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杂物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339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杂物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安装在除尘器的除尘主管道(1)上,包括杂物沉降室(12)、杂物拦截网(13)、卸料阀(14)、压差表(15)和气流连接管(16);所述杂物沉降室(12)位于除尘主管道(1)的下方,与除尘主管道(1)相通;所述卸料阀(14)位于所述杂物沉降室(12)的底部,用于排出杂物;所述杂物拦截网(13)为若干根格栅组成的格栅网,位于除尘主管道(1)中,用于拦截杂物;所述气流连接管(16)的个数为两根,每根所述气流连接管(16)的一端与所述压差表(15)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杂物拦截网(13)左右两侧的除主尘管道(1)相连,并接入所述除尘主管道(1)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除尘设备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尘杂物分离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除尘灰输送中,气力输送工艺逐步替代了传统加湿机卸灰外排的工艺,气力输送工艺具有无二次扬尘,不消耗水资源,卸灰时间短,劳动强度低等优点。这种新工艺的应用对除尘灰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除尘灰中没有杂物,否则杂物会堵塞输灰管道,影响除尘灰的正常输送。目前除尘器分离除尘灰中的杂物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分离杂物。第一种方式是在除尘器的每个吸尘点的除尘罩内部加设格栅(如图1所示),格栅的安装方向垂直于气流的方向,风机工作后打开风门,使管道和各吸尘点形成负压,物料中的轻质杂物和粉尘进入吸尘罩,体积较大的杂物被格栅挡住,无法进入除尘管道,而颗粒细小的粉尘则通过格栅进入管道和除尘器,达到杂物与粉尘分离的目的。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1、每台除尘器的吸尘点较多,而且比较分散,因此安装和维护格栅的工程量非常大,增加了工程费用和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2、格栅被杂物堵塞后不及时清理会减小通风面积,降低了吸尘点的风量,影响除尘效果。3、为了保证粉尘不沉积,除尘管道直径是根据不同密度粉尘的最低速度确定的,当吸尘罩上的格栅被杂物堵塞后,造成除尘主管道内风速降低,当风速低于粉尘不沉积的最低速度时粉尘就会沉降在管道内,堵塞管道影响除尘效果。如果沉积下来的积灰长期得不到清理会受潮结块,导致需要更换除尘主管道。4、在清理格栅上的杂物时,工作人员必须位于吸尘罩的下部方可进行操作,因此作业前必须关闭风量控制蝶阀,对于没有风量控制蝶阀的吸尘点要停除尘器的风机,应确认没有气流时才能操作,如果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作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5、除尘器的清理周期短,清理次数多;频繁的清理作业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除尘器的开停机次数。第二种方法是在除尘管道内部加设格栅(如图2所示),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上述第一种方法中存在的2、3、5的问题,此外,在清理这种形式的格栅时,工作人员要打开观察孔,进入管道内部,为了提高安全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工作人员必须在除尘器风机停机情况下方可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除尘器中分离杂物方式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除尘杂物分离器,该分离器安装在除尘器的除尘主管道上,在除尘器的收尘风机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可将除尘灰中的杂物分离出来并清理掉,提高了除尘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尘杂物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安装在除尘器的除尘主管道1上,所述分离器包括杂物沉降室12、杂物拦截网13、卸料阀14、压差表15和气流连接管16;所述杂物沉降室12位于除尘主管道1的下方,与除尘主管道1相通,所述卸料阀14位于所述杂物沉降室12的底部,用于排出杂物;所述杂物拦截网13为若干根格栅组成的格栅网,位于所述除尘主管道1中,用于拦截杂物;所述气流连接管16的个数为两根,每根所述气流连接管16的一端与所述压差表15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杂物拦截网13左右两侧的除主尘管道1相连,并接入所述除尘主管道1中。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杂物沉降室12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为四棱体,所述下半部为四棱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杂物拦截网13的每根格栅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杂物沉降室12的上半部的垂直于所述除尘主管道1的内壁上,所述除尘拦截网13的每根格栅与所述杂物沉降室12的焊接点与所述除尘主管道1的距离Z介于100mm-500mm之间;所述除尘拦截网13和水平面的夹角X介于10°-45°之间;所述除尘拦截网13与所述除尘主管道1的连接点呈半圆分布。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杂物拦截网13的格栅间距Y介于50mm-100mm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杂物拦截网13的格栅材料为普通碳素圆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差表15用于测量所述杂物拦截网13两端的压差,以此判断所述杂物拦截网13上的堵塞情况。