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简便的熔模铸造制壳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382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简便的熔模铸造制壳工艺,在蜡模表面浸醇基涂料2~3次,每次用冷风吹干,背部填充自硬砂造型,硬化后,浸渍水玻璃1~8分钟,取出阴干硬化后,用热风脱蜡,在400~900℃温度下焙烧而成。它具有制壳工艺简化,无撒砂工序,焙烧时无腐蚀性的氯化铵挥发出来。改善环境,浇注后得到的铸件清理容易,无粘砂,提高生产率。它适用于重量从几克到几十千克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精密铸造。(*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常规的熔模铸造制壳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其面层浸涂料后撒石英粉,在氯化铵溶液池中硬化,阴干,要反复两次,然后上加固层涂料,撒砂,硬化,阴干,反复6~8遍,不仅工序多,速度慢(制壳阶段一般要3~5天),工作场地大,氯化铵会腐蚀钢铁设备,石英粉飞扬,影响工人的健康,工序越多越容易出废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制成一种简便的熔模铸造制壳工艺,能解决背景
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在蜡模表面浸醇基涂料2~3次,每次用冷风吹干,背部填充自硬砂造型,硬化后,浸渍水玻璃(M=2.8~3.2)1~8分钟,取出阴干硬化后,用60~120℃热风脱蜡,在400~900℃温度下焙烧0.5~4小时;2.自硬砂的制备a.配方 (按重量%)标准石英砂(或棕刚玉砂)75/150目100呋喃树脂 0.2~2甘油三乙酸酯(或浓度为70~75%的对甲苯磺酸)0.1~2b.混砂工艺砂加甘油三乙酸酯混匀1~3分钟后,再加树脂混合20~120秒钟后,出砂造型。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它所铸造的铸件除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符合熔模精铸要求外,还具有制壳工艺简化,无撒砂工序,焙烧时无腐蚀性的氯化铵挥发出来,改善环境,浇注后得到的铸件清理容易,无粘砂,提高生产率。它适用于重量从几克到几十千克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精密铸造。下面是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狮形蜡模(或模组)表面上浸(刷或喷)醇基涂料2~3次,每次用冷风吹干,背部填充自硬砂造型,硬化后,浸渍水玻璃(M=2.8~3.2)1~3分钟,取出阴干硬化后,用60~80℃热风脱蜡,在500~650℃温度下焙烧1小时,热型浇注仿金铜合金,冷却后轻轻敲掉模壳砂层和涂料层,得到狮形铜章铸件的表面光洁,无粘砂现象,清理很方便,铜章每只约重120克。a.自硬砂的配方 (按重量%)标准石英砂(或棕刚玉砂)75/150目100呋喃树脂 0.5甘油三乙酸酯 0.6b.混砂工艺砂加甘油三乙酸酯混匀1~3分钟后,再加树脂混合30~60秒钟后,出砂造型。实施例2“飞天”蜡模(或模组)表面上浸(刷或喷)醇基涂料2~3次,每次用冷风吹干,背部填充自硬砂造型,硬化后,浸渍水玻璃(M=2.8~3.2)8分钟,取出阴干硬化后,用80~100℃热风脱蜡,在600~800℃温度下焙烧2~3小时,热型浇注35#钢液(浇温约1600℃),冷却后去模壳,铸件表面无粘砂层。“飞天”铸钢件直径Φ195毫米,边缘厚约12毫米,每只约重2.4千克。a.自硬砂的配方 (按重量%)标准石英砂(或棕刚玉砂)75/150目 100呋喃树脂1.5对甲苯磺酸(浓度为70%) 0.8b.混砂工艺砂加对甲苯磺酸混匀1~3分钟后,再加树脂混合30~60秒钟后,出砂造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便的熔模铸造制壳工艺,其特征是:1)在蜡模表面浸醇基涂料2~3次,每次用冷风吹干,背部填充自硬砂造型,硬化后,浸渍水玻璃(M=2.8~3.2)1~8分钟,取出阴干硬化后,用60~120℃热风脱蜡,在400~900℃温度下焙烧0.5 ~4小时;2)自硬砂的制备a.配方 (按重量%)标准石英砂(或棕刚玉砂)75/150目 100呋喃树脂 0.2~2甘油三乙酸酯(或浓度为70~75%的对甲苯磺酸) 0.1~2b.混砂工艺砂加甘油三乙酸酯混匀1~3 分钟后,再加树脂混合20~120秒钟后,出砂造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便的熔模铸造制壳工艺,其特征是1)在蜡模表面浸醇基涂料2~3次,每次用冷风吹干,背部填充自硬砂造型,硬化后,浸渍水玻璃(M=2.8~3.2)1~8分钟,取出阴干硬化后,用60~120℃热风脱蜡,在400~900℃温度下焙烧0.5~4小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