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发光体包括层组结构(10),该层组结构具有第一电极层(11a)、第二电极层(11c)和至少一个位于两者间的发光层(11b),其中设有多个用于接触第一电极层(11a)的触点区(12)和至少一个用于接触第二电极层(11c)的触点区(13),设置用于接触的多个触点区(12,13)中的至少一个触点区(12,13)具有可调校的电阻件(12a,13a;21a,22a),或者一个可调校的电阻件(40)接设在设置用于接触第一电极层的触点区(12)与设置用于接触第二电极层的触点区(13)之间,并且该可调校的电阻件(12a,13a;21a,22a;40)的电阻值可被调节到经改变的电阻值,其中,该层组结构(10)与没有经改变的电阻值的状态相比具有更均匀的光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具有均匀亮度的平面发光体和一种用于提高在平面发光体如OLED片或OLED模块的出射面上的亮度分布均匀性的方法。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实现新型的发光元件。作为与无机发光二极管(LED)相比具有适中亮度的平面发光体,OLED最适用于制造平面扩散光源,像例如发光板。对于应用在通用照明中,尤其期望大面积的扩散发光光源,这就是为何OLED具有用于此应用领域的大有前途的未来潜力。因为在OLED制造中采用薄膜技术,所以,还可以实现柔软的发光体,其开创了迄今未知的空间照明可能性。在OLED制造中采用薄膜技术的结果就是,还可以实现柔软的发光体,其开创了迄今未知的空间照明可能性。对于尤其在通用照明中的实际应用,期望或要求均匀发光的0LED,即经过其出射面均匀发光的0LED。与无机LED相似,有机LED是电流工作元件。这就是说,OLED的亮度与流过OLED的发光有源层的电流相关。因此,为了实现均匀发光的0LED,在发光层内需要 在OLED的平面延伸范围内是均匀的电流密度。而这在制造大面积发光元件时尤其是ー项挑战。一般,OLED具有至少ー个透明电极,电极例如借助透明的导电氧化物(TCO)或者借助透明的金属层来实现。但是,因为该透明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差,所以,在电极内的电压降是不可忽略不计的。基于OLED的电流-电压特性,在电极面内的低电压差起到不希望有的提醒亮度差的作用。当要求亮度均匀性吋,由此限制了最大可获得的发光面面积。缘于透明电极的导电能力弱,通常需要将大的发光面分成多个区段或多个独立面。因此,对于大的发光面,将多个独立发光元件联合起来,于是在这里需要ー个电接触系统,用于实现大面积的OLED发光面的高效控制。这个接触系统应该如此设计,可获得最均匀的发光面。传统OLED的标准结构可归纳如下。OLED或者OLED片基本上由两个平面状电极构成(其中的至少ー个是透明的),在电极之间嵌埋入至少ー个有机材料层。当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合适的电压或注入合适的电流时,在有源有机层内可以发出电磁辐射且最好是光。OLED片能够以所谓的俯射发光元件或仰射发光元件的形式构成。透明地构成OLED也是可行的。在ー个具体例子中,可作为透明电极采用层厚约为IOOnm的铟锡氧化物(ITO),在这里,通常将ITO层涂覆到玻璃基片上并可作为阳极。随后是ー个层厚约为100-200nm的有机层或有机层结构,其有时可以具有多达7个子层或膜。随后,以大约100-500nm的层厚涂覆ー个可含有铝的金属阴极。随着OLED片尺寸的増大,现在越来越难获得均匀的光出射。ITO层的比较高欧姆值的电阻在大面积发光元件中常造成亮度分布的不均匀性。ITO层的高欧姆电阻例如可以为大约10-20欧姆/平方(平方面积)的值。不均匀性的起因例如在于,用于供应电流的ITO层接触通常只能在发光元件边缘区实现。在亮度为lOOOcd/m2和电流效率为50cd/A时,轮廓面积为50mm见方的常见OLED在工作中需要大约O. 05A数量级的电流流动。如果现在只从ー侧接触OLED的电极,则这可能导致达到O. 5V数量级的电压降。对于常见的0LED,该电压降在至电极的连接区域和远离接线的电极部分之间已经造成亮度差,该亮度差可用肉眼感觉到。在OLED的工作点,OLED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I_V曲线)一般非常陡,因而在电极面内的小电压差对亮度分布产生影响。对于以ι-v曲线非常陡而著称的OLED片,这样的电压差可以例如已经在元器件亮度方面构成ー个超过100系数。