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铆模具及具有该压铆模具的自动压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061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铆模具,其包括座体(7);支撑部(2、3),具有内孔(21、22),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第一弹簧(6),设置在所述座体且在所述内孔内;以及定位销(1),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内孔中,由所述第一弹簧(6)弹性支撑,并且从所述内孔中部分伸出,用于定位被加工零件(8),其中,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销(1)之间形成环形的容纳空间(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动压铆设备,包括上模(A)和下模(B),所述上模具有用于挟持铆接螺母(9)的夹持部(10);所述下模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铆模具,且通过所述压铆模具的座体固定在与上模相应的位置,且上模可相对下模往复运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金加工才莫具,更进一步地涉及一种用于自动 铆接拉铆螺母的压铆才莫具及具有该压铆模具的自动压铆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反金件螺紋连4妄领i或,普遍^f吏用的是压智卩螺母和4立铆螺 母,压铆螺母铆^妾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而^立铆螺母现在采用的是 铆才&手工拉铆方式,此前还没有自动化的先例。由于压铆螺母的成本高,适用范围有局限性(适用范围 一反材 厚度》1.0mm)等因素,所以采用的都是拉铆螺母连接薄板的情况 较为普遍。目前,拉铆螺母在公司的使用量相当大,但使用铆枪的 手工拉铆方式效率低,生产效率只能到达150个/小时*人,无法满 足产能需求,且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很高,故实现拉铆螺母压铆 自动化生产意义重大,是非常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拉铆螺母自动化,提高 人均生产效率,减少人工,且成本较低的压铆模具及自动压铆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铆模具,其包括: 座体;具有两内孔的支撑部,该支撑部的第一端^1置在座体上;第 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座体且在所述支撑部的内孔内;以及,定位销,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内孔中,由上述第一弹簧弹性支撑,并且从所 述内孔中部分伸出,用于定位被加工零件,其中,所述支撑部的第 二端与所述定^f立销之间形成环形的容纳空间。优选地,其中支撑部包括导向筒以及卸料筒,该导向筒固定 设置在所述座体上,且定位销和弹簧安装在定位销的内孔中;该卸 料筒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筒上;压铆才莫具还包括第二弹簧,套 设在所述导向筒上,并位于所述卸料筒的朝向所述座体的第一端的 台阶部与所述座体之间。优选地,导向筒的外表面具有外台阶部,所述卸料筒的内表面 具有内台阶部,所述内台阶部相对所述外台阶部位于第二端方向, 并且所述外台阶部与所述内台阶部之间i殳置有第三弹簧。优选地,卸料筒向所述第二端延伸超过导向筒;上述容纳空间 由卸料筒的内表面、定位销的外表面以及导向筒的朝向第二端的端部限定形成。优选地,该定位销的底部的直径大于销体的直径,形成定位销肩;优选地,上述支撑间内孔与所述销肩配合的第 一 内孔部的直径 大于与所述销体配合的第二内孔部的直径。本技术所提供的压铆模具还包括壳体,套设在所述卸料 筒的外部,并与所述座体螺紋连4妄。优选地,壳体中形成有台阶孔,该台阶孔的对应于第二弹簧的 部分为直径较大的部分;卸料筒的朝向第二弹簧的端部形成凸缘 部,该凸缘部与壳体的台阶孔直径较大的部分相配合。优选地,座体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端部形成有凸柱;且导向筒套 装在该凸柱上。优选地,座体的所述凸柱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 所述盲孔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自动压铆设备,其中 包括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具有用于挟持铆接螺母的夹持部;下模为 所述的压铆模具,且通过所述压铆模具的座体固定在与上模相应的 位置,其中,上模可相对下模往复运动。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4支术效果1. 生产效率与现有的采用铆枪的铆接方法相比,生产效率从 150个/小时*人, >提高到900个/小时*人。2. 操作步骤由目前的繁瑣变为简单,并且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 求很低。附图说明附图#皮包括进来以4是供对本专利技术进一 步了解并且作为i兌明书 的更加具体一部分,示出了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解释本发 明的原J里。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总装图,示意其第一总装状态;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总装图,示意其第二总装状态;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固定座7平面图; 图4是#4居本技术的壳体4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卸料筒3平面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定位销1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导向筒2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压铆模具包括座体7, 用于固定下模B;导向筒2、卸料筒3(支撑部);导向筒2、卸料 筒3具有内孔21、 22,其第一端i殳置在所述本体7上,且导向筒2, 用于导向和促使零件8二次变形,卸料筒3,用于托料和卸料;矩 形弹簧(第一弹簧)6, i殳置在座体7且在内孔21、 22内,用于支 承和促使定位销l复位;以及定位销l,设置在内孑L21、 22中,由 矩形弹簧6弹性支撑,并且从所述内孔21、 22中部分伸出,用于 定位一皮加工零件8并且促4吏螺母9变形,其中,上述导向筒2及卸 料筒3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销1之间形成环形的容纳空间C。