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780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改进结构,为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圆筒一端壁上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油孔的大小间距相同;所述油孔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减震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油压缓冲器是ー种将冲击动能转化为液压油热能,实现物体线性减速最終平稳停止的一种液压装置。在减压领域中,弹簧、橡胶、气缸缓冲在移动物体行程初期以最低成线性持续,随 着行程増加其反作用カ也逐渐增强,在行程接近末端时,反作用カ也达到最高峰,由于运动物体能量无法被吸收而是被暂时储存,运动物体最終不可避免地产生极大反弹,造成机械损坏。现有使用阻尼器作为减震装置的,但阻尼器在油孔系统方面的缺陷,在减震行程初期会以高峰反作用力使运动物体瞬间停止,造成极大的机械冲击,然后阻尼器再缓慢滑行到行程末端。现使用的油压缓冲器从受到力的冲击到平稳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这ー结果就导致对于在短时间内反复撞击运动的缓冲作用无法实现,也就是如何縮小缓冲器的缓冲时间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使用的油压缓冲器主要是依靠缓冲器的内压缸体上设置有油孔,当进行缓冲作业时,内压缸体内的油通过油孔进入蓄压装置,通过对缓冲器的长期测试,发现内压缸体的油孔对缓冲器的缓冲时间及震动的强弱均有关系。现有的油孔存在以下缺陷,即当缓冲器接受到初起撞击时,缓冲器内的油受到的压カ最大,当油通过油孔向蓄压装置进行扩散吋,油孔也会对油有一个阻碍作用,减缓蓄压装置对撞击能量的吸收,当活塞杆向外震动时,油经过油孔向内压缸体返回时,因力的原因,不能够使油全部返回内压缸体,影响下次缓冲的能量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结构的改进,能够实现线性減速并以柔和的力量将运动物体平稳的停止运动并缩短缓冲器的平稳时间。ー种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改进结构,缸体为ー两端开ロ的圆筒结构,所述圆筒一端壁上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所述油孔的大小间距相同;所述油孔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位于内压缸体外壁的边大于内壁的边长,所述孔壁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同油孔中心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成30度角。所述油孔为圆形或正方形。作为进一歩的改进,油孔数量最佳选择为5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内压缸体上的多个油孔,能够给活塞杆提供一固定大小的缓冲力,达到线性减速的目的,能够用柔和的力量将运动物体平稳停止下来。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本技术内压缸体的轴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只能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所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ー种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改进结构,缸体11为ー两端开ロ的圆筒结构,所述圆筒一端壁上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12,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所述油孔12的大小间距相同;所述油孔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位于内压缸体 外壁的边大于内壁的边长,所述孔壁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同油孔中心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成30度角。所述油孔为圆形或正方形。作为进一歩的改进,油孔数量最佳选择为5个。所述油孔端位于内压缸体安装于靠近蓄压装置端,当撞击物撞击缓冲器活塞开始运动时,活塞杆的初始运动距离最大,然后活塞杆的运动距离成几何级数減少,直到缓冲器平稳,因为最初的活塞杆运动距离大,所接受的动能也最大,这些能量通过设置在内压缸体上的多个油孔将动能转化为油压快速吸收,并在活塞杆反弹时又有更多的油被补充回内压缸体内,以利于活塞杆的下一次冲击,这样使得缓冲器能够以相对柔和的力量实现缓冲作用,并缩小缓冲时间。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最佳选择为5个,所述油孔的大小间距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油孔为5个,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油压缓冲器的缓冲压カ范围选用3个至9个不同的油孔。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油压缓冲器的行程有8mm, 10mm, 16mm, 20mm,25mm, 50mm, 60mm, 75mm 等不同。以内压缸体上有5个油孔,活塞杆行程8mm为例,现使用的油压缓冲器毎次可吸收能量为4Nm,当平稳时需要大约30秒时间,而在使用本技术方案改进后,同样是以8_行程油压缓冲器为例,平均每次可吸收能量为16Nm,其中初次吸收能量为20Nm-36Nm左右,当油压缓冲器平稳时需要5秒-10秒时间。内压缸体上的油孔数量同油压缓冲器的平稳时间成反比,但并不是油孔可以无限増加,通过反复测试,当内压缸体上的油孔数量超过9个时,缓冲器的平稳时间反而增加并且在整个缓冲过程中,震动增加,无法做到柔和缓冲。这主要是因为当内压缸体上的油孔数量过多时,虽然在撞击开始时特别是初次撞击时能够吸收的能量较高,但是通过油孔进入蓄压装置的油量过多,内压缸体内的油量会出现减少,在撞击的第二波时能够吸收能量的油量減少,因此会出现缓冲器在撞击的第二波时可能无缓冲效果的发生,影响缓冲效果。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具体描述,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进行改进,这些改进应当被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ー种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改进结构,缸体为ー两端开ロ的圆筒结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圆筒一端壁上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所述油孔的大小间距相同;所述油孔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位于内压缸体外壁的边大于内壁的边长,所述孔壁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同油孔中心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成30度角。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为圆形或正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数量为5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改进结构,为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圆筒一端壁上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油孔的大小间距相同;所述油孔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文档编号F16F9/32GK202646515SQ20122024046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沈皓 申请人:宁波科赛特气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压缓冲器内压缸体改进结构,缸体为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一端壁上开有两个以上的油孔,所述各油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所述油孔的大小间距相同;所述油孔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位于内压缸体外壁的边大于内壁的边长,所述孔壁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同油孔中心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成30度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皓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科赛特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