270 :顶盖280 :驱动元件支架290:螺旋灯头SI :第一光学表面S2 :第二光学表面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块;灯源板,位于所述散热块上,且所述灯源板包括:电路板,位于所述散热块上;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光反射支架,设置于所述灯源板上,所述光反射支架包括:平板部,配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并具有多个开口,以暴露出所述发光元件;光反射柱体,位于所述平板部上并实体连接所述平板部;以及二次光学元件,罩覆所述灯源板与所述光反射支架并实体连接所述散热块,所述二次光学元件掺有多个扩散粒子并具有第一光学表面与第二光学表面,所述第一光学表面连接所述散热块与所述第二光学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相对所述散热块的斜率绝对值实质上为固定,所述第二光学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相对所述散热块的斜率绝对值在往远离所述散热块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宏达
申请(专利权)人: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