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7914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包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所述轴上;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施加预紧力,以调整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间隙的蝶形垫,所述蝶形垫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证轴承工作时始终处于预紧状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紧机构,尤其涉及ー种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手动变速器的轴承预紧时主要通过增、减轴承内、外圈与隔套之间的调整垫片尺寸来调整,获得合适的轴向间隙。在现有技术中,轴承预紧一般是通过安装好轴系后预先测得轴承端面间隙,然后据此选择不同规格的调整垫片调整控制,然而,通过调整垫片控制预紧力,不容易控制,预紧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ー种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保证轴承エ作时始终处于预紧状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包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所述轴上;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施加预紧力,以调整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ニ轴承的轴向间隙的蝶形垫,所述蝶形垫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优选地,所述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套设在所述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蝶形垫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优选地,所述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还包括锁紧螺母,与所述轴螺纹连接,通过拧紧或放松所述锁紧螺母调整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间隙;第三齿轮,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从所述锁紧螺母上施加的力通过所述第三齿轮传到所述第二轴承的轴承内圈上,再通过所述第二齿轮传递到所述蝶形垫。优选地,所述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的轴向位移的壳体,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优选地,所述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的轴向位移的轴承压板,套设在所述轴上,并通过螺栓与壳体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一齿轮之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安装时可通过调节控制锁紧螺母的力矩给轴承预紧,调节轴承轴向间隙,避免了备选多种规格的调整垫片的麻烦。2)通过检测轴的转动力矩确定预紧力,提高轴承安装精度。3)保证轴承工作时始终处于预紧状态,提高轴承寿命。4)施加到轴承内圈预紧力通过蝶形垫反作用于轴承内圈,保证轴承内外圈受力均等,容易保证轴承工作的轴向间隙,延长轴承寿命。5 )消除了由于轴向磨损造成的轴向间隙扩大,使轴承始终处于预紧状态。附图说明图I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轴承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7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蝶形垫的结构示意图;图8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9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10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三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见图I 图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包括轴I、以及设置在该轴I上的第一轴承2、轴承压板3、第一齿轮4、套筒5、蝶形垫6、第二齿轮7、第二轴承8、壳体9、第三齿轮10和锁紧螺母11,其中套筒5和蝶形垫6套设在轴I上,位于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7之间,以到调整第一轴承2和第二轴承8的轴向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7和第三齿轮10分别通过花键与轴I联接。在本实施例中,锁紧螺母11与轴I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拧紧放松锁紧螺母11调整轴承轴向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8分别安装在轴I的前后两段,起到固定支撑轴I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壳体9限制第二轴承8的外圈的轴向位移,轴承压板3通过螺钉与壳体连接,限制第一轴承2外圈的轴向位移。安装时,先把第一轴承2安装在轴I的后端轴肩处,然后安装轴承压板3并用螺钉与壳体9连接,然后依次安装第一齿轮4、套筒5、蝶形垫6、第二齿轮7、第二轴承8,第二轴承8的外圈固定在壳体上,再安装第三齿轮10,最后安装锁紧螺母11固定整个轴串,安装完成。调节锁紧螺母11,从锁紧螺母11上施加的力通过第三齿轮10传到第二轴承8的轴承内圈上,再通过第二齿轮7传递到蝶形垫6上,蝶形垫6受压产生变形,使得蝶形垫6的轴向距离变小,由于套筒5与第一齿轮4的限位作用,进而使得第二轴承8的内圈向左移动,由于第二轴承8的外圈与壳体9固定,这样就调节第二轴承8的轴向间隙,进而预紧第二轴承8。继续拧紧锁紧螺母11,蝶形垫6进一步受力压缩,轴向距离进一步变小,从蝶形垫6产生的力经过套筒5、第一齿轮4压紧第一轴承2的内圈,由于第一轴承2内圈受到轴I的限位,第一轴承2的外圈受到轴承压板3限位,使得整个轴串向右移动,调整第一轴承2的轴向间隙,进而预紧第一轴承2。由于轴串始终受力,这样蝶形垫6随着受力的大小的变化,轴向距离随之变化,进而调节轴串的轴向间隙,使得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8始终处于预紧状态,大大提高轴承寿命O 本技术所描述的蝶形垫6为弹性钢构件,在轴I工作旋转时能有效平衡轴系轴向间隙,保证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8在工作时始终维持在预紧状态,大大提高轴承寿命O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 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所述轴上;以及 用于向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施加预紧力,以调整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间隙的蝶形垫,所述蝶形垫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还包括 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套设在所述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蝶形垫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还包括 锁紧螺母,与所述轴螺纹连接,通过拧紧或放松所述锁紧螺母调整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间隙; 第三齿轮,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从所述锁紧螺母上施加的力通过所述第三齿轮传到所述第二轴承的轴承内圈上,再通过所述第二齿轮传递到所述蝶形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还包括 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的轴向位移的壳体,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还包括 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的轴向位移的轴承压板,套设在所述轴上,并通过螺栓与壳体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一齿轮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包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所述轴上;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施加预紧力,以调整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蝶形垫轴承预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所述轴上;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施加预紧力,以调整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间隙的蝶形垫,所述蝶形垫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张春喜涂浩宇唐来明马童立马元京姜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