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折叠下来当成躺椅供乘员休息的汽车后排座椅。该后排座椅包括椅座和连接在椅座上的靠背,所述的靠背上开设有空槽,空槽内设置有背板,背板与椅座铰接,靠背通过锁止机构与背板连接,该后排座椅还包括至少一个折叠板,相邻折叠板头尾铰接,背板上与椅座相对的一端与第一个折叠板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靠背上设置可放倒的背板,背板上连接折叠板,椅板、背板和折叠板组成能够供乘员躺卧休息的躺椅,结构简单,躺卧舒适度高,休息质量较好;2、乘员穿过空槽平躺在躺椅上,靠背限制了乘员身体的横向移动,休息中的乘员不易翻下座椅;3、椅座下方设置滑轨,有效利用了汽车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折叠下来当成躺椅供乘员休息的汽车后排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出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除了乘坐出行外,汽车还可以当成临时休息场所。当驾驶员或车内其他乘员疲劳后,往往直接选择在便利的汽车座椅上休息,这方面的舒适度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于五座轿车而言,由于汽车结构限制,目前后排三个座椅的靠背是固定不可调的,人们只能以一种角度坐立在座椅上,容易疲劳,另外乘员坐立休息,身体平衡性差,容易翻倒,磕破头部,另外长期频繁坐立休息,对人体腰脊椎的损伤也比较大,容易留下后遗症。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靠背能够向后偏转的汽车座椅,如公告号为CN2033361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的一种靠背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由靠背、座位和连接两者的靠背角度调整机构组成,座椅的调整机构采用齿圈与齿轮间啮合和脱开的办法调整靠背角度,靠背上的靠枕可以升降以适合不同身材高度的人。该专利存在如下缺陷当作为前排座椅使用,靠背向后偏转后会影响后排乘坐空间,降低了后排乘员乘坐舒适度,如果作为后排座椅使用,由于汽车后围板的存在,该座椅靠背不能够向后调节或调节角度很小,乘员只能坐立休息,舒适度低,不能很好的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汽车后排座椅所存在的靠背不能调节或调节角度很小,乘员只能坐立休息,舒适度低,休息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乘员能够躺卧休息,舒适度高,休息质量好的汽车后排座椅。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椅座和连接在椅座上的靠背,所述的靠背上开设有空槽,空槽内设置有背板,背板与椅座铰接,靠背通过锁止机构与背板连接,该后排座椅还包括至少一个折叠板,当折叠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相邻折叠板头尾铰接,背板上与椅座相对的一端与第一个折叠板铰接。该汽车后排座椅可作为普通座椅使用,此时通过锁止机构将背板固定在靠背上,再将折叠板折叠起来一并依附于靠背上,节省后排空间;该汽车后排座椅也可以作为躺椅使用,此时打开锁止机构,使背板与折叠板依次平铺于座椅后面,这样椅座、背板及折叠板形成平放的可供乘员休息的躺椅,乘员穿过空槽平躺在该躺椅上靠背保护了乘员,休息过程中不易翻下座椅,舒适度高,休息质量好,乘员能够较好的休息。当折叠板有一个时,背板直接与折叠板铰接,当折叠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相邻折叠板头尾铰接,背板上与椅座相对的一端与第一个折叠板铰接,应以折叠板铺开后能够容置于汽车内为准,来设置折叠板个数。作为优选,所述的椅座的中部断开形成断口,断口内活动连接有与空槽位置相对应的椅板,椅板与背板铰接,椅座下方固定有滑轨,椅板下面固定有位于滑轨内的滑芯,椅板与椅座滑动连接。由于后排座椅后部空间有限,因而设置滑轨,椅板能够后排座椅前方滑动,带动整个躺椅一块向前运动,有效利用了汽车内部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的折叠板有三个,第三个折叠板上远离椅板的一端设置有插销,当折叠板折叠起来时,插销与滑轨的滑槽插接,第三个折叠板通过插销与滑轨可拆卸连接。插销具有两个作用,当折叠板折叠起来后,折叠板一上一下折叠在背板上,并可通过插销固定在滑轨上,节约了座椅后部空间;当折叠板铺开作为躺椅时,可将插销与汽车内部可挂靠部位挂接,保证三个折叠板的平直,舒适度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芯的长度为滑轨长度的O. 7 O. 9倍。滑芯的长度为滑轨长度的O. 7 O. 9倍,滑芯较长,滑芯不易脱离滑轨,保证了滑动的稳定性。当作为普通座椅使用时,滑芯的长度为滑轨长度的O. 7 O. 9倍,椅板向后滑动至背板固定在座椅靠背上,此时滑轨的滑槽仍有足够空间供插销插接。作为优选,所述的椅板上与背板相对的一端固设有拉手,椅座下方固定有支撑脚。拉手用于拉动椅板向前运动,省力。当椅板前移后,使用支撑脚支撑在汽车地板上,减小了滑轨的受力。作为优选,所述的滑轨的滑槽的截面为倒置T形槽,滑轨雨椅座之间、两个滑轨之间均固定有固定板。