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连接管16的材料为PU软管。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除尘器中增加本技术的分离器后,使除尘器的除尘效果好,除尘效率高;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清理劳动强度;消除了由于清理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且分离器安装简单,易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除尘器中分离杂物的第一种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除尘器中分离杂物的第二种方式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除尘杂物分离器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3的标注A向视图。附图标识:1、除尘主管道 2、风量控制蝶阀 3、吸尘罩  4、格栅  5、积灰6、气流的方向 7、观察孔       8、除尘器  9、风门  10、风机11、烟囱      12、杂物沉降室  13、杂物拦截网    14、卸料阀15、压差表   16、气流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3所示,一种除尘杂物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安装在除尘器的水平走向的除尘主管道1上,所述分离器包括杂物沉降室12、杂物拦截网13、卸料阀14、压差表15和气流连接管16。所述杂物沉降室12位于除尘主管道1的下方,与除尘主管道1相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杂物沉降室12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为四棱体,所述下半部为四棱台。为了延长清理杂物的周期,所述杂物沉降室12的高度可根据操作空间而定。所述卸料阀14位于所述杂物沉降室12的底部,用于排出杂物。所述杂物拦截网13为若干根格栅组成的格栅网,位于所述除尘主管道1中,用于拦截杂物;所述杂物拦截网13的每根格栅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杂物沉降室12的上半部的垂直于所述除尘主管道1的内壁上,所述除尘拦截网13的每根格栅与所述杂物沉降室12的焊接点与所述除尘主管道1的距离Z介于100mm-500mm之间。所述除尘拦截网13和水平面的夹角X介于10°-45°之间。如图4所示,所述除尘拦截网13与所述除尘主管道1的连接点呈半圆分布;所述杂物拦截网13的格栅间距Y介于50mm-100mm之间;所述杂物拦截网13的格栅材料为普通碳素圆钢。所述压差表15用于测量所述杂物拦截网13两端的压差,以此判断所述杂物拦截网13上的堵塞情况。所述气流连接管16的个数为两根,每根所述气流连接管16的一端与所述压差表15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杂物拦截网13左右两侧的所述除主尘管道1相连,并接入所述除尘主管道1中;所述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尘杂物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安装在除尘器的除尘主管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包括杂物沉降室(12)、杂物拦截网(13)、卸料阀(14)、压差表(15)和气流连接管(16);所述杂物沉降室(12)位于除尘主管道(1)的下方,与除尘主管道(1)相通,所述卸料阀(14)位于所述杂物沉降室(12)的底部,用于排出杂物;所述杂物拦截网(13)为若干根格栅组成的格栅网,位于除尘主管道(1)中,用于拦截杂物;所述气流连接管(16)的个数为两根,每根所述气流连接管(16)的一端与所述压差表(15)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杂物拦截网(13)左右两侧的除主尘管道(1)相连,并接入所述除尘主管道(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杂物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安装在除尘器的除尘主管道(1)上,其
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包括杂物沉降室(12)、杂物拦截网(13)、卸料阀(14)、压
差表(15)和气流连接管(16);所述杂物沉降室(12)位于除尘主管道(1)的下
方,与除尘主管道(1)相通,所述卸料阀(14)位于所述杂物沉降室(12)的底部,
用于排出杂物;所述杂物拦截网(13)为若干根格栅组成的格栅网,位于除尘主管
道(1)中,用于拦截杂物;所述气流连接管(16)的个数为两根,每根所述气流连
接管(16)的一端与所述压差表(15)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杂物拦截网(13)
左右两侧的除主尘管道(1)相连,并接入所述除尘主管道(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杂物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沉降室(12)
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为四棱体,所述下半部为四棱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杂物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拦截网(13)
的每根格栅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瑞孔祥伟王玉元邹磊明倪军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