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亘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汽车原地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09372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汽车原地转向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盘及滚筒组;旋转盘上设有两组滚筒槽,每组滚筒槽包括四个槽,滚筒组包括四个滚筒,四个滚筒分别一一对应安设在四个槽内或者正下方;滚筒组与旋转盘间传动连接有传动机构;旋转盘上设置有控制其单次旋转预设角度后锁定的锁盘单元,锁盘单元电性连接有一锁盘控制单元;整个装置利用车轮原地转动的自主动力,驾驶员只需作类似一般驾驶的操作,操作过程简易方便,安全可靠,装置设置在地面上,供经过的需要转向的车辆使用,每一汽车无需单独配置一装置,不会给汽车增重或增加成本等各种负担,为汽车的原地转向带来了一种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汽车原地转向的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汽车原地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汽车在行使中难免会碰到在狭小空间内原地转向(特别是调头)操作,特别是在车流量较大的胡同或居住区内,不仅转向调头不便,也会造成一定的车辆拥堵问题。针对所述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汽车上安装有供汽车原地转向的辅助装置,传统辅助装置其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操作辅助、携带不方便缺点,随着技术发展,所述传统辅助装置存在的缺点有得到一定改善,然而在操作中仍然需要提升整个汽车,需要另外启动动力源,而且不可避免需要进行异于普通驾驶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驾驶员操作及成本负担;而且在汽车上直接添设辅助装置,不可避免加重了汽车自身重量及行使负担;另外,目前汽车原地转向需要一辆汽车配置一辅助装置,而实际中需要进行原地转向操作的,通常只发生在特定区域的某些路段,其还存在一定的成本浪费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汽车原地转向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汽车原地转向装置,独立于汽车设置在道路上,驾驶经过的汽车只需靠车轮自主动力驱动,即可实现原地转向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实用、不会给汽车增添各种负担等优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汽车原地转向装置,主要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盘及滚筒组;该旋转盘上设有滚筒槽组,该滚筒槽组包括与汽车四个车轮对应的前后两两设置的四个槽,该四个槽贯通上述旋转盘的上下表面,上述滚筒组包括四个滚筒,该四个滚筒分别一一对应安设在上述滚筒槽组的四个槽内或者正下方;上述滚筒组与上述旋转盘间适配传动连接有随所述滚筒组的滚动以带动所述旋转盘转动的传动机构;上述旋转盘上设置有控制其单次旋转预设角度后锁定的锁盘单元,该锁盘单元电性连接有一控制其锁盘动作的锁盘控制单元。上述传动机构包括二主动轮、一从动轮、一主锥齿轮及一从锥齿轮;上述滚筒组构成前后两两设置的两对滚筒,上述二主动轮分别与所述两对滚筒呈水平同轴传动连设,上述从动轮设置在上述二主动轮间并对应相互啮合,上述主锥齿轮和上述从动轮采用一连盘杆件作水平同轴传动连设,所述连盘杆件与上述旋转盘相连动,上述从锥齿轮与上述主锥齿轮相互啮合,并且该从锥齿轮的中心固定轴接有一竖直延伸的固定在上述底座上的中心杆件。上述底座上设置有圆环形滑轨,上述旋转盘的下侧面固设有与所述圆环形滑轨相对应的圆筒状支撑体,所述传动机构包围在该圆筒状支撑体内,该圆筒状支撑体上开设有供上述连盘杆件的外端穿入并活动架设的安装孔,所述圆筒状支撑体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圆环形滑轨相匹配的滑动件。上述圆筒状支撑体的外径与所述旋转盘的直径相等。上述滚筒槽组设有两组,在上述旋转盘上呈左右并排设置,上述滚筒组设有两组,该两组滚筒组的八个滚筒分别一一对应安设在上述两组滚筒槽组的八个槽内或者正下方。上述两组滚筒组共用一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四主动轮、二从动轮、二主锥齿轮及一从锥齿轮;上述二滚筒组构成前后两两设置的四对滚筒,上述四主动轮分别与所述四对滚筒呈水平同轴传动连设,则上述四主动轮呈左右两两设置的二对主动轮,上述二从动轮分别设置在上述二对主动轮间并对应相互啮合,相应的上述主锥齿轮和上 述从动轮分别采用一连盘杆件作水平同轴传动连设,所述二连盘杆件间采用一连接环活动套接而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二连盘杆件均与上述旋转盘相连动,上述从锥齿轮均与上述二主锥齿轮相互啮合,并且该从锥齿轮的中心固定轴接有一竖直延伸的固接在底座上的中心杆件。