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面涂层及其形成方法和具有该模面涂层的铸模或模具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81921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在低压或重力模铸中与金属熔体接触的金属铸模或模具组件的表面上的模面涂层,所述模面涂层是一层多孔陶瓷材料层,它采用热喷涂方法,使所述陶瓷材料粉与合适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粉共沉积,在共沉积以后加热所述聚合物材料使它去除而制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面涂层,为永久铸模或模具组件提供改进的模面涂层的方法,以及该方法中使用的模面涂层的材料。
技术介绍
在低压和重力模铸中,每个金属模具或模具组件与金属熔体接触的表面都是有涂层的。在目前的工艺中,使用的陶瓷基涂层的厚度约为0.05-1.0mm。所述涂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定的热绝缘性能,为了防止金属熔体过早固化,保证固化开始之前模具空腔能被熔体全部填满。但是,该涂层也用来保护钢制模具表面,避免由于金属熔体的冲击或与金属熔体的接触而产生的磨蚀或侵蚀。目前的模涂技术是使用含水基粘合剂的陶瓷颗粒的水基悬浮液,最常使用硅酸钠。该类涂料混合物需要适当地贮存,而使用前准备时,所需的搅拌和测试常常工序复杂。涂层是采用加压空气喷枪施加到模具组件经喷砂或喷丸的表面上。涂布前组件要预先加热,一般加热至150℃-220℃,使水从模具表面蒸发,使粘合剂聚合从而将陶瓷颗粒粘合起来,并粘合到模具表面上。用目前的陶瓷水悬浮液制成的模面涂层有很多孔。根据陶瓷颗粒的粒度和形状和所用粘合剂的量,孔隙率约为30-60%。高孔隙率固然使涂层的热绝缘性能很好,但是,涂层的强度受到所用粘合剂的强度(在硅酸钠情形下约为6.9MPa)和涂层孔隙率的限制。绝热模面涂层的重要参数是孔隙率和表面粗糙度。耐磨性也很重要,因为涂层耐磨性不足,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损坏以致缩短其模面涂层。用目前的陶瓷水悬浮液制成的硅酸钠粘合涂层的耐磨性低,导致生产中的模面涂层不超过约2-4个8小时工作日。但是,即使在这样短的模面涂层内,也需要时常停止生产,在“检修”阶段中修复涂层。在授予Clingman的美国专利№4269903中,描述了在两个可相对旋转组件(例如轴流压缩机的旋转翼片)的至少一个组件上面形成的陶瓷密封涂层。在授予Stecura等人的美国专利№4055705中描述了致力于提供密封涂层的方法,该涂层具有提高的可磨损性。US4055705所述的涂层包括施加到基材上的NiCrAlY合金的粘合涂层和施加到该粘合涂层上面的热障涂层(是用另一种氧化物稳定的氧化锆)。US4269903提供的优点是在热障层上面提供可磨损多孔稳定氧化锆层。该多孔层通过热分解与稳定的氧化锆共沉积到热障层上的有机填料形成的。例如采用等离子体喷涂或热喷涂工艺进行的共沉积,优选使用分开的有机物流和氧化锆粉末流,该有机粉从合适的热塑性物料范围内选择。共沉积后,令有机材料热分解,留下可磨损的氧化锆层,孔隙率约为20-33%,由此形成合适的磨损度。可磨损层避免了两个可相对旋转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组件在摩擦接触中的磨损,从而避免了流体通过这两个组件之间的密封流失。在US4269903所述的方法中,使用有机材料是因为在其与氧化锆共沉积后,有机材料能够藉热分解去除,形成多孔,由此形成可磨损的氧化锆层。在授予Longo的美国专利№5718970中,描述了有机粉与陶瓷和/或金属粉共沉积的另一个用途。US5718970所述的方法是提供热喷涂的双料涂层,它是塑料与熔点较高的陶瓷材料和/或金属共沉积。该文认为,虽然金属和陶瓷粉必须用高温气流喷涂,例如等离子体或乙炔气喷涂,但是塑料粉通常可用低温气流喷涂,例如氢气或天然气,用以防止塑料粉的过热和氧化。获得双涂层的办法是使用包含塑料芯,而塑料芯上是陶瓷和/或金属基本连续包皮的颗粒。包皮可以在软化芯时的加热作用下,或使用合适的粘合剂粘合在芯上。热喷涂这样的粉末形成的双料涂层能够表现出陶瓷和/或金属以及聚合物材料的综合性能,该涂层表现为塑料颗粒分散于陶瓷和/或金属的连续基体中。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提供改进的模面涂层,为永久铸模或模具组件提供该改进的模面涂层的方法,以及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模面涂层的材料。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模面涂层用于低压或重力模铸中与金属熔体接触的铸模或模具组件表面上,它包括使用热喷涂工艺,使所述材料粉与合适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粉共沉积,共沉积后加热该聚合物材料使之去除,从而形成多孔的陶瓷材料层。本专利技术也提供在金属铸模或模具组件这种表面上形成模面涂层的方法,其中有机聚合物材料和陶瓷材料的初始层用热喷涂工艺通过共沉积所述材料粉而形成于表面上,然后加热初始涂层,以去除聚合物材料,形成多孔的陶瓷材料涂层。可以加热聚合物材料,通过燃烧和/或分解去除聚合物材料,通常优选通过分解。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热喷涂工艺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类型。因此,共沉积可以用火焰喷涂、等离子体喷涂或电弧喷涂方法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模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的特征,似乎与美国专利№4269903所述有关可磨损多孔层的特征相似。但是,如上所述,4269903描述了一对以摩擦接触方式相对彼此运动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组件上的可磨损陶瓷密封涂层。