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6701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脱尘除雾装置。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所述装置的主要工作原理如下:利用烟气中含有的大量雾滴液滴的特点,在烟气高速的运动中实现雾滴液体颗粒相互之间,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颗粒之间,碰撞而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后沉降下来;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固体颗粒与装置内的持液层充分接触后,被液体捕悉实现分离;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固体颗粒随烟气高速旋转,利用与烟气的密度差实现离心分离,被抛向装置内壁表面,与装置壁面附着的液膜层接触后湮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在较低的运行成本与投资成本下,实现高效的脱尘除雾,结构简单可靠无堵塞风险,设备轻便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烟气的除尘、除雾是烟气净化工序中最常见的工艺段,工艺路线多种多样,但对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湿烟气同时实现除尘、除雾,尤其是高效深度除尘除雾的可选技术工艺路线和工艺设备均比较少。典型的需要进行除尘、除雾净化的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湿烟气就是采用湿法脱硫工艺的净烟气。目前,国内现有的大型燃煤锅炉烟气95%以上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外排低温饱和净烟气中含有石膏浆液和尘,且基本上均未配置GGH,造成严重的“石膏雨”现象和尘污染排放量较大。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除雾器仅能脱除粒径大于15μm以上的较大液滴,因此烟气中含有的大量细小浆液雾滴造成净烟气中排放尘含量较高。对于现有的湿法脱硫净烟气的脱尘除雾工艺,可以采用“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或采用“GGH+布袋除尘”工艺路线,可有效降低尘污染的排放量。但此两种工艺均存在一定缺陷。采用“GGH+布袋除尘”工艺路线时,由于GGH和布袋除尘器的运行阻力巨大,建设成本也较高,更重要的是由于GGH存在一定的漏风率,这对于脱硫系统的脱硫效果影响巨大。我国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中SO2的排放浓度要求严格,均在50mg/Nm3以下,而绝大部分燃煤烟气中SO2浓度均在2000mg/Nm3以上,以GGH漏风率0.5%计,则需要脱硫系统的效率从97.5%增加到98%,吸收塔出口净烟气中的SO2浓度需要从50mg/Nm3降低至40mg/Nm3才能满足排放要求,如果考虑GGH运行过程中漏风率增加,吸收塔的脱硫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此工艺在我国无实际应用的意义。采用“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时,可以保证对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的高效脱尘除雾效果,可出口尘含量小于5mg/Nm3。目前此工艺仅应用在少数新建脱硫吸收塔上,主要原因在于湿式电除尘设备重量、体积巨大,只有新建吸收塔按此工艺路线设计时才能实现。另“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由于利用高压电场捕悉雾滴和粉尘颗粒,其设备中有很多高压电气设备,电极线均为高级合金材质构成,其建造成本高昂,运行电耗大,也是限制其应用的原因之一。“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难以在已建项目脱硫塔上进行工艺路线改造升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设备重量、体积巨大,原吸收塔的结构设计强度无法满足电除尘器的荷载需要;相邻布置时场地面积的需求也限制了其外置布置的可能性,再加上相邻布置时增加的巨大运行阻力,造成“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的运行成本进一步上升。由于有大量的高压电气设备,“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的运行维护复杂,对运行操作的技术要求高,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其设备构造简单,运行可靠、效果稳定,能耗小,价格低廉,能实现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安装在脱硫吸收塔内、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的过流断面上,包括导流筒和n个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内的湍流子,n≥1;其中,所述的导流筒为垂直放置的、内壁面光滑平整的圆形筒;所述n个湍流子均垂直于导流筒壁上下布置;所述的湍流子包括若干表面光滑的叶片和外部光滑的中心筒,所述若干叶片以一定倾斜角度均匀分布在中心筒外壁和导流筒内壁之间的环状区域内;所述中心筒为外部光滑的顶端封闭的圆形筒。