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9460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42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导光板、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盖体及至少一个磁性元件。背板具有底板及连接至底板的多个侧壁,导光板配置于底板上。每一个发光元件包括承载板及配置于承载板上的多个发光部,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的承载板配置于背板的对应的侧壁的侧面上,发光部朝向导光板。盖体具有顶部及连接至顶部的侧部,盖体的顶部配置于导光板及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上,顶部覆盖部分导光板,且侧部与这些侧壁彼此相对。每一个磁性元件吸附于对应的发光元件的承载板与对应的侧壁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发光元件易于安装和拆卸,生产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装置的发光元件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无法自己发光,所以必须有背光模组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面光源。图I为一种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I中省略绘示光学片组件及盖体。请参见图1,现有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发光元件13、光学片组件(图未示)及盖体(图未示)。背板11具有底板111及自底板111的边缘垂直延伸出的四个侧壁113a、113b、113c、113d,其中,侧壁113a的远离底板111的端部延伸出两个抵持块115,两个抵持块115间隔设置,且垂直于侧壁113a。发光元件13包括承载板131及配置于承载板131上的多个发光部133,这些发光部133间隔设置并呈直线排列。 发光兀件13的承载板131通过双面胶15贴附于侧壁113a上,抵持块115位于发光兀件13的上方。光学片组件配置于背板11的底板111上,盖体盖设于背板11、光学片组件及发光元件13上,且盖体覆盖部分光学片组件。组装时,发光元件13的承载板131采用人为方式贴附于背板11上,往往会由于操作人员的经验不足导致承载板131贴附位置错误,时常有重工的需求。在重工拆卸过程中,发光元件13的承载板131容易变形或损坏,难以重复使用,需要更换,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发光元件易于安装和拆卸,生产成本较低。为达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导光板、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盖体及至少一个磁性元件。背板具有底板及连接至底板的多个侧壁,导光板配置于底板上。每一个发光元件包括承载板及配置于承载板上的多个发光部,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的承载板配置于背板的对应的侧壁的侧面上,发光部朝向导光板。盖体具有顶部及连接至顶部的侧部,盖体的顶部配置于导光板及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上,顶部覆盖部分导光板,且侧部与这些侧壁彼此相对。每一个磁性元件吸附于对应的发光元件的承载板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与至少一个磁性元件的数量均为一个,这些侧壁的数量为四个,磁性元件吸附于发光元件的承载板与其中一个侧壁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磁性元件为磁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更包括反射片,反射片配置于背板的底板与导光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更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至少一个光学膜片配置于导光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侧部固定于背板的这些侧壁上。综述之,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磁性元件吸附于发光元件的承载板与侧壁之间,从而使发光元件配置于侧壁的侧面上。需要重工时,发光元件较容易从侧壁上拆卸下来,不易变形或损坏,可重复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一种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背光模组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2中省略绘示光学片组件及盖体。请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21、发光元件23、磁性元件25、光学片组件27及盖体29。背板21为金属材料制成,其具有底板211及自底板211的边缘垂直延伸出的多个侧壁,在本实施例中,背板21具有四个侧壁213a、213b、213c、213d,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其中,侧壁213a的远离底板211的端部延伸出两个抵持块215,两个抵持块215间隔设置,且垂直于侧壁213a。发光元件23配置于侧壁213a的侧面上,其包括承载板231及配置于承载板231上的多个发光部233。承载板231例如为电路板,其可被磁性元件25所吸附。这些发光部233可为发光二极管,其间隔设置并呈直线排列。磁性元件25例如为磁铁,其可同时吸附发光元件23的承载板231和背板21的侧壁213a,磁性元件25吸附于发光元件23的承载板231与侧壁213a之间,从而使承载板231配置于侧壁213a的侧面上。光学片组件27配置于背板21的底板211上,且位于发光元件23的一侧。光学片组件27具有出光顶面271及邻接于出光顶面271的入光侧面273,发光元件23的发光部233朝向入光侧面273。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片组件27例如包括导光板,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除导光板外,光学片组件更包括反射片及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反射片配置于背板的底板与导光板之间,至少一个光学膜片配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顶面上,光学膜片可以包括为扩散片或棱镜片,但不以此为限。盖体29具有顶部291及连接至顶部291的侧部293。顶部291配置于光学片组件27的出光顶面271与发光元件23上,顶部291覆盖部分出光顶面271,且侧部293与背板21的侧壁213a、213b、213c、213d彼此相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侧部293可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于背板21的侧壁213a、213b、213c、213d上。组装时,操作人员可先将发光元件23的承载板231吸附于磁性元件25的一个表面上,再将磁性元件25的另一个表面吸附于背板21的侧壁213a的侧面上,抵持块215位于发光元件23的上方。然后,将光学片组件27配置于背板21的底板211上,接着将盖体29盖设于背板21、发光元件23、磁性元件25及光学片组件27上,盖体29的顶部291覆盖部分光学片组件27的出光顶面271。在将发光元件23的承载板231配置于背板21的侧壁213a的侧面上的过程中,若因操作人员的经验不足导致承载板231的配置位置错误需要重工时,可直接用力克服磁性元件25与发光元件23的承载板231及背板21的侧壁213a间磁性吸引力,以分离磁性元件25、发光元件23及背板21的侧壁213a,发光元件23不会发生变形或损坏,可重复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发光元件及磁性元件的数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及磁性元件的数量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一个磁性元件吸附于对应的发光元件的承载板与对应的侧壁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中,发光兀件的安装结构并不限于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中,其还可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例如,磁性元件吸附于发光元件的承载板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板的底板之间。 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磁性元件吸附于发光元件的承载板与侧壁之间,从而使发光元件配置于侧壁的侧面上。需要重工时,发光元件较容易从侧壁上拆卸下来,不易变形或损坏,可重复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导光板、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及盖体,该背板具有底板及连接至该底板的多个侧壁,该导光板配置于该底板上,每一个发光元件包括承载板及配置于该承载板上的多个发光部,该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的该承载板配置于该背板的对应的侧壁的侧面上,该发光部朝向该导光板,该盖体具有顶部及连接至该顶部的侧部,该盖体的顶部配置于该导光板及该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上,该顶部覆盖部分该导光板,且该侧部与该些侧壁彼此相对,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磁性元件,每一个磁性元件吸附于对应的该发光元件的该承载板与对应的该侧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权陈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