上述锁盘控制单元包括设在上述二滚筒组上的重力传感单元、设在上述旋转盘上的红外传感单元及声控单元,上述重力传感单元、红外传感单元、声控单元及锁盘单元串联构成一闭合回路。上述红外传感单元设置有若干个,沿上述旋转盘的周沿均匀分布。上述锁盘单元为一电磁铁,上述旋转盘上开设有供所述电磁铁的衔铁活动穿插的限位孔。所述旋转盘的预设角度为180度,对应限位孔设有两组,分别设在上述旋转盘同一径向的两端处。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汽车原地转向装置,其设在汽车常需要原地转向的特定路段的路面上,使用(举转向调头为例,对应预设旋转角度为180度)时,汽车驰入旋转盘,前后四个车轮陷在滚筒槽组上,并且四个车轮分别与四个槽内的滚筒组适当紧贴接触,此时,由锁盘控制单元感应并控制锁盘单元,由锁盘单元解除对旋转盘的旋转限制,之后驾驶员操作使汽车车轮转动,由于汽车车轮陷于滚筒槽内,汽车车轮只在滚筒槽内原地转动而不带动汽车前行或后退,从而带动滚筒组旋转,经由传动机构最终带动旋转盘旋转(旋转180度后锁盘单元恢复锁盘),由此旋转盘上的汽车实现原地转向调头;当然当预设旋转角度为其他角度时,实现对应角度的转向。整个装置利用车轮原动转动的自主动力,驾驶员只需作类似一般驾驶的操作,操作过程简易方便,安全可靠,装置设置在地面上,供经过的需要转向的车辆使用,每一汽车无需单独配置一装置,不会给汽车增重或增加成本等各种负担,为汽车的原地转向带来了一种新途径。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旋转盘、滚筒组与汽车车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置滚筒组与主齿轮的传动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传动机构(未包括主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第二较佳实施例传动机构(未包括主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装置闭合回路的原理简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装置闭合回路的工作流程图。标号说明旋转盘I 滚筒槽组 11 限位孔12 滚筒组2传动机构 3 主动轮31从动轮32 主锥齿轮 33从锥齿轮 34 连盘杆件 35连接套351 连接环36中心杆件 37 重力传感单元4红外传感单元5 衔铁6车轮7 底座8圆环形滑轨 81 圆筒状支撑体9滑动件9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汽车原地转向装置,其应用中是设在汽车常需要原地转向的特定路段的路面上,主要包括底座8、设置在底座8上的旋转盘I、滚筒组2、传动机构3、锁盘控制单元及锁盘单元。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4所示,滚筒组2设有两组,对应旋转盘I上的滚筒槽组11设有两组,可供两辆汽车同时做转向。所述旋转盘1,为一圆盘结构,于该圆盘结构上左右并排地设有两组滚筒槽组11,两组滚筒槽组11以旋转盘I的中心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每组滚筒槽组11包括前后两两设置的四个槽,其排布方式与汽车的四个车轮相对应,两组滚筒槽组11的八个槽分别贯通旋转盘I的上下表面。所述二滚筒组2各包括四个滚筒,二滚筒组2的八个滚筒分别一一对应安设在两组滚筒槽组11的八个槽内或者正下方,所述各滚筒与各对应滚筒槽的安设位置以如下标准为准当汽车的四个车轮7刚好分别陷在所述一组滚筒槽组11的四个槽内,此时各车轮7与对应设于滚筒槽内或滚筒槽正下方的滚筒适当紧贴接触(如图2所示)。所述传动机构3,其传动连接在所述二滚筒组2与旋转盘I之间,当滚筒组2转动时,借由传动机构3齿轮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主动力的汽车原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盘及滚筒组;该旋转盘上设有滚筒槽组,该滚筒槽组包括与汽车四个车轮对应的前后两两设置的四个槽,该四个槽贯通上述旋转盘的上下表面,上述滚筒组包括四个滚筒,该四个滚筒分别一一对应安设在上述滚筒槽组的四个槽内或者正下方;上述滚筒组与上述旋转盘间适配传动连接有随所述滚筒组的滚动以带动所述旋转盘转动的传动机构;上述旋转盘上设置有控制其单次旋转预设角度后锁定的锁盘单元,该锁盘单元电性连接有一控制其锁盘动作的锁盘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亘
申请(专利权)人:江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