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空调区域的热获得量及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值,及根据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值与空调区域热获得量计算冷却效率,动态调整空调装置控制参数如空调装置启停、流量或温度的控制流程,使所述空调装置具有自动调整符合空调区域冷却需求的最小冷却能力,以提高空调系统和整体运转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控制方法,特别为一种应用于空调装置的空调节能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控制方法常使用空调装置的回风温度与设定的温度目标值的比较,作为控制环境条件的方法。当空调装置回风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目标值时,会启动空调装置运转,一旦达到目标值,随即停止空调装置运转。直到空调回风温度高于目标值时,才会再次启动空调装置运转。此方法虽能达到设定的室内温度条件,但因室内设备的热量无法得知,便无法随室内设备的热量变化趋势进行更精准的控制,以至于室内环境温度容易因室内设备发热量变化过大而导致空调装置冷却能力控制不力,衍生如空调装置冷却能力过大或空调装置频繁启停的问题。故,现有的空调控制方法因无法预测下一个时段可能的空调负荷变化,以至于室内设备的热量大量释放时,不易精确地调整空调装置冷却能力,使得空调系统整体运转效率低下。由此可见,上述习用方式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根据空调装置的冷却效率对空调装置进行启停、温度与流量参数变化的冷却能力调控。当冷却效率小于冷却效率设定范围下限值时,可动态停止空调装置运转或提高空调装置温度值或降低空调装置流速,以提升空调装置使用效率与整体能源效率。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为能让读者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计算机机房的空调箱以详尽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概念。空调箱主要用以冷却计算机机房内信息设备所产生的热获得量,而信息设备的热获得量与信息设备的用电量成正相关,因此经由监测信息设备的用电量,可计算信息设备的热获得量。依据能量守恒定律,空调箱需提供信息设备等量的冷却容量,而空调箱依气冷或水冷型式的不同,可由监测的送风温度、及送风湿度、及回风温度、及回风湿度、及送风量或出水温度、及回水温度、及冰水流量信息计算得到空调箱的冷却能力。为了使空调箱能以最小的冷却能力,达到信息设备的冷却需求,根据空调箱的冷却能力值与信息设备所产生的热获得量的比值定义为冷却效率。当冷却效率等于I时,表示信息设备所产生的热获得量可由空调箱完全带走,此时空调箱的冷却能力最小,空调箱冷却效率最高。当冷却效率大于I或冷却效率设定范围上限值时,表示空调箱的冷却能力已超过信息设备所产生的热获得量,因此可经由减少空调箱的压缩机运转台数或减少空调箱的送风量或提高空调箱的送风温度的方式,以降低空调箱的冷却能力。反之,当冷却效率小于I或冷却效率设定范围下限值时,表示信息设备所产生的热获得量已超过空调箱可提供的冷却能力,因此可经由增加空调箱的压缩机运转台数或提高空调箱的送风量或降低空调箱的送风温度的方式,以提高空调箱的冷却能力。为达成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含有根据空调区域的热获得量及至少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值;及依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值与空调区域热获得量计算冷却效率,动态调整空调装置控制参数的控制流程;其中空调区域的热获得量通过分析设备用电的数据,计算转换成空调负载的热量而获得;其中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是分析空调装置的进、出口流体状态计算的冷却能力;其中冷却效率控制流程是由设定的冷却效率设定范围,并依据热获得量与冷却能力计算的冷却效率,动态调整空调装置控制参数如空调装置启停、流量或温度等三种设定,使所述空调装置具有自动调整符合空调区域冷却需求的最小冷却能力,以提高空调系统和整体运转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一种,包含步骤步骤一设定冷却效率设定范围;步骤二监测空调区域的发热源,以取得所述空调区域的热获得量;步骤三监测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流体状态,以取得所述空调装置输出的冷却能力;步骤四根据步骤三的所述冷却能力与步骤二的所述热获得量计算所述冷却效率,并比较所述冷却效率与步骤一的所述冷却效率设定范围的关系,当所述冷却效率高于所述冷却效率设定范围上限值时,则降低所述空调装 置的冷却能力;当所述冷却效率低于所述冷却效率设定范围下限值时,则提高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当所述冷却效率等于所述冷却效率设定范围时,则保持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以及步骤五调整空调控制参数,以控制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回到步骤三监测调整所述空调装置符合所述空调区域冷却需求的最小冷却能力。