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辊全浮芯棒连轧管机及其轧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824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6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辊全浮芯棒连轧管机,其包括第一至第六变形机架和松棒机架。其中,第二变形机架至第五变形机架后均设置有与控制单元相连的检测元件;第三变形机架至第六变形机架上均设置有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液压微压下装置;松棒机架后设有脱棒机,脱棒机后设有与控制单元相连的测量装置。控制单元根据预先设定的或者实时测量的荒管的外径和壁厚值,确定各变形机架对尾部竹节偏差的补偿值,并且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检测元件发来的信号后,控制位于发送信号的检测单元所对应的变形机架之后的各变形机架上的液压微压下装置进行微压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三辊全浮芯棒连轧管机的轧制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金属收得率,并能提高钢管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轧无缝钢管的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具体地,涉及一种三辊全浮芯棒连轧管机及其轧制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全浮芯棒连轧管生产方法具体为在热轧管车间经冷锯(或其它切断方 法)将连铸圆管还切成长度约为I. 5 4. 5m范围定尺;在传统的环形炉中加热I. 5 4. 5m范围定尺的圆管坯,加热到1150 1280°C后送去穿孔,在穿孔机上穿成最长为Ilm毛管,接着,在空心还减径机上减径延伸形成最长14. Im空心还;之后按全浮芯棒连轧管的生产工艺,在8机架二棍连轧机上轧成最长为33m荒管。该生产工艺主要用于生产Φ 168mm以下小口径钢管,产能高,理论生产能力可达240支母管/小时(理论轧制节奏15s)。虽然该生产工艺的产能高,但因“竹节现象”增加头尾损失约15 30%。近年来,针对“竹节现象”进行了很多工艺实验研究,对其产生机理较普遍的观点如下全浮芯棒连轧管的轧制过程分为稳定轧制阶段、咬入和抛出的非稳定阶段。在稳定轧制阶段,各架毛管速度与截面延伸系数成正比增加,故第I 8架毛管速度呈阶梯型递增;而此阶段芯棒为向前匀速运动,且芯棒速度高于第I架毛管速度,而低于第6架毛管速度。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辊全浮连轧管机,其包括第一至第六变形机架和松棒机架,荒管依次通过该第一至第六变形机架和松棒机架,其特征在于:第二变形机架至第五变形机架后均设置有检测元件,检测元件与控制单元相连,用于在检测到荒管离开其对应的变形机架时,向控制单元发出信号;第三变形机架至第六变形机架上均设置有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液压微压下装置,液压微压下装置用于对变形机架上的轧辊进行微压下;松棒机架后还设有脱棒机,脱棒机后设有测量装置,用于实时测量荒管的外径和壁厚值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预先设定的或者实时测量的荒管的外径和壁厚值,确定各变形机架对尾部竹节偏差的补偿值,并且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检测元件发来的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德李国栋田颖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