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其可平衡具备防眩性、明室下的黑度优异并且防止刺眼的功能,制造稳定性优异。作为解决本发明专利技术课题的手段是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是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在该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面形成有凹凸形状,该光学功能层的具有该凹凸形状的面的算术平均高度(Ra)为0.040以上且不足0.200,在该光学功能层的具有该凹凸形状的面的倾斜角度分布中,0.2度以下的倾斜角度分布所占的比例为30%以上95%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可设置在液晶显示器(IXD)、等离子体显示器(rop)、有机电致发光(OLED)等显示器表面上、或作为显示器的一构成构件使用,或为了提高将在构成OLED的有机EL层中产生的光取出至有机EL外的效率而优选在其观察面侧使用。特别涉及重视防眩性、明室下的黑度、暗室对比度等可视性的光学层叠体,例如可适合用于电视用途的显示器等的光学层叠体。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IXD)、等离子体显示器(rop)等显示装置,由于日光灯等室内照明、从窗户入射的阳光、操作者的影子等映入显示装置表面,从而损害影像的可视性。因此, 为了提高影像的可视性,可在这些显示器表面上,将可扩散表面反射光、抑制外来光的正反射、防止外部环境的映入(具有防眩性)的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光学层叠体等功能性膜设置在最表面。这些功能性膜,一般所制造贩卖的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称为“PET”。)、三乙酰纤维素(以下称为“TAC”。)等透光性基体上,设置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光学功能层而成的物质;在光扩散层上层叠低折射率层而成的物质,正在开发通过层构成的组合来提供所期望功能的功能性膜。当在显示器的最表面使用光学层叠体时,在明亮房间中使用时,由于光的扩散而使黑显示的影像变白,有对比度下降的问题。因此,要求即使降低防眩性,也可达成高对比度的光学层叠体,也要求该光学层叠体具有高防刺眼性能(高对比度AG)。此外,在显示器的最表面使用光学层叠体时,特别是在屋外使用时,由于光的反射而有难以看清楚显示影像的问题,以往的防眩性高的光学层叠体其最表面的致密性低,因此不能缓和LCD模块的刺眼,而有显示影像闪现的问题。因此,在行动电话、PDA、电子书等可携式用途的IXD模块中,要求明室下的黑度与防眩性的平衡良好,可达成已抑制面板亮度降低的高暗室对比度的光学层叠体,也要求该光学层叠体有高防刺眼性能(针对可携式的高功能AG)。作为提高光学层叠体的对比度的方法,可举出例如使表面的凹凸形状最适化的方法。作为在光学功能层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一般是在上述透光性基体上涂布已添加微粒的光学功能层形成用涂料,然后以紫外线照射该光学功能层形成材料而形成光学功能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此外,也有通过使光学功能层含有的微粒的粒径与表面凹凸形状(倾斜角)最适化,从而兼具防眩性与对比度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此外,也有通过使用多种树脂成分而不含微粒地在表面形成凹凸,通过利用该树脂成分的相分离特性形成纽状结构,从而兼具防眩性与对比度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19611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15853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8-2251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使用含有微粒的光学功能层时,发挥防眩性与防刺眼的效果。然而,由于在光学功能层中所含有的微粒的界面与基于该微粒的形状的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凹凸部分产生光的散射,因而有难以达成高对比度的问题。如专利文献2,即使将微粒的粒径及表面凹凸的倾斜角最适化,也有对比度不充分的问题。如专利文献3,对于利用多种树脂成分的相分离而在表面形成纽状凸部的方法,有制造稳定性的问题。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可平衡具备防眩性、明室下的黑度优异并且防刺眼的功能,且制造稳定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此外,除了上述防眩性、明室下的黑度、防刺眼的功能以外,还以提供可达成高暗室对比度的光学层叠体作为附属课题。此外,以提供即使为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I层光学功能层的构成,也可达成这些功能且经济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作为附属课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可平衡具备防眩性、明室下的黑度优异并且防刺眼的功能的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此外,除了上述防眩性、明室下的黑度、防刺眼的功能以外,还以提供可达成高暗室对比度的光学层叠体作为附属课题。此外,以提供即使为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I层光学功能层的构成,也可达成这些功能且经济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作为附属课题。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可平衡具备防眩性、明室下的黑度优异并且防刺眼的功能的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此外,除了上述防眩性、明室下的黑度、防刺眼的功能以外,还以提供可达成高暗室对比度的光学层叠体作为附属课题。此外,以提供即使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I层光学功能层的构成,也可达成这些功能且经济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作为附属课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前述第一个目的下,第一专利技术中,由于使光学功能层中所含的透光性有机微粒偏向存在,从而可比已往含有多的表面凹凸所占有的平滑部分,即倾斜角度低的凹凸成分,并且可形成高度适度的凸部,发现存在防眩性、明室下的黑度、防刺眼的全部功能被最适化的区域。第一专利技术中,通过下述的技术构成来解决上述课题。(I) 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是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该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面形成有凹凸形状,该光学功能层的具有该凹凸形状的面的算术平均高度(Ra)为O. 040以上且不足O. 200,在该光学功能层的具有该凹凸形状的面的倾斜角度分布中,O. 2度以下的倾斜角度分布所占的比例为30%以上95%以下。(2)如前述⑴中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前述光学功能层是由以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作为主成分的I层以上的光学功能层所构成的。(3)如前述(I)中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及透光性微粒。(4)如前述(3)中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为O. 3 7. O μ m。(5)如前述(I)中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的膜厚大于前述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 (6) 一种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构成前述(I)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的透光性基体上层叠偏光基体而成。(7)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前述(I)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在前述第二个目的下,第二专利技术中,在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凹凸所占的倾斜角度分布中,发现可有效表现防眩性,防刺眼性能不恶化的倾斜角度成分的区域,使光学功能层中所含的透光性有机微粒偏向存在,从而可形成含大量该倾斜角度成分的光学功能层。由此,可提供维持与已往制品同等的防眩性,同时明室下的黑度与防刺眼性能优异的光学层叠体。第二专利技术中,通过下述的技术构成来解决上述课题。(I) 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是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该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面形成有凹凸形状,在对该光学功能层的具有该凹凸形状的面的凹凸形状进行测定而得的总测定长度上的倾斜角度分布中,O. 3度以上I. 6度以下的倾斜角度分布所占的比例为68%以上,3. O度以上的倾斜角度成分所占的比例不足1%。(2)如前述(I)中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前述光学功能层是由以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作为主成分的I层以上的光学功能层所构成的。(3)如前述(I)或(2)中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具有随机凝聚构造。(4)如前述(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放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内英辉,中西隆之,村田力,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