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压缓冲器的内压缸体,缸体为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缸体靠近端壁上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减震器领域,特别是指油压缓冲器的内压缸体。
技术介绍
油压缓冲器是一种将冲击动能转化为液压油热能,实现物体线性减速最终平稳停止的一种液压装置。在减压领域中,弹簧、橡胶、气缸缓冲在移动物体行程初期以最低成线性持续,随着行程增加其反作用力也逐渐增强,在行程接近末端时,反作用力也达到最高峰,由于运动物体能量无法被吸收而是被暂时储存,运动物体最终不可避免地产生极大反弹,造成机械 损坏。现有使用阻尼器作为减震装置的,但阻尼器在油孔系统方面的缺陷,在减震行程初期会以高峰反作用力使运动物体瞬间停止,造成极大的机械冲击,然后阻尼器再缓慢滑行到行程末端。现技术使用的油压缓冲器基本是设置有蓄压装置,即将压力通过缓冲器内的弹簧控制活塞的运动距离,而因此溢出的减压油通过设置于缓冲器内压缸体上的油孔进入蓄压装置。但这一装置有一点缺陷是当缓冲器受撞击开始时也有高峰反作用力,虽然这一反作用力在缓冲器内不会蓄积,但是也不能很快达到平稳状态。现使用的油压缓冲器从受到力的冲击到平稳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这一结果就导致对于在短时间内反复撞击运动的缓冲作用无法实现,也就是如何缩小缓冲器的缓冲时间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使用的油压缓冲器主要是依靠缓冲器的内压缸体上设置有油孔,当进行缓冲作业时,内压缸体内的油通过油孔进入蓄压装置,通过对缓冲器的长期测试,发现内压缸体的油孔对缓冲器的缓冲时间及震动的强弱均有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结构的改进,能够实现线性减速并以柔和的力量将运动物体平稳的停止运动并缩短缓冲器的平稳时间。油压缓冲器的内压缸体,缸体为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缸体邻近油压缓冲器蓄压装置一端的近端壁附近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油孔为圆形或正方形。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最佳选择为5个,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间距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设置内压缸体上的多个油孔,能够给活塞杆提供一固定大小的缓冲力,达到线性减速的目的,能够用柔和的力量将运动物体平稳停止下来。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内压缸体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只能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所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油压缓冲器的内压缸体,缸体15为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缸体邻近油压缓冲器蓄压装置一端的近端壁附近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16,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油孔为圆形或正方形。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最佳选择为5个,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间距相同。所述油孔端位于内压缸体安装于靠近蓄压装置端,当撞击物撞击缓冲器活塞开始运动时,活塞杆的初始运动距离最大,然后活塞杆的运动距离成几何级数减少,直到缓冲器平稳,因为最初的活塞杆运动距离大,所接受的动能也最大,这些能量通过设置在内压缸体上的多个油孔将动能转化为油压快速吸收,并在活塞杆反弹时又有更多的油被补充回内压缸体内,以利于活塞杆的下一次冲击,这样使得缓冲器能够以相对柔和的力量实现缓冲作用,并缩小缓冲时间。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最佳选择为5个,所述油孔的大小间距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油孔为5个,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油压缓冲器的缓冲压力范围选用3个至9个不同的油孔。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油压缓冲器的行程有8mm, 10mm, 16mm, 20mm,25mm, 50mm, 60mm, 75mm 等不同。以内压缸体上有5个油孔,活塞杆行程8mm为例,现使用的油压缓冲器每次可吸收能量为4Nm,当平稳时需要大约30秒时间,而在使用本技术方案改进后,同样是以8mm行程油压缓冲器为例,平均每次可吸收能量为12Nm,其中初次吸收能量为20Nm-36Nm左右,当油压缓冲器平稳时需要6秒-12秒时间。内压缸体上的油孔数量同油压缓冲器的平稳时间成反比,但并不是油孔可以无限增加,通过反复测试,当内压缸体上的油孔数量超过9个时,缓冲器的平稳时间反而增加并且在整个缓冲过程中,震动增加,无法做到柔和缓冲。这主要是因为当内压缸体上的油孔数量过多时,虽然在撞击开始时特别是初次撞击时能够吸收的能量较高,但是通过油孔进入蓄压装置的油量过多,内压缸体内的油量会出现减少,在撞击的第二波时能够吸收能量的油量减少,因此会出现缓冲器在撞击的第二波时可能无缓冲效果的发生,影响缓冲效果。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具体描述,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进行改进,这些改进应当被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油压缓冲器的内压缸体,缸体为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邻近油压缓冲器蓄压装置一端的近端壁附近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油压缓冲器的内压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为圆形或正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油压缓冲器的内压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间距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5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油压缓冲器的内压缸体,缸体为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缸体靠近端壁上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文档编号F16F9/34GK202646517SQ20122024060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沈皓 申请人:宁波科赛特气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压缓冲器的内压缸体,缸体为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邻近油压缓冲器蓄压装置一端的近端壁附近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皓,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科赛特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