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384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装置,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仓1、第一物料联通管2、物料储存仓3、第二物料联通管5、卸料仓4,第一物料联通管两端分别与进料仓和物料储存仓相连,第二物料联通管两端分别与物料储存仓和卸料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颗粒物料储存仓内相对封闭,气相环境密封性能好,仅有少量密封气外排,物料可实现正常连续运动,外部环境气无法进入颗粒物料储存仓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颗粒物料储存仓与相邻仓体之间,在物料静止和移动状态下,保证物料储存仓内环境相对密封的设备。
技术介绍
部分的颗粒物料储存仓由于储存物料的特殊性质,需要对物料储存仓实现密封,隔绝其与空气的接触,或将其与其他相邻仓体间内实现隔断。比如说某些颗粒催化剂的储存,需要隔绝空气,避免其因接触空气吸水或氧化而失去催化活性。而对于部分高温下极易与空气接触发生燃烧,甚至爆炸的颗粒状物料更是如此,典型的就是活性炭、活性焦的加热解吸附过程。 而目前对这样的颗粒物料的储存,一般采用三段式间歇运转模式,实现对物料储存仓的密封。首先物料进入进料仓,后被卸入缓冲仓;关闭缓冲仓进料阀,在缓冲仓内吹入密封气逐渐置换随进料过程进入缓冲仓的空气或其他非密封气气体;缓冲仓内密封气置换完毕,开启缓冲仓卸料阀;缓冲仓内物料卸入物料储存仓后,关闭缓冲仓卸料阀;全部三段操作完成,重复以上操作实现物料储存仓的进料间歇操作。卸料时,物料储存仓首先将物料卸入缓冲仓,关闭缓冲仓进料阀;开启缓冲仓卸料阀,将物料卸入卸料仓或直接卸出;卸料完成后,关闭缓冲仓卸料阀;开启密封气进气阀,向缓冲仓内注入密封气排出空气或其他非密封气气体;密封气置换完成后,重新开始卸料操作。三段式间歇运转密封方式无法实现物料的连续流动,且密封气的用量大。置换缓冲仓内的其他气体需要4 5倍缓冲仓体积的密封气,甚至更多。而物料储存仓的密封气一般采用的多为惰性气体,其制备成本势必增加物料储存成本。间歇式的运转造成了物料储存仓单位时间的处理量较小,对于物料储存仓也作为工艺设备一部分的工艺系统来说,也意味着能耗的增加和系统的复杂以及规模的扩大。以活性炭、活性焦的加热解吸附为例,物料储存仓作为解吸附反应设备,在此密封的环境里,活性焦、活性炭的温度升高速度随着其与热源之间温差的缩小逐渐减少,解吸附过程的耗时被延长,单位时间处理量降低;外排热源的温度逐渐升高,热量被大量损失,造成系统能耗的增加;为回收外排热源就需要将多个反应设备实现串联,实现热回收,系统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为了避免三段式间歇运转密封方式带来的不足,也有采用延长物料联通管的方式实现物料的连续运动下密封物料储存仓的。但此办法仅适用于物料储存仓内密封气正压且压力不高的条件下,同时会大幅增加物料储存仓的实际高度,造成建设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装置,其物料储存仓内物料可实现连续移动,相邻仓体内环境相对独立,密封性能好,密封气体用量小,结构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仓、第一物料联通管、物料储存仓、第二物料联通管、卸料仓,第一物料联通管两端分别与进料仓和物料储存仓相连,第二物料联通管两端分别与物料储存仓和卸料仓相连。在所述的进料仓上设有进料管、气体进出口,进料管设置在进料仓上方,进料仓下部有漏斗与第一物料连通管入口相连。所述的物料储存仓上设有密封气体入口,用于补充密封所用密封气体;所述的物料储存仓上设有密封气体出口,用于密封气体的排放或循环,维持物料储存仓内的密封气体环境。所述的卸料仓上设有卸料管、气体进出口,所述卸料管设置在卸料仓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颗粒物料储存仓内相对封闭,物料可实现正常连续运动。2、颗粒物料储存仓内气相环境密封性能好,仅有少量密封气外排,外部环境气无法进入颗粒物料储存仓内。3、颗粒物料储存仓内相对封闭,密封气用量少,物料连通管短。4、结构简单。整个装置内无转动设备、阀门。5、运行简单稳定。控制颗粒物料储存仓与相邻仓体内的气相环境压力,就可以保证颗粒物料储存仓的气相密封。