其所述内容与金属铸模或模具组件与金属熔体接触的表面上的模面涂层的内容无关。此外,美国专利№4269903所述内容局限于可磨损的多孔稳定氧化锆层。与此不同,本专利技术的模面涂层除了不局限于使用氧化锆外,还具有提高的耐磨性,使其使用寿命比上述目前模涂技术所形成的使用寿命长很多。US4269903中的可磨损性与模面涂层的耐磨性之间没有什么相关联的基础。但是,为了能在低压和重力模铸的普遍高温的情形下承受金属熔体的冲击和流动,模面涂层尤其需要具有高的耐磨性,考虑到美国专利4269903所揭示的是可磨损涂层而不是耐磨涂层,本专利技术的模面涂层具有意外好的优点。用来提供本专利技术模面涂层的陶瓷粉是常规用于生产陶瓷制品的加工过的粉末。因此,可以从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例如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和硼化物中选择所述粉末。合适的例子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稳定的氧化锆、氮化硅、氮化硼、碳化硅、碳化钨、硼化钛和硼化锆。但是,陶瓷粉也可以是合适的矿石原料例如粘土矿物、硬岩矿石和重矿物砂例如钛铁矿、金红石和/或锆石。一种特别合适的粉是从火山渣或浮石得到的,因为这些材料的粉粒内部是多孔的,而且具有角状的附加优点。许多种塑料和类似材料都能够用来提供有机聚合物粉。选择的主要要求是可以以合适的粉末形态得到,并足以能承受它们在热分解期间要经受的温度。还要求能在处理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内发生燃烧或分解。该材料大部分是热塑性塑料,例如聚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聚酰胺、聚酰胺-亚酰胺和PTFE。所用的陶瓷粉和聚合物粉优选具有较窄的粒度分布。总的来说,它们的粒度优选不大于约60微米;陶瓷粉粒度不小于约1微米,聚合物材料粉粒度不小于约5微米。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以多种方式应用。在一种方式中,在形成模具空腔的模具或模具组件的所有表面上提供基本均匀的模面涂层。该涂层可以例如约厚250-400微米,例如约300-400微米。在该方式中,涂层在模具空腔的所有表面上提供热绝缘作用,能使浇铸的金属熔体在开始固化之前就填满模具空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面涂层由于其多孔性,可用作热障涂层。与此不同,材料相同但无孔的涂层用作热障不太有效。这就形成了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有用的方式,其中将本专利技术的模面涂层与无孔涂层结合使用。在一种变化的方式中,在形成模具空腔的一个表面或所有表面的部分表面上提供不太绝缘的无孔陶瓷模面涂层,而其他表面或部分表面上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热障模面涂层。这种安排能够使热量自模具空腔内的金属熔体通过无孔涂层放出,从无孔涂层放出热量的速率比从多孔热障模面涂层放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低压或重力模铸中与金属熔体接触的铸模或模具组件表面上的模面涂层,它包括多孔陶瓷材料层,所述多孔陶瓷材料层是使用热喷涂工艺,使所述陶瓷材料粉与合适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粉共沉积上去,然后加热所述聚合物材料使其去除而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AU 1999-3-23 PP93901.一种用于低压或重力模铸中与金属熔体接触的铸模或模具组件表面上的模面涂层,它包括多孔陶瓷材料层,所述多孔陶瓷材料层是使用热喷涂工艺,使所述陶瓷材料粉与合适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粉共沉积上去,然后加热所述聚合物材料使其去除而形成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面涂层,其中所述的陶瓷粉选自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例如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和硼化物,优选选自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稳定的氧化锆、氮化硅、氮化硼、碳化硅、碳化钨、硼化钛和硼化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面涂层,其中所述的陶瓷粉选自至少一种矿物化合物例如粘土矿物、硬岩矿石以及重矿物砂例如钛铁矿、金红石和/或锆石。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面涂层,其中所述的陶瓷粉是从火山渣或浮石得到的。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面涂层,其中所述的有机聚合物粉由热塑性材料例如聚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和PTFE形成。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面涂层,其中所述的陶瓷粉和聚合物粉都具有较窄的粒度分布。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面涂层,其中所述的陶瓷粉和聚合物粉的粒度不大于约60微米;所述陶瓷粉的粒度不小于约1微米,所述聚合物粉的粒度不小于约5微米。8.在铸模或模具组件表面上形成模面涂层的方法,其中有机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杰赫迪M詹诺斯史蒂芬古立齐亚
申请(专利权)人:铸造中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U[澳大利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