滑槽为倒置T形槽,插销也应为与之适配的T形,插销插接固定牢固。固定板用于使滑轨固定和加强滑轨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的锁止机构包括固定在靠背内的连接管,连接管内设有连接杆,连接管与连接杆间隙配合,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靠背顶端并连接有按钮,连接管的侧壁上固定有与空槽连通的销套,销套内滑动连接有一端带复位弹簧的锁舌,锁舌上固定有推杆,连接杆上与推杆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槽,推杆的自由端抵靠在弧形槽内,背板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锁舌适配的锁止槽。推杆的自由端抵靠在弧形槽内,此时锁舌锁入销套,不会与锁止槽连接。通过按钮连接杆能够上下移动,使得推杆的自由端滑出弧形槽,使推杆自由端抵靠在推杆外壁上,锁舌在推杆的推动下伸出销套,并可与锁止槽插接上,背板即可与靠背固定。复位弹簧为拉簧,当推杆自由端重新抵接在弧形槽内后,能使锁舌复位。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管的顶端向内延伸形成限位环,限位环与连接杆滑动连接,连接杆上固设有上限止部和下限止部,所述限位环位于上限止部和下限止部之间,上限止部和下限止部之间的距离与限位环厚度之差大于弧形槽的长度。上限止部和下限止部为连接杆的上下移动提供了两个档位止点,限位环分别与上限止部和下限止部抵靠,带动锁舌伸出或缩回。当限位环分别与上限止部和下限止部抵靠时,上限止部和下限止部之间的距离与限位环厚度之差大于弧形槽的长度,推杆自由端能够在弧形槽与连接杆之间滑动,保证了该锁止机构的正常使用。作为优选,所述的背板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锁止槽,所述的锁止机构有两个且两个锁止机构分别设置于背板两侧,锁止机构上的锁舌与锁止槽一一对应。背板两侧均设置锁止机构,左右受力均衡,锁止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的弧形槽的槽深小于或等于连接杆外径的O. 2倍,弧形槽与连接杆为弧面连接。弧形槽与连接杆为弧面连接,有利于推杆自由端滑动的顺畅。为保证连接杆的结构强度,弧形槽的槽深应小于或等于连接杆外径的O. 2倍,连接杆不易自弧形槽处折断,延长了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弧形槽的槽深大于锁舌外端面至背板对应侧面的距离,弧形槽的槽深小于锁舌外端面至锁止槽的槽底的距离。保证了锁舌能够在锁止槽的槽底与槽面之间伸缩,锁止效果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座椅靠背上设置可放倒的背板,背板上连接折叠板,椅板、背板和折叠板一起组成能够供乘员躺卧休息的躺椅,结构简单,躺卧舒适度高,休息质量较好;2、乘员穿过空槽平躺在躺椅上,靠背限制了乘员身体的横向移动,休息中的乘员不易翻下座椅;3、椅座下方设置滑轨,有效利用了汽车内部空间。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 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作为普通座椅时的一种结构示意 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作为躺椅时的一种结构示意 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底面视 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靠背、背板和锁止机构的位置关系的一种示意 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中锁止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 附图7是附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 附图8是附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所示1-椅座、2-靠背、3-空槽、4-背板、5-锁止机构、51-连接管、52-连接杆、53-按钮、54-销套、55-复位弹簧、56-锁舌、57-推杆、58-弧形槽、59-锁止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椅座(1)和连接在椅座(1)上的靠背(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2)上开设有空槽(3),空槽(3)内设置有背板(4),背板(4)与椅座(1)铰接,靠背(2)通过锁止机构(5)与背板(4)连接,该后排座椅还包括至少一个折叠板(6),当折叠板(6)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相邻折叠板(6)头尾铰接,背板(4)上与椅座(1)相对的一端与第一个折叠板(6)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百忠,王海林,刘强,杨安志,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