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装置,更适用于物料储存仓作为需要密封工艺设备的工艺系统,尤其是在连续运动的作为工艺设备的物料储存仓。以典型的活性炭、活性焦解吸附活化再生反应装置为例,活性炭、活性焦的性质决定了活性炭、活性焦的解吸附反应装置必须是严格隔绝空气的确保足够停留时间的大型储存仓式结构。活性炭、活性焦的解吸附过程中必然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活化再生过程有CO、H2等有毒有害危险气体产生,活性炭、活性焦解吸附活化再生反应装置必须要求严格的密封,防止其与空气接触。等活性炭、活性焦的导热性能不佳,其升温过程相对缓慢;为保证颗粒状活性炭、活性焦的结构强度,温度上升速度也不宜过快;为防止剧烈的温差变化造成颗粒状活性炭、活性焦的破碎都决定了活性炭、活性焦解吸附活化再生反应装置需要足够的停留时间,也就意味着其反应器应为大型储仓形式。一般的活性炭、活性焦解吸附活化再生反应的温度条件也不一致,大多数污染物在200°C以上即开始解吸附,而活化再生温度一般需要400°C以上,活性炭、活性焦解吸附活化再生反应装置应为随物料运动方向与温度逐渐上升的连续工作模式才最为经济合理。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装置的作用在于利用相邻仓体间相对接近的压力环境,保证颗粒物料储存仓压力稍大于相邻仓体,利用较小压力差造成密封气向相邻仓体内扩散,相邻仓体内的气体无法向物料储存仓内运动,从而实现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且物料不影响的连续运动。颗粒物料储存仓内密封气环境正压时,其上部进料仓或下部卸料仓内通过营造一个稍低的正压环境,压力差小,物料联通管长度可大幅缩短,密封气的逸散量大幅降低;当密封气正压压力很大时一样适用。颗粒物料储存仓内密封气环境负压时,其上部进料仓或下部卸料仓内通过营造一个稍低的负压环境,一样实现对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以典型的5mm颗粒活性炭、活性焦解吸附活化再生反应装置,密封气环境压力8. OKPa条件下,物料连通管截面尺寸Φ 108 X 4mm,长度2000mm为例,若控制相邻仓体内的气象环境7. 5KPa,密封气的逸散量仅4. 2m3/h,连续活性炭、活性焦解吸附活化再生处理量可达110m3/h,约80T/h。如采用三段式密封方式进料的话,密封气的用量约440 m3/h ;如密封气逸散量相同条件下,单纯延长物料连通管方式则需要31m长的物料连通管;相比之下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装置减小密封气逸散量,减少了密封气用量,缩短了物料联 通管长度,同时实现物料的连续运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一种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装置,所述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仓I、第一物料联通管2、物料储存仓解3、卸料仓4和第二物料联通管5。所述的进料仓I由进料管11、进料仓12和气体进出口 121组成;进料管11在进料仓上方,其拥有足够的长度,其中物料一直处于满料状态,在进料仓内物料下落后,可随之补充等体积的物料;进料仓12内始终具有相同的一定的物料闻度;进料仓下部有漏斗与第一物料连通管2的入口相连;气体进出口 121位于物料层上部,其负压略小于物料储存仓出气口 33压力,保证物料储存仓内密封气体向上部进料仓运动,并密封气体气量尽可能的少,实现物料储存仓在进料仓段的相对封闭。第一物料连通管2分别与进料仓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颗粒物料储存仓的相对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进料仓(1)、第一物料联通管(2)、物料储存仓(3)、第二物料联通管(5)、卸料仓(4),第一物料联通管(2)两端分别与进料仓(1)和物料储存仓(3)相连,第二物料联通管(5)两端分别与物料储存仓(3)和卸料仓(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元贾双燕采有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