,其中另包括监测所述空调区域的设备、照明灯具、以及其它电力设备的用电量、人员数量或其组合,并计算所述空调区域的热获得量;监测所述空调装置的送风温度、送风相对湿度、回风温度、回风相对湿度及送风量信息,并计算所述空调装置实际冷却能力;监测所述空调装置的出水温度、回水温度、及冰水流量信息,以计算所述空调装置实际冷却能力;根据所述冷却效率调控所述空调装置的启停台数以改变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根据所述冷却效率调控所述空调装置的送风温度以改变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根据所述冷却效率调控所述空调装置的送风风量以改变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根据所述冷却效率调控所述空调装置的冰水温度以改变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以及根据所述冷却效率调控所述空调装置的冰水流量以改变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所述空调装置是包括空调箱、计算机恒温恒湿空调机、冷风机、箱型冷气机、风车、水泵、冰水主机、冷却水塔或其组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与其它惯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备下列优点I、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利用空调区域内的热获得量与空调装置输出的冷却能力进行冷却效率的计算,使空调装置具有自动调整冷却能力的功能。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控制空调装置的启停台数,包含利用热获得量启动供给最小冷却能力的最适空调装置数量,避免启动过多的空调装置而浪费能源。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控制空调装置的流量变化,包含在预测为热获得量尖峰时段,可快速供冷,满足热获得量尖峰时段的冷却需求;在预测为热获得量离峰时段,可低速供冷,避免在热获得量离峰时段供给过量冷能而浪费能源。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控制空调装置的温度变化,包含在预测为热获得量尖峰时段,可低温供冷,满足热获得量尖峰时段的冷却需求;在预测为热获得量离峰时段,可高温供冷,避免在热获得量离峰时段供给过量冷能而浪费能源。5、本专利技术具有提升扩充空调装置使用效率与整体能源效率的功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监测空调区域的发热源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计算空调区域的热获得量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监测空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冷却流体状态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整空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控制参数流程 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监测空调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冷却流体状态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整空调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控制参数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设定冷却效率设定范围值20监测空调区域的发热源201监测信息设备的用电量202监测照明灯具的用电量203监测其它电力设备的用电量204监测空调区域的人员数量21计算空调区域的热获得量211计算信息设备的热获得量212计算照明灯具的热获得量213计算其它电力设备的热获得量214计算人员的热获得量30监测空调装置的冷却流体状态301监测送风温度302监测送风相对湿度303监测回风温度304监测回风相对湿度305监测送风风量306监测出水温度307监测回水温度308监测冰水流量31计算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40计算冷却效率41判定冷却效率411降低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412保持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413提高空调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骤:步驟一、设定冷却效率设定范围;步驟二、监测空调区域的发热源,以取得所述空调区域的热获得量;步驟三、监测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流体状态,以取得所述空调装置输出的冷却能力;步驟四、根据步骤三的所述冷却能力与步骤二的所述热获得量计算所述冷却效率,并比较所述冷却效率与步骤一的所述冷却效率设定范围的关系,当所述冷却效率高于所述冷却效率设定范围上限值时,则降低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当所述冷却效率低于所述冷却效率设定范围下限值时,则提高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当所述冷却效率等于所述冷却效率设定范围时,则保持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以及步驟五、调整空调控制参数,以控制所述空调装置的冷却能力,回到步骤三监测调整所述空调装置符合所述空调区域冷却需求的最小冷却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宏奇,吴武杰,吕光钦,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