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小幡彻专利>正文

凝胶粒子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393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3:49
通过凝胶化反应测定试样中的目的物质时,高灵敏度计测凝胶粒子的生成开始时间点并在产生现象的溶剂中抑制光衰减达最小限。具备:收纳含有试样S和试剂R的溶液的试样池1,搅拌混合溶液W的搅拌装置2,对混合溶液W照射相干光Bm的入射光源3,设置在试样池1的外部且与入射光源3同侧、检测试样池1内混合溶液W中散射的光中返回到入射光源侧方向的后方散射光成分的后方散射光检测装置4,基于后方散射光检测装置4的检测输出计测后方散射光变动成分的散射光变动计测装置5,基于散射光变动计测装置5的计测结果判别至少包括与混合溶液W从溶胶相向凝胶相的相转变时间有关的凝胶粒子生成开始时间点的凝胶粒子生成状态的凝胶粒子生成判别装置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凝胶粒子测定装置,该装置用于通过凝胶化反应使作为测定对象的试样中的内毒素和/或β -D-葡聚糖等目的物质粒子化之后再对其进行测定,特别是涉及一种试图高灵敏度地测定凝胶粒子开始出现的时间点的凝胶粒子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所谓的内毒素,主要是不被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类菌体的膜成分的一部分,其成分是被称为脂多糖的脂质多糖类。具体地,是由被称作脂质A(LipidA)的脂质和多糖链通过2-酮基-3-脱氧辛酸(KDO)结合而成的脂多糖(LPS),其中含有的被称为脂质A (Lipid A)的脂质结构部分通过感染进入人体时,与细胞的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炎症,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重度的临床症状。这样,内毒素是一种成为人类 中所谓败血症或菌血症等致死率非常高的临床症状的原因的物质,因此,对进入到体内的内毒素进行评估在临床上的要求很高。另外,药品(注射剂等)和医疗用具(血管导管等)等不被内毒素污染(无热原)是非常重要的,在使用细菌制备的药品(在重组蛋白质、基因治疗中使用的DNA等)和/或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中,适宜除去或控制内毒素是不可缺少的。这种内毒素的除去确认或者急救医学中的计测,不仅要求测定的试样数多,而且还要求以救命治疗为目的的迅速性。为了治疗败血症等,测量内毒素值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人们发现鲎(Limulus)的阿米巴样血细胞成分中所含的基因组与内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而成为凝集块堵塞伤口,并据此尝试使用该鲎的水解物(Limulus Amebocyte Lysate (鲎的变形细胞溶解物);LAL试剂或者鲎试剂)对内毒素进行定量测定。最初的使用鲎试剂的测定法,仅仅是将其与作为试样的患者血浆混合后静置,在一定时间后倒转过来,通过溶液的凝固来确认混合溶液是否凝胶化,根据引起凝胶化的最大稀释率来推算内毒素量,这就是被称为所谓凝胶化法的半定量的测定方法。随后,人们着眼于在凝胶化反应过程中浊度的增加,用采用光学测量方法的浊度计,根据伴随静置后的混合溶液的凝胶化反应的浊度变化来定量测定内毒素浓度,这是已知的比浊时间分析法。而且,还已知有发色合成底物法,该方法是将鲎试剂反应过程的最终阶段的凝固蛋白原(Coagulogen)转换为凝固素(凝固素)的凝胶化反应置换为合成底物的发色反应。该方法是通过加入发色合成底物(Boc-Leu-Bly-Arg-对硝基苯胺)来代替凝固过程中的凝固前体物质(凝固蛋白原),在其水解中使对硝基苯胺游离,利用其黄色发色的比色测定内毒素浓度。进而,作为以往的凝胶化反应测定装置或者与其相关的测定装置,可举出例如专利文献I 3所示的装置。专利文献I虽然与凝胶化反应测定装置无关,但是能够随着血中的血小板凝集成块的长大过程,测定血小板凝块的大小和数目,从激光光源向试样池内的试样照射光,用光检测器检测在血小板上向90度侧方散射的散射光的一部分,基于该检测结果,测定血小板凝块的大小和数目。另外,专利文献2涉及采用比浊时间分析法的凝胶化反应测定装置,测定由检品(试样)与鲎试剂混合而成的混合液的透射光强度的经时变化,根据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测定检品的内毒素浓度。而且,专利文献3涉及一种测定通过凝胶化反应测定的内毒素等的物质的浓度的凝胶化测定装置,其具有接受在试样池中生成的各个凝胶粒子的激光光束引起的散射光的受光元件、和基于上述受光元件的散射光检测输出,按时间系列计测凝胶粒子的直径和数量的计测装置。