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786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包括驱动轴、悬臂杆、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上支架、下支架、上驱动销、下驱动销、上弹簧和下弹簧,所述悬臂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悬臂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所述上驱动销的上端与所述悬臂杆连接,所述上驱动销的下端与所述上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弹簧的底端与所述上支架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驱动销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驱动销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并与所述下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下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架的底端连接。通过两个限位销来限制悬臂杆的运动,限位装置能够实现对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和限位精度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限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通常采用限位装置在仪器输出运动达到极限位置时进行限位,例如,在一个仪器中将限位装置放置在传感元件和标识元件之间,起到过载保护作用。目前使用的限位装置多数只能实现单向限位,且装置结构复杂、限位精确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限位精 度高的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包括驱动轴、悬臂杆、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悬臂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悬臂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还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上驱动销、下驱动销、上弹簧和下弹簧,所述上支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的上段,所述下支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段,所述上驱动销的上端与所述悬臂杆连接,所述上驱动销的下端与所述上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弹簧的底端与所述上支架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驱动销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驱动销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并与所述下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下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架的底端连接。通过两个限位销来限制悬臂杆的运动,驱动轴的运动首先通过下支架传递到下驱动销,下驱动销被下弹簧拉紧,下驱动销通过上支架向上驱动销传递运动,上弹簧拉紧上驱动销,当悬臂杆没有达到第一挡块或第二挡块的位置时,由于上驱动销与悬臂杆相连,因此驱动轴上的转动都能传递到悬臂杆上,驱动轴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悬臂杆撞上可调整的第一挡块,并且上支架远离上驱动销,上弹簧收紧。驱动轴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悬臂杆撞上可调整的第二挡块,并且下支架远离下驱动销,下弹簧收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上弹簧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下弹簧与所述驱动轴均设有垫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是,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的角度为50-12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是,所述悬臂杆的长度为5_1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限位销来限制悬臂杆的运动,限位装置能够实现对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限位,采用该装置,只需要将驱动轴总转动中的一小部分传递该悬臂杆即能很好地限位保护,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限位精度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驱动轴,2-上驱动销,3-上支架,4-下驱动销,5-下支架,6-上弹簧,7-下弹簧,8-垫片,9-悬臂杆,10-第一挡块,11-第二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包括驱动轴I、悬臂杆9、第一挡块10、第二挡块11、上支架3、下支架5、上驱动销2、下驱动销4、上弹簧6和下弹簧7,悬臂杆9的一端固定于驱动轴I上,悬臂杆9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挡块10和第二挡块11之间,上支架3固定于驱动轴I的上段,下支架5固定于驱动轴I的下段,上驱动销2的上端与悬臂杆9连接,上驱动销2的下端与上弹簧6的顶端连接,上弹簧6的底端与上支架3连接,上支架3与下驱动销4的上端,下驱动销4的下端固定于下支架5上并与下弹簧7的顶端连接,下 弹簧7的下端与下支架5的底端连接。通过两个限位销来限制悬臂杆9的运动,驱动轴I的运动首先通过下支架5传递到下驱动销4,下驱动销4被下弹簧7拉紧,下驱动销4通过上支架3向上驱动销2传递运动,上弹簧6拉紧上驱动销2,当悬臂杆9没有达到第一挡块10或第二挡块11的位置时,由于上驱动销2与悬臂杆9相连,因此驱动轴I上的转动都能传递到悬臂杆9上,驱动轴I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悬臂杆9撞上可调整的第一挡块10,并且上支架3远离上驱动销2,上弹簧6收紧。驱动轴I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悬臂杆9撞上可调整的第二挡块11,并且下支架5远离下驱动销4,下弹簧7收紧。上弹簧6与驱动轴I和下弹簧7与驱动轴I之间均设有垫片8。第一挡块10和第二挡块11之间的角度为50-120°。悬臂杆的长度为5-15c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的夹角为80°,悬臂杆的长度为10cm。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包括驱动轴、悬臂杆、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悬臂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悬臂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上驱动销、下驱动销、上弹簧和下弹簧,所述上支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的上段,所述下支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段,所述上驱动销的上端与所述悬臂杆连接,所述上驱动销的下端与所述上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弹簧的底端与所述上支架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驱动销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驱动销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并与所述下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下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架的底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下弹簧与所述驱动轴之间均设有垫片。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的角度为50-120°。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杆的长度为5_15cm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包括驱动轴、悬臂杆、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上支架、下支架、上驱动销、下驱动销、上弹簧和下弹簧,所述悬臂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悬臂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所述上驱动销的上端与所述悬臂杆连接,所述上驱动销的下端与所述上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弹簧的底端与所述上支架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驱动销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驱动销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并与所述下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下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架的底端连接。通过两个限位销来限制悬臂杆的运动,限位装置能够实现对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限位,本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和限位精度高等优点。文档编号F16H35/00GK202646576SQ20122018391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胡蔚, 鲍平军, 胡江 申请人:成都智利达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扭矩双向限位装置,包括驱动轴、悬臂杆、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悬臂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悬臂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上驱动销、下驱动销、上弹簧和下弹簧,所述上支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的上段,所述下支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段,所述上驱动销的上端与所述悬臂杆连接,所述上驱动销的下端与所述上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弹簧的底端与所述上支架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驱动销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驱动销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并与所述下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下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架的底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蔚鲍平军胡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智利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