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装置、减振设备和减振系统。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上支撑板平行;多个金属环,所述多个金属环连接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减振设备包括:减振装置;连接板,所述减振装置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提升气囊,所述提升气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用以改变所述连接板的高度;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用以支撑所述连接板。所述减振系统包括:多个减振设备,多个所述减振设备通过固定装置连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装置、减振设备和减振系统减少了减振时间,提高了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减振设备和减振系统。
技术介绍
运输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作业,其实现了人和物空间位置的变化。对于普通的货物运输,其也需要考虑多个问题,例如对运输货物的保值,防止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淋雨受潮、水浸、生锈、破损以及丢失等受损问题;对运输作业资源的节约,降低包装资源、管理资源等。 而对于精密机械设备,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减振的问题。例如在微电子领域中的一些精密机械设备,其不仅精度高、价值非常昂贵,有时质量也比较重,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对于来自外界和其自身所产生的冲击振动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即振动越小越好。原因在于,冲击振动如果超出了设备的承受能力,不但会影响使用性能,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所造成的损失将会是非常巨大的。目前用于仪器设备减振的减振器,一般是传统的结构,例如弹簧减振器,这种减振器是靠弹簧材料的内摩擦产生阻尼,从而起到减振作用;橡胶减振器,用橡胶块作为弹性元件,从而起到减振作用。这两种减振器只在加载时吸收能量,而在卸载时释放能量,致使减振时间延长,减振范围小,而且承载能力小,使用寿命短,很难满足现代精密设备运输时的减振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装置、减振设备和减振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减振器减振时间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上支撑板平行;多个金属环,所述多个金属环连接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装置中,多个所述金属环呈轴对称分布,其中,对称轴与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垂直。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装置中,多个所述金属环呈一列分布。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装置中,多个所述金属环呈两列分布。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装置中,多个所述金属环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分布。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装置中,所述金属环的环面与所述下支撑板的夹角为锐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减振设备,所述减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减振装置;连接板,所述减振装置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提升气囊,所述提升气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用以改变所述连接板的高度;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用以支撑所述连接板。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设备中,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用以防止所述连接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设备中,所述导向杆包括导向基座和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向基座气浮连接或者滑动连接。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设备中,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设备中,所述减振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设备中,多个所述减振装置呈轴对称分布。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设备中,所述提升气囊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设备中,所述提升气囊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提升气囊呈三角形分布。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设备中,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基座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设备中,所述锁紧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选的,在所述的减振设备中,所述锁紧装置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锁紧装置呈三角形分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减振系统,所述减振系统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减振设备,多个所述减振设备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装置、减振设备和减振系统中,通过连接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金属环进行减振,由于利用的是金属环所固有的弹性,无需进行金属环间的能量传递,即无需进行长距离的能量吸收和能量释放,从而减少了减振时间,提高了减振效果。此外,金属环具有金属固有的耐磨耐压等特性,因此,所形成的金属环也具有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等效果,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装置、减振设备和减振系统具有减振时间短、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I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减振装置的主视图;图I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减振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减振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装置、减振设备和减振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请参考图Ia和图lb,其中,图I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减振装置的主视图;图I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减振装置的侧视图。如图Ia和图Ib所示,减振装置10包括上支撑板100 ;下支撑板110,所述下支撑板110与所述上支撑板100平行;多个金属环120,所述多个金属环120连接所述上支撑板100和下支撑板110。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减振装置10中,通过连接上支撑板100和下支撑板110的金属环120进行减振,由于利用的是金属环120所固有的弹性,无需进行金属环120间的能量传递,即无需进行长距离的能量吸收和能量释放,从而减少了减振时间。此外,金属环120具有金属固有的耐磨耐压等特性,因此,所形成的金属环120也具有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等效果,即减振装置10具有减振时间短、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等有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环120的材料可以为铜、铁、铝合金等各类金属材料。多个金属环120可以相连,也可以各自独立,例如可以由多根金属线分别绕制成多个独立的金属环120,也可以由单根金属线绕制成多个相互连接的金属环120。其中,制成金属环120的金属线的直径可以为O. Icm 2cm,金属环120的直径可以为5cm 50c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板100与所述下支撑板110的相对两面上分别设置有上连接条101和下连接条111,所述上连接条101和下连接条111上设置有通孔(图I中未示出),所述金属环120穿过所述通孔,可方便地将所述上支撑板100和所述下支撑板1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金属环120呈轴对称分布,其中,对称轴与所述上支撑板100、下支撑板110垂直,多个所述金属环120呈一列分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环120的环面与所述下支撑板110的夹角为锐角,具体的,所述金属环120的环面与所述下支撑板110间靠近所述对称轴的夹角为锐角。通过上述设置,可防止减振装置10沿金属环120的排列方向摆动,提高减振装置10的可靠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金属环120也可呈两列分布、圆形分布或者椭圆形分布,通过将多个所述金属环120呈上述不同形状的分布,可防止减振装置10在不同方向的摆动,提高减振装置10的可靠性。实施例二请参考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减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减振设备I包括减振装置10 ;连接板20,所述减振装置10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0上;提升气囊30,所述提升气囊30与所述连接板20连接,用以改变所述连接板20的高度;锁紧装置40,所述锁紧装置40与所述连接板20活动连接,用以支撑所述连接板20。所述减振设备I包括减振装置10,从而其也能达到减振时间短、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等有益效果。此外,通过所述减振设备I的提升气囊30,可便于在减振设备I上装载以及卸载承载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振装置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连接板20的两侧,呈轴对称分布,其中,对称轴与所述连接板20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上支撑板平行;多个金属环,所述多个金属环连接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