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包括一壳体、一导引管及一球囊,其中,该壳体包括有:一第一外管、一第一内管、形成该第一外管及该第一内管之间的一第一充气室及一球囊充气通道,该球囊充气通道具有一球囊充气口,且连接于该第一充气室;该导引管包括有一第二外管、一第二内管及形成于该第二外管与该第二内管之间的一第二充气室,其中,该第二充气室与该第一充气室连接;该球囊,具有二定位环形成于球囊的表面,如此,气体自该球囊充气口被通入球囊充气通道,经过该第一充气室及该第二充气室后,被填充至该球囊,使得该球囊均匀膨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特别是ー种应用于微创手术的手术器械,可穿越腹壁,并提供通道给穿刺器通过以进入腹腔。技术背景微创手术(minimallyinvasive procedure)比传统开腹手术(open surgery)具有较低的侵入性,但可达到相同的目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时,需在腹部切开一道的伤ロ,供手术器械穿越以进行手木,然而,该伤ロ尺寸很大,患者容易在手术进行时感染细菌,进而在术后衍生出其他并发症,此外,由于伤ロ尺寸大,患者在手术完成后,需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因此,发展出微创手木。用于微创手术进行时的医疗用插管可贯穿腹壁,并提供一个密封的通道让微创手术器械进入腹腔,这类的医疗用插管通常包含一主体,自该主体的一端延伸形成的ー长管柱元件,以及供微创手术器械穿越的一通道,其中,该长管柱元件通常为细长圆柱状,用于插入腹腔内,而该通道穿越该主体及该长管柱元件。此外,还具有至少ー瓣膜元件及密封元件设置在该主体内,以确保微创手术器械在该主体内时的密封状态。在该医疗用插管插入腹腔后,必须小心避免伤害到腹腔内的器官,为此,许多研究人员发展出具有多种不同形态的防护元件设置在医疗用插管的该长管柱元件外,来降低该医疗用插管插入腹腔后,腹腔内的器官所受到的伤害。然而,就目前所知的医疗用插管而言,并无法将医疗用插管固定在腹壁上以避免医疗用插管进ー步伤害到腹腔内的器官,手术人员在进行微创手术时需得十分小心,将医疗用插管拿稳,稍有不慎,即可能伤到器官,因此,増加了微创手术的风险。有鉴于此,得知现有医疗用插管仍具有缺点及不足,因此,本技术的设计人极カ加以研究创作,终于研发完成本技术的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具有球囊及固定装置,因此,可被固定在腹壁上,避免伤害到腹腔内的器官,降低微创手术的风险。为了实现本技术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设计人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用于微创手术,包括ー壳体、ー导引管、一球囊和ー固定装置,其中,壳体包括有一主壳体元件,具有一壳体气室;一入口元件,被设置于该主壳体元件的ー侧,并具有至少ー气密阀片;一管状元件,相对于该入口元件而被设置于该主壳体元件的ー侧,并具有一第一外管及一第一内管,而ー第一充气室则形成该第一外管及该第一内管之间;一腹腔充气ロ,被设置于该主壳体元件的ー侧;及一球囊充气通道,被设置于该主壳体元件内,并在该主壳体元件的ー侧形成一球囊充气ロ,且连接于该第一充气室的一端,使得该第一充气室与该主壳体气室隔开;导引管包括有一第二外管,与该第一外管连接;一第二内管,与该第一内管连接,且相对于该第一内管的一端凸出于第二外管;及ニ球囊固定件,分别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外管及该第二内管的一端,并各具有一球囊容置槽,且该ニ球囊固定件之间保持膨胀间隙,同吋,一第二充气室形成于该第二外管与该第二内管之间,以及该ニ球囊固定件与该第二内管之间,并与该第一充气室连接;球囊具有ニ定位环环绕而形成于该球囊的外表面,同吋,该球囊的ニ端分别固定于该ニ球囊固定件的该球囊容置槽内,且该ニ定位环分别靠近于该球囊容置槽; 固定装置具有一扣合件及ー挡止件,其中,该挡止件穿越于该第二外管而在该第ニ外管上移动,而该扣合件则固定该挡止件在该第二外管上的位置。如上所述的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其中,该球囊的材质为硅胶、橡胶或硅橡胶。如上所述的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其中,该球囊的厚度为0.7_至0. 8mmo如上所述的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其中,该ニ定位环的高度为0.I臟,宽度为0. I臟至0. 3臟。如上所述的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壳体元件还包含一开孔,该开孔形成于该主壳体元件的ー侧面。如上所述的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其中,该入口元件包括有一入ロ主体,设置于该主壳体元件的ー侧,并具有一穿刺器通道、ー弹簧固定部及ー盖片旋转部,其中,该气密阀片设置在该穿刺器通道的一端;一入ロ盖体,设置在该穿刺器通道的一端,以盖住该气密阀片,并具有一插入孔;一气密环,相对于该气密阀片,而设置在该穿刺器通道的一端;ー盖片,具有ー旋转端,该旋转端设置于该盖片旋转部,使得该盖片以该盖片旋转部为中心而旋转,并盖住该穿刺器通道具有该气密环的一端;一弹簧,一端固定于该弹簧固定部,另一端则抵靠该盖片,使得该盖片在该弹簧未受カ的情况下会按压该气密环,并盖住该穿刺器通道 '及一手把,设置于该主壳体元件的外侧,穿越该开孔而连接于该盖片旋转部,并能控制该盖片转动,且与该主壳体元件之间具有一硅胶环;其中,一穿刺器自该插入孔,穿越该气密阀片及该穿刺器通道而进入该壳体气室,再经过该第一内管而穿出该第二内管。