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实现了兼顾高隐蔽性和光利用效率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所述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具有1个基板、内部散射层以及表面形状层,前述内部散射层含有粘结剂以及粒子,该粒子的平均粒径A为0.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粒子和粘结剂的折射率差为大于0且在0.15以下,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粒子的含量为10质量份~120质量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兼顾隐蔽性和光利用效率且赋予了刚性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
技术介绍
在近年技术发展以及能耗更有效率的背景下,LED开始进入照明领域。作为与迄今为止的照明中的白炽灯、荧光灯的较大差异之处,可以列举出LED为点光源这一点。因此,在将LED用于照明时,寻求隐蔽性大从而使点光源的灯影(lamp image)消失且光的利用效率高的光扩散膜(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9-32563号公报)。但是,通常提高隐蔽性时效率会大幅降低,兼顾隐蔽性和光利用效率较难实现。 此前,扩散膜主要用于电视机的背光、防反射用途。例如,提出了一种光扩散性片,其在透明支持体上层叠含有粘结剂树脂以及树脂粒子且具有凹凸表面的光扩散层而成,以便即使不使用昂贵且容易受损的棱镜片等也可发挥高光扩散性且使正面方向的亮度实现高亮度化,该光扩散性片的总光线透过率为70.0%以上,雾度为80.0%以上,透过的图像鲜明度为21.0%以上且不足25.0% (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107214号公报。)。此外,从扩散性和聚光性优异、且在维持获得高的总光线透过率以及亮度这一基本光学特性的同时减少背光单元的构件的观点出发,提出一种光扩散膜,其在透明膜的表面形成有在透光性树脂中分散微粒组而成的光扩散层,在该光扩散层上形成由在透光性树脂中埋入微粒组而成的聚光层,构成该光扩散层的透光性树脂和微粒组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为O. 05以上,且该聚光层的表面粗糙度以算术平均粗糙度计为0.5μπι以上、7μπι以下(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233343号公报)。此外,作为优选的用于降低在高精细显示器图像中可见的闪烁(面闪)的防炫膜,提出如下方案在透明基材膜上,至少层叠在透光性树脂中分散了平均粒径不同的两种透光性微粒的、上表面侧具有微細凹凸的防眩层,前述两种透光性微粒中较小的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为较大的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的20 % 70 % (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4777号公报)。但是,如前述日本特开2003-107214号公报等所示那样将扩散膜用作电视机等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时,重视的是正面方向的亮度,而不会关注使灯影消失。此外,前述日本特开2007-233343号公报中,目的在于获得高的总光线透过率,而不关注使灯影消失。前述日本特开2004-4777号公报为防炫膜的技术,是配置在图像的前面用于抑制亮度明显变高的部分(闪烁)的技术,本来也不要求如照明用光扩散膜那样使灯影消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兼顾高隐蔽性和光利用效率的光扩散膜。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在上述状况之下,本专利技术人等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内部散射层以及表面形状层,并将内部散射层所含的粒子和粘结剂的折射率差设在特定范围、将粒子的平均粒径A设在特定范围、将粒子的含量设在特定范围,从而制成隐蔽性大且光利用效率的下降少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即,本专利技术如下。<1> 一种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具有I个基板、至少含有粒子和粘结剂的内部散射层以及至少含有粒子和粘结剂的表面形状层,前述内部散射层中,粒子和粘结剂的折射率差ΛΝ满足下述式(1),粒子的平均粒径A满足下述式(2),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粒子的含量为10质量份 120质量份。式(I)0 < ΔΝ ^ O. 15式(2)0. 5 μ m ^ A ^ 5. O μ m <2>根据前述〈1>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前述内部散射层所含的粒子的下述式(3)所示的粒度分布(CV值)为10%以下。式⑶CV值=(粒径的标准偏差)/(平均粒径)*100(% )<3>根据前述〈1>或〈2>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前述内部散射层所含的粒子是具有交联结构的有机粒子。<4>根据前述〈1> 〈3>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前述内部散射层含有交联剂。<5>根据前述〈1> 〈4>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前述内部散射层含有由无机粒子构成的超微粒。<6>根据前述〈1> <5>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前述表面形状层所含的粒子的平均粒径B大于前述内部散射层所含的粒子的平均粒径A。<7>根据前述〈1> 〈6>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在前述基板的一个面上从基板侧起依次设置有前述内部散射层以及前述表面形状层。<8>根据前述〈7>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未设置前述表面形状层的面侧的前述基板的外侧表面,具有折射率低于该基板的平均折射率的层。<9>根据前述〈7>或〈8>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在前述表面形状层的外侧表面具有折射率低于该表面形状层所含的粒子的折射率的层。〈10>根据前述〈1> 〈6>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前述基板的一个面上具有内部散射层,前述基板的另一个面上具有表面形状层。<11>前述〈10>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在前述内部散射层的外侧表面具有折射率低于内部散射层的平均折射率的层。<12>根据前述〈10>或〈11>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在前述表面形状层的外侧表面具有折射率低于表面形状层中的粒子的折射率的层。<13>根据前述〈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前述表面形状层所含的粒子中,平均粒径为500nm以上的粒子在粒度分布中具有单峰。<14>根据前述〈1> 〈13>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前述基板是PET膜。<15>根据前述〈1> 〈14>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内部散射层中的粘结剂、以及表面形状层中的粘结剂含有选自水溶性聚合物以及水分散性聚合物中的至少I种。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隐蔽性大、容易使LED灯影消失、且光利用效率的下降得到抑制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的一例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的另外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中的灯影的隐蔽性的评价方法中亮度极大值的平均值、以及亮度极小值的平均值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以下有时简称为“光扩散膜”)具有I个基板、内部散射层以及表面形状层。前述内部散射层至少含有粒子以及粘结剂,粒子和粘结剂的折射率差ΛΝ满足下述式(I),前述粒子的平均粒径A满足下述式(2),相对于100质量份前述粘结剂,前述粒子的含量为10质量份 120质量份。式(I):0〈ΛΝ 彡 O. 15式(2)0. 5 μ m ^ A ^ 5. O μ m本专利技术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隐蔽性大、且光利用效率的下降得到抑制的理由虽未阐明,但可推测如下。推测如下内部散射层所含的粒子和粘结剂的折射率差设置为较小,为O. 15以下且该粒子的平均粒径A设在上述特定的范围内,从而降低了由L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30 JP 2010-0798771.ー种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具有I个基板、至少含有粒子和粘结剂的内部散射层以及至少含有粒子和粘结剂的表面形状层, 所述内部散射层中,粒子和粘结剂的折射率差ΛΝ满足下述式(1),粒子的平均粒径A满足下述式(2),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粒子的含量为10质量份 120质量份,式(I) 0 < ΔΝ ≤O. 15式(2) :0· 5 μ m く A く 5. O μ 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 所述内部散射层所含的粒子的下述式(3)所示的粒度分布(CV值)为10%以下, 式(3) :CV值=(粒径的标准偏差)/ (平均粒径)*100 (%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 所述内部散射层所含的粒子是具有交联结构的有机粒子。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 所述内部散射层含有交联剂。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 所述内部散射层含有由无机粒子构成的超微粒。6.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用光扩散膜,其中, 所述表面形状层所含的粒子的平均粒径B大于所述内部散射层所含的粒子的平均粒ィ5 A。7.根据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LE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田英正,黑岩果林,森裕行,长谷川一英,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