专利文献I 3均如下所述进行测定在来自激光光源的照射光中的试样池内散射的光中,检测与激光光源设置的侧不同的侧、例如向与激光光源相反侧的前方透射的前方散射光、或对激光光源向侧方散射的侧方散射光,基于该检测结果测定作为测定对象的血小板的凝块或内毒素浓度。进而,利用凝胶化反应的测定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上述的内毒素的测定,而且也可以用于β-D-葡聚糖(β-D-glucan)等的测定。β-D-葡聚糖为构成具有真菌特征的细胞膜的多糖(多糖体)。通过测定该β -D-葡聚糖,不仅是诸如念珠菌、曲霉、或隐球菌这类的一般在临床上常见的真菌,而且在含有稀有真菌的广大范围内对真菌感染症的筛分等有效。在该β-D-葡聚糖的测定中,利用β-D-葡聚糖来使鲎的血细胞提取成分凝胶化,然后采用上述的凝胶化法、和/或比浊时间分析法、发色合成底物法来进行测定。内毒素和β-D-葡聚糖的测定方法具有共同点,例如,使用大致相同的测定硬件,通过从鲎的血细胞提取成分中除去与β-D-葡聚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G因子(Factor G)成分,能够对内毒素选择性地测定凝胶化反应和/或发色反应,而且由于通过前处理使试样中的内毒素失活,因此能够对β -D-葡聚糖选择性地测定凝胶化反应和/或发色反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199850号公报(实施例,图I)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93536号公报(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3)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W02008/038329号(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图I)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以往的凝胶化法、比浊时间分析法及发色合成底物法中,存在下述缺点。凝胶化法及比浊时间分析法虽然均生成凝胶,但是在低浓度下,则需要约90分钟以上的长时间。即,反应溶液的凝胶化时间虽然与作为测定对象的试样中的目的物质的浓度呈比例,但由于凝胶化法及比浊时间分析法均由于灵敏度的问题而不能检测出准确的凝胶化开始时间等,因此,由至只能依据某种程度的凝胶化进行的时间来计算反应量,以该凝胶化时间作为基准。例如以比浊时间分析法为例进行说明,比浊时间分析法是这样一种定量法,虽然通过制备试剂,变化开始时的最初浓度水平的浊度和变化达到目的时的浓度水平的浊度是知道的,但各种变化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却很难知道,通过测定最初和最终的浓度水平之间的一定的浓度变化(浊度的增加),转变为对凝胶化全体的变化观察,以此进行定量。但是,如果变成低浓度的内毒素,体系全体的凝胶化就会推迟,由此,所观测到的浊度变化也随之变慢,以致于难以测定。在此情况下,灵敏度必然变得迟钝。因此,很难说凝胶化法和比浊时间分析法都是适合于需要急救的情况或者可测定许多检品的方法。此外,在比浊时间分析法中往往产生与内毒素无关的非特异性的混浊,因此,有可能欠缺测定精度。而且,凝胶化法的测定界限浓度为3pg/ml,比浊时间分析法的测定界限浓度为lpg/ml。予以说明,作为适用于凝胶化反应测定装置的比浊时间分析法,即使假定适合采用专利文献I所示的散射测光法,但作为替换为凝胶化全体的变化观察的定量法,仍然不能解决上述的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发色合成底物法与凝胶化法和比浊时间分析法相比,测定时间为约30分钟左右的较短时间,但是在临床试样等天然物的测定中,有时存在由混在的非特异性蛋白分解酶引起的伪阳性反应,难以进行特异度较高的测定,而且,测定准备工作繁杂,测定界限浓度也为3pg/ml,与比浊时间分析法相比更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凝胶粒子测定装置,当利用凝胶化反应测定试样中的目的物质时,该装置能够高灵敏度地测定凝胶粒子的生成开始时间点,并在产生该现象的溶剂中将光裳减抑制在最小限。解决课题的手段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凝胶粒子测定装置,该装置通过凝胶化反应使试样中的目的物质发生粒子化来测定,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幡彻
申请(专利权)人:小幡彻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