为了能减小透明电极的面电阻并进而获得OLED片的较大尺寸而公开了,将网状金属加强结构加入ITO层。金属网(金属网格或所谓的母线)根据铺设密度减小有效电阻,故容许实现较大的ニ极管面积。但这种金属网的制造技术复杂,在生产エ艺中需要许多附加光刻步骤。此外,因为金属网的非透明性,有效发光面也相应缩小。因此缘故,只有达到ITO面积的25%的金属网例如才有意义。可能的改善之处例如是网金属密度的提高,但这因为结构化可能性和有机层膜厚度而没有意义。另外,金属加强的ITO层只在外边缘被接触,由此,虽然有效电阻减小,但发光元件的最大尺寸还是受限的。WO 09135466公开了通过在有机层内的反向电阻梯度来补偿经过电极面的电压降。电阻梯度例如可通过辐照来获得,但辐照在エ艺技术上难以实现。此时,无法补救因エ艺过程波动而出现在随后生产步骤中的加工误差。 除透明电阻的有效面电阻低外,均匀发光OLED还需要均匀输入电流。现在为了改善经OLED平面延伸尺寸发出的光的亮度分布均匀性,在OLED片上常设有多个工作电流输入点,即,在一个或两个电极上有多个经此接触电极的点。此时,一般力求尽量对称地接触OLED片。大多数情况下,阳极有多个接触点,这是因为阳极一般有弱导电能力。但也可以规定阴极或两个电极(即阴极和阳扱)具有多个接触点,工作电流经此流入或流出。DE102006016373A1公开了ー种改善亮度分布均匀性的替代做法,在此,触点接触区以环形框形式构成,以实现将工作电流均匀馈入有源OLED区域。因为其结构复杂,OLED在加工中遇到某些エ艺过程波动和加工误差。因此,因为加工时的エ艺过程波动而可能出现在电极面内的电阻不均匀性,或者在有机发光层内的电阻不均匀性。也可能出现接触的不均匀一致性,这原本未被考虑进来并且在生产エ艺中未做补救。缘于OLED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小的加工误差本身就可能对亮度均匀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ー种平面发光体,它的特点是具有尽量均匀的亮度,还提供一种提高平面发光体亮度均匀性的方法。亮度均匀性的改善在此应该可通过简单的方式尽量成本低地实现。该任务将通过根据权利要求I的平面发光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来完成。有利的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題。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平面发光体尤其是OLED片,它具有层组结构,该层组结构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层和至少ー个位于两者间的发光层,其中设有用于接触第一电极层的多个触点区和用于接触第二电极层的至少ー个触点区。另外,可调校的电阻件至少与设置用于接触的多个触点区中的ー个触点区导电串联,其中该可调校的电阻件的电阻值是可调节的。因此,如果平面发光体通过该触点区被接触,则由该电阻件的电阻值来共同确定经过该触点区的电流流量。该电阻值最好可以被调到经改变的电阻值,在所述经改变的电阻值的情况下,该层组结构相对于没有经改变的电阻值的状态具有更均匀的亮度。作为上述的、可调校的电阻件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布置形式的可选方式或替代方式,在ー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可调校的电阻件连接在ー个设置用于接触第一电极层的触点区和ー个设置用于接触第二电极层的触点区之间。具有较高欧姆值的该电阻件因此与平面发光体的发光层电子并联地布置。借助可调校的电阻件,现在可以补偿由在各个接触区域上的不同的接触电阻和/或触点电阻所引起的接电电阻差(Anschlusswiderstand)。也可主要通过可调校的电阻件的并联布置,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在发光层内或电极面内的电阻不均匀性。此外,通过可调校的电阻件的并联布置,可略微修正平面发光体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在至少ー个可调校的电阻件上的相应的调校过程获得在出射面上均匀的亮度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奇尔霍夫,J·阿梅尔登,
申请(专利权)人:乐敦OLED照明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