进一步,所述的导流筒的直径和高度、湍流子数量的确定,可根据需要满足的出口尘控制指标进行调整。进一步,所述的叶片倾斜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8m/s。进一步,所述的中心筒的截面面积为导流筒截面的10%~50%。进一步,还包括挡水环,所述的挡水环为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的环状部件,贴附在导流筒内壁上,其厚度和高度的参数的确定,是以获得装置的最大持液量为准。进一步,还包括多个泄放孔,所述泄放孔为与叶片旋转方向相同的,与导流筒内壁面部分相切的开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脱尘除雾效果好,出口尘含量可达5mg/Nm3以下,运行阻力≤350Pa,可替代常规的“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为饱和烟气的脱尘除雾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廉价的新工艺设备选择。2、装置无结垢堵塞风险,冲洗水量小,冲洗频率低;3、运行可靠,安装方便,维护简单;4、运行效果好,造价低,性价比高;5、在改造项目上可拆除除雾器直接安装,不产生其他运行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湍流子部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现深度脱尘除雾的主要工作原理可表述为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固体颗粒的三种运动状态,分别为凝聚、捕悉和湮灭。所述凝聚是指烟气中夹杂的细小的雾滴液体颗粒相互之间,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颗粒之间,在高速运动的气流中碰撞而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后沉降下来;所述捕悉是指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固体颗粒跟随气体与本技术的装置内的持液层充分接触后,被液体捕悉实现从烟气中分离出来,进入持液层;所述湮灭是指雾滴液体颗粒与粉尘固体颗粒,随烟气高速旋转,利用与烟气的密度差实现离心分离,被抛向本技术的装置内壁表面,与本技术的装置壁面附着的液膜层接触后湮灭。本技术的装置布置在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的过流断面上。烟气以一定流速穿过深度脱尘除雾装置的过流断面,在装置内高速旋转运动,利用自身气流紊流促进雾滴与粉尘的碰撞凝聚,装置内的持液层与雾滴、粉尘接触实现捕悉,雾滴粉尘在高速旋转气流中逐渐向壁面运动,与壁面高速旋转的液膜层接触的瞬间湮灭,从而实现对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本技术的导流筒为脱尘除雾装置的烟气过流部件,是一个垂直放置的内壁面光滑平整的两端无封闭的圆形筒。本技术的湍流子是脱尘除雾装置过流烟气从自上而下的运动方向转变为高速旋转运动的气流导向部件,由叶片和中心筒组成。湍流子的若干叶片以一定倾斜角度均匀分布在中心筒外壁和导流筒内壁之间的环状区域内。中心筒为一个外部光滑的顶端封闭的圆形筒。叶片是一个表面光滑的薄片状曲扇形部件。所述的导流筒数量、直径、高度等参数与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量、脱尘除雾效率,以及雾滴总量、雾滴粒径分布,粉尘的粒径和特性等有关。一般要求满足出口尘含量≤5m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安装在脱硫吸收塔内、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的过流断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筒和n个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内的湍流子,n≥1;其中,所述的导流筒为垂直放置的、内壁面光滑平整的圆形筒;所述n个湍流子均垂直于导流筒壁上下布置;所述的湍流子包括若干表面光滑的叶片和外部光滑的中心筒,所述若干叶片以一定倾斜角度均匀分布在中心筒外壁和导流筒内壁之间的环状区域内;所述中心筒为外部光滑的顶端封闭的圆形筒。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8.28 CN 20142048779441.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安装在脱硫吸收塔内、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
气体自下而上的过流断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筒和n个设置在所述
导流筒内的湍流子,n≥1;其中,
所述的导流筒为垂直放置的、内壁面光滑平整的圆形筒;所述n个湍流
子均垂直于导流筒壁上下布置;
所述的湍流子包括若干表面光滑的叶片和外部光滑的中心筒,所述若干
叶片以一定倾斜角度均匀分布在中心筒外壁和导流筒内壁之间的环状区域
内;所述中心筒为外部光滑的顶端封闭的圆形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筒
的直径和高度、湍流子数量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元贾双燕采有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