进一步,导向筒2, i殳置在所述座体7上,定位销1和矩形弹 簧6安装在内孔21、 22中;以及卸冲+筒3,可滑动地套设在导向筒 上,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压铆模具还包括第二弹簧5b,套设在 所述导向筒2上,并位于卸料筒3的朝向所述座体7的第一端与座 体7之间。该导向筒2的外表面具有外台阶部2a,卸料筒3的内表面具有 内台阶部3a,该内台阶部3a相对外台阶部2a位于第二端方向,并 且外台阶部2a与内台阶部3a之间i殳置有第三弹簧5a,弹簧5a、 5b,用于支承和促使卸料筒3复位;。上述卸^i筒3向第二端延伸超过导向筒2;且容纳空间C由卸 料筒3的内表面、定位销1的外表面以及导向筒2的朝向第二端的 端部限定形成。由于定位销1的底部直径大于销体lb的直径,而形成定位销 肩la;内孑L21、 22与销肩la配合的第一内孔部21的直径大于与 4肖体lb商己合的第二内孑L吾卩22的直4圣。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压铆模具,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卸料筒 3的外部的壳体4,用于导向,该壳体与所述座体7螺紋连4妄。且上述壳体4中形成台阶孔,该台阶孔的对应于第二弹簧5b 的部分为直径较大的部分;在卸料筒3的朝向第二弹簧5b的端部 形成凸缘部3d ,该凸缘部与壳体4的台阶孔的直径较大的部分相配合。座体7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端部形成有凸柱71;且导向筒2 套装在所述凸柱71上。且座体7的所述凸柱71上设置有盲孔D; 矩形弹簧6 i殳置在所述盲孔D中。且,壳体4与座体7螺紋连接;导向筒2、卸料筒3以及壳体 4之间间隙配合,且通过其内外台阶部2a、 3a、 4a限制相互的轴向 运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压铆设备,包括上模A和下模B,所述上模A具有用于挟持铆接螺母9的夹持部 10;所述下模B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压铆模具,且 通过所述压铆模具的座体7固定在与上模A相应的位置,其中,所 述上一莫A可相对所述下纟莫B往复运动。参考图1和图2,现在描述模具各个部件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将零件8定位在定位销1上,且保i正零件8铆接 面水平;上模A将螺母9压入下模B的模腔,此时定位销1随着螺 母9的压入向下才莫B方向运动;当定位销1接触固定座7的端面 7a后,螺母9开始进入变形阶段,在卸料筒3顶端3c与导向筒2 之间的间隙环形空间C处发生变形,变形后的螺母9与零件8紧密 结合,形成其铆接结构。如图2所示,上模A继续下压,下模B的导向筒2配合上才莫A 对螺母9变形部分进4于再次施压,螺母9变形部位的部分材^H皮压 入零件8的六角铆接孔的缝隙处,形成正六边形结构,达到防止螺 母9转动的效果。铆接后,上模A上行,定位销1将零件8托起,离开模具,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7); 支撑部(2、3),具有内孔(21、22),所述支撑部(2、3)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座体(7)上; 第一弹簧(6),设置在所述座体(7)且在所述支撑部的内孔(21、22)内;以及 定位销(1),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3)的内孔(21、22)中,由所述第一弹簧(6)弹性支撑,并且从所述内孔(21、22)中部分伸出,用于定位被加工零件(8), 其中,所述支撑部(2、3)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销(1)之间形成环形的容纳空间(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7);支撑部(2、3),具有内孔(21、22),所述支撑部(2、3)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座体(7)上;第一弹簧(6),设置在所述座体(7)且在所述支撑部的内孔(21、22)内;以及定位销(1),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3)的内孔(21、22)中,由所述第一弹簧(6)弹性支撑,并且从所述内孔(21、22)中部分伸出,用于定位被加工零件(8),其中,所述支撑部(2、3)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销(1)之间形成环形的容纳空间(C)。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 3 )包括导向筒(2),设置在所述座体(7)上,所述定位销 (1 )和所述弹簧(6)安装在所述内孔(21、 22)中;以 及卸料筒(3),可滑动地套i殳在所述导向筒上,所述压铆才莫具还包括第二弹簧(5b),套i殳在所述导向筒 (2)上,并位于所述卸料筒(3)的朝向所述座体(7)的第 一端的台阶部(3b)与所述座体(7)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筒(2)的外表面具有外台阶部(2a),所述卸料 筒(3)的内表面具有内台阶部(3a),所述内台阶部(3a)相 对所述外台阶部(2a )位于第二端方向,并且所述外台阶部(2a ) 与所述内台阶部(3a)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5a)。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筒(3)向所述第二端延伸超过所述导向筒(2);所述容纳空间(C)由所述卸料筒(3)的内表面、所述 定位销(1 )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导向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桂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