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齿轮轴向位置的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572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齿轮轴向位置的轴承座,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立在底板上的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上有相对的两个圆孔,圆孔里有间隙配合的轴承套,轴承套两端伸出圆孔,并配有螺母,轴承套壁体为台阶型,其阶面与轴承的端面相抵触。只要调整轴承套两端的螺母就可以实现轴的移动,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非常方便的调整轴及轴上齿轮的轴向位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机械零部件,尤其是一种轴承座。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齿轮箱和变速箱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轴以及固定在轴上的齿轮、轴承等零部件的轴向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齿轮达到良好的啮合效果,并使轴承保持正常的游隙。特别是对于锥齿轮传动,对轴向位置调整的要求更高。目前,绝大多数都是采 用加装调整垫或对隔套端面现场打磨的方法来实现。但是,加装调整垫只适合通过在安装在箱体外的轴承端盖内侧加装、调整,当轴承安装在箱体内部时,很难实现。而对隔套端面现场打磨,调整量难于控制、安装调整时间长,且一次安装后下一次再调整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方便调整齿轮轴向位置的轴承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底座,底座上间隔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上有相对设置的圆孔。第一支撑板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一轴承套,第一轴承套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第一轴承套两端伸出圆孔,端头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轴承套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第一轴承套壁体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一阶面,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一轴承间隙配合;第二支撑板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二轴承套,第二轴承套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第二轴承套两端伸出圆孔,端头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轴承套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第二轴承套壁体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二阶面,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二轴承间隙配合;第一阶面和第二阶面相对,分别与第一轴承的端面和第二轴承的端面相抵触。为了防止螺母在使用过程中松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止动垫圈,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均设有第二止动垫圏。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轴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底座I,底座I上间隔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ニ支撑板3,底座I可利用齿轮箱的底板,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可利用齿轮箱的侧板制成。两块支撑板上有相对设置的圆孔,第一支撑板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一轴承套21,第一轴承套21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可在圆孔里沿轴线方向移动。第一轴承套21两端伸出圆孔,端头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轴承套21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一螺母22和第二螺母23。第一轴承套21壁体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一阶面24,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一轴承4间隙配合;第二支撑板3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二轴承套31,第二轴承套31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第二轴承套31两端伸出圆孔,端头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轴承套31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三螺母32和第四螺母33。第二轴承套31壁体同样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二阶面34,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二轴承5间隙配合;第ー阶面24和第二阶面34相対,分别与第一轴承4的端面和第二轴承5的端面相抵触。为了防止螺母在使用过程中松动,第一螺母22和第二螺母23与第一支撑板2之间设有第一止动垫圈61,第三螺母32和第四螺母33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设有第二止动垫圈62。本轴承座的使用方法是当需要将轴向第四螺母33方向调整时,先逆时钟拧松第一螺母22和第三螺母32,然后顺时钟拧紧第二螺母23,第一轴承套21在第二螺母23内螺纹的挤压カ推动下向第四螺母33方向移动,同时第一阶面24推动第一轴承4和轴向第 四螺母33方向移动,调整到位后,拧紧第一螺母22、第三螺母33和第四螺母34。当需要将轴向第一螺母21方向调整时,先逆时钟拧松第四螺母33和第2螺母23,然后顺时钟拧紧第三螺母32,第二轴承套31在第三螺母32内螺纹的挤压カ推动下向第一螺母22方向移动,同时第二阶面34推动第二轴承5和轴向第一螺母22方向移动,调整到位后,拧紧第四螺母33、第二螺母23和第一螺母22。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整齿轮轴向位置的轴承座,包括底座(1),底座(I)上间隔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两块支撑板上有相对设置的圆孔,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一轴承套(21),第一轴承套(21)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第一轴承套(21)两端伸出圆孔,端头设有外螺纹,第一轴承套(21)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一螺母(22)和第二螺母(23),第一轴承套(21)壁体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一阶面(24),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一轴承(4)间隙配合;第二支撑板(3)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二轴承套(31),第二轴承套(31)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第二轴承套(31)两端伸出圆孔,端头设有外螺纹,第二轴承套(31)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三螺母(32)和第四螺母(33),第二轴承套(31)壁体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二阶面(34),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二轴承(5)间隙配合;第一阶面(24)和第二阶面(34)相对,分别与第一轴承(4)的端面和第二轴承(5)的端面相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整齿轮轴向位置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22)和第二螺母(23)与第一支撑板(2)之间设有第一止动垫圈(61),第三螺母(32)和第四螺母(33)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均设有第二止动垫圈(6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齿轮轴向位置的轴承座,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立在底板上的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上有相对的两个圆孔,圆孔里有间隙配合的轴承套,轴承套两端伸出圆孔,并配有螺母,轴承套壁体为台阶型,其阶面与轴承的端面相抵触。只要调整轴承套两端的螺母就可以实现轴的移动,因此使用本技术可以非常方便的调整轴及轴上齿轮的轴向位置。文档编号F16H57/022GK202629020SQ20122032256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专利技术者张欲保, 孙亚波, 汤久望, 陆仲年, 高久好, 丁进飞, 陈国兵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齿轮轴向位置的轴承座,包括底座(1),底座(1)上间隔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两块支撑板上有相对设置的圆孔,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一轴承套(21),第一轴承套(21)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第一轴承套(21)两端伸出圆孔,端头设有外螺纹,第一轴承套(21)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一螺母(22)和第二螺母(23),第一轴承套(21)壁体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一阶面(24),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一轴承(4)间隙配合;第二支撑板(3)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二轴承套(31),第二轴承套(31)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第二轴承套(31)两端伸出圆孔,端头设有外螺纹,第二轴承套(31)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三螺母(32)和第四螺母(33),第二轴承套(31)壁体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二阶面(34),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二轴承(5)间隙配合;第一阶面(24)和第二阶面(34)相对,分别与第一轴承(4)的端面和第二轴承(5)的端面相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欲保孙亚波汤久望陆仲年高久好丁进飞陈国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八三部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