如上所述的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其中,该挡止件的材质为硅橡胶。如上所述的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其中,该扣合件包括有一束制部,束制该挡止件;—第一扣合部,连接该束制部的一端;—第二扣合部,相对于该第一扣合部,而连接该束制部的一端,并与该第一扣合部扣合在一起以束制该挡止件;及ー按压分离部,设置于该第一扣合部,且该第一扣合部及该第二扣合部通过按压该按压分离部而轻易分离。如上所述的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还包括一橡胶套,设置于该第二内管的一端,使得该第二充气室成为ー密闭空间。如上所述的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其中,该球囊所能容许的最大充气量为100立方■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可稳固地固定在腹壁上本技术的医疗用插管具有球囊及固定装置,其 中,该球囊可在进入腹腔后膨胀,接着,再调整该固定装置,本技术的医疗用插管即可固定在腹壁上,避免伤害到腹腔内的器官,降低微创手术的风险。(2)球囊可均匀膨胀本技术球囊具有ニ定位环,在发生膨胀时,可限制球囊膨胀的方向,使得球囊可均匀膨胀。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ー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的正面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入口元件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扣合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医疗用插管的部份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球囊膨胀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的医疗用插管插入腹腔的第一剖面图;图6B为本技术的医疗用插管插入腹腔的第二剖面图;图6C为本技术的医疗用插管插入腹腔的第三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壳体11 :主壳体元件111 :壳体气室112:开孔12:入口元件121 :气密阀片122:入口主体1221 :穿刺器通道1222:弹簧固定部1223 :盖片旋转部123:入口盖体1231 :插入孔124 :气密环125 :盖片1251 :旋转端126 :弹簧127 :手把128 :硅胶环13 :管状元件131 :第一外管132:第一内管133 :第一充气室14:腹腔充气ロ 141 :气密盖15 :球囊充气通道151:球囊充气ロ152 :气密塞2:导引管21 :第二外管22:第二内管23 :球囊固定件231 :球囊容置槽24 :第二充气室3 :球囊31 :定位环4:固定装置41 :扣合件411 :束制部412:第一扣合部413 :第二扣合部4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含可膨胀球囊的医疗用插管,用于微创手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一导引管、一球囊和一固定装置,其中,壳体包括有:一主壳体元件,具有一壳体气室;一入口元件,被设置于该主壳体元件的一侧,并具有至少一气密阀片;一管状元件,相对于该入口元件而被设置于该主壳体元件的一侧,并具有一第一外管及一第一内管,而一第一充气室则形成该第一外管及该第一内管之间;一腹腔充气口,被设置于该主壳体元件的一侧;及一球囊充气通道,被设置于该主壳体元件内,并在该主壳体元件的一侧形成一球囊充气口,且连接于该第一充气室的一端,使得该第一充气室与该主壳体气室隔开;导引管包括有:一第二外管,与该第一外管连接;一第二内管,与该第一内管连接,且相对于该第一内管的一端凸出于第二外管;及二球囊固定件,分别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外管及该第二内管的一端,并各具有一球囊容置槽,且该二球囊固定件之间保持膨胀间隙,同时,一第二充气室形成于该第二外管与该第二内管之间,以及该二球囊固定件与该第二内管之间,并与该第一充气室连接;球囊具有二定位环环绕而形成于该球囊的外表面,同时,该球囊的二端分别固定于该二球囊固定件的该球囊容置槽内,且该二定位环分别靠近于该球囊容置槽;固定装置具有一扣合件及一挡止件,其中,该挡止件穿越于该第二外管而在该第二外管上移动,而该扣合件则固定该挡止件在该第二外管上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延铭,吴贵煌,
申请(专利权)人:仁齐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