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460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1:32
一种用于从废水获得滤液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容器(1)的液体池内设置一个可围绕一个水平轴线(5)被旋转驱动的转子系统(2),该转子系统用作多个滤盘组件(17)的支座,这些滤盘的内腔经过汇集室(29)而与泵(39)的吸入端相连。待过滤的液体的供给是在一个泵(40)的配合作用条件下进行的,该泵经过一个导管(31)在中间布置一个用于分离出粗颗粒杂质的预过滤器(41)的情况下与多个与承载转子系统(2)的空心轴(21)平行且在其近旁延伸的分配喷管(35)相连。由于中心的在转子系统(2)的长度上经过分配喷管(35)均匀分布地实现的已预过滤的液体输入,结合一个处于容器(1)底侧的、由用于将气泡引入液体池中的管道所构成的管道网络(36),便可获得一种稳定的、抑制沉积物形成的、进而带来高度均匀的过滤效应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这类过滤装置都是用于净化带有一种不可溶解的脏物的液体、特别用于净化废水,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可重新利用的滤液。当然,这类过滤装置通常也可用来将固体-液体混合物分离成一种固相和一种液相。已知的这类装置例如都具有旋转式吸滤器的形式,一个转子系统在液体池内围绕一个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该转子系统用作一个圆盘形的、在其内侧以负压加荷的过滤元件的承载体。在此产生的问题是在确定的滤液流通量情况下,测量的过滤器功率取决于在过滤元件的过滤面上、当然还有在液体池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的并随着时间不断增多的固体沉积物的层厚度。为了达到过滤装置的一种稳定的不变的运行状态,就必须采取相应措 施,借以清除上述沉积物,或者至少减缓这些沉积物的增长。在文献DE 102004063879A1中公开了这样一种过滤装置,其中在液体池中一个转子系统围绕一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并与一个电动机围绕该水平轴线处于传动连接之中。该转子系统由一个承载盘构成,在该承载盘上支承多个圆盘形的、交错地并排保持的过滤元件装置,其每个过滤元件都围成一个空腔,多个过滤元件装置任一个的这些空腔经过沿径向在外侧相连的汇集导管而聚合起来,所有的这些过滤元件装置的汇集导管都往中心聚合一起,并与一真空泵相连。这些过滤元件装置围成一个与承载盘的轴线同心地延伸的室,一个用于引导吹洗用空气的喷管伸入到该室中。另一个在必要时可接通的、亦是用于引导吹洗用空气的吹管则在底侧处于转子系统的下方。利用另一个泵,即连接在包含真空泵的导管分支上的那个泵,便可将一种处于压力下的净化液体引向那些过滤元件。这种过滤装置的结构实施形式,由于为了实现净化目标甚多,即为了避免、减缓沉积物的形成及消除沉积物而须使用的机构甚多,从而显得比较复杂,因为总需要两个必要时可连通的吹洗空气喷管和一个附加的用于引导净化液体的泵以及一条将该泵同所述导管分支连接起来的导管。一个中心的用于容纳吹洗空气喷管的空腔结合另一个处于转子系统下方的吹洗空气喷管又需要不容小视的结构体积。在文献EP 1433511B1中所公开的过滤装置与上述文献DE 102004063879A1的过滤装置的区别仅在于液体池的吹风方式。在被转子系统所包围的空室中,延伸着一个空心轴,该空心轴的内腔分成两个彼此分开的区段。其中一个区段与一个压缩空气发生器相连,在上述空室中安置了两个其端侧封闭的、平行于空心轴延伸的、配有排出口并与所述一个区段连续地连通的导管段、这两个导管段相连通的导管段,这两个导管段在所述的空室中促使上升的气泡实现一种近似平面的分布。空心轴的内腔的另一个区段与一个真空泵相连,该真空泵在中间布置导管网的条件下起到对各单个过滤元件内部的抽吸作用。转子系统可旋转地支承在空心轴上并且与一电动机处于传动连接。由于上升的气泡的原先平面分布,与相应于首先提及的那个专利文件的过滤装置相比固然获得了改进的吹风效应,并从而获得改进的净化效应,但这种效应却仅限于被转子系统所包围的空室。气泡的供给也是在转子系统的一个近轴范围内实现的,同样地在转子系统外部在液体池的上部区域中设置了一个待被过滤液体的入口。在通过转子系统的旋转所促成的流动场中,气泡的最佳分布(其目的在于防止在过滤元件上形成沉积物)在这里也只能不完全地达到,这是因为吹风效应未能涵盖转子系统的整个宽度。这种
技术介绍
的基本特点在于待过滤的液体在液体池的在转子系统外部的部位上或多或少是逐点地供给的。这样的措施尚是不知晓的这些措施直接作用于待过滤的液体,并且其目标在于将那些随着从喷管或喷管装置溢出的液流而上升的气泡聚集起来。因此可以推断在液体池中形成了一种与固体物的种类有关的浓度分布。这一点便会导致液体池中固体物浓度的不断增大,从而导致产生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会提高过滤的能源需要量,和提高吹洗空气输入的相应能源需要量,更确切地说,造成过滤效率的降低。在文献EP 1149619A1中公开了另一种过滤装置,在该过滤装置中在一种由含有固体物的液体所形成的液体池中,一个转子系统围绕一水平轴线可旋转地被支承,该转子系统由一个装置构成,该装置具有在一空心轴上等距离地安置的一些滤盘。液体池配有一 个沿边侧处于上部区域中所安置的用于液体的入口,与之相反,经滤盘所获得的滤液则被汇集在一条配有一真空泵的集流管中,并加以排出。一个用于导引待过滤的液体的分配喷管伸入到空心轴中,该喷管的从空心轴伸出的一端与一条导管相连,在该导管的线路中安置了一个泵,泵的吸入端处于液体池的下部中。固然经过分配喷管可以达到滤盘装置的液体加载均匀化的目的,但这却牵涉到甚大的结构复杂性的问题。再者,由于液体是逐步地吸入之故,所以在液体池的下部区域中沉积物的形成便不能十分可靠地加以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如此地改进开头所述的那种过滤装置,使得能够在获得最佳过滤效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抑制在过滤元件上以及在液体池内部形成沉积物,并能够实现至少是基本上稳定的、经济的运行。在该过滤装置方面的任务是通过权利要求I的特征以解决的。本专利技术的要点是待过滤的液体向液体池中的引入是在靠近转子系统的轴的区域亦即在中心区域中实现的。旋转的转子系统在液体中施加一种同步作用,这种同步作用则弓I起一种针对该旋转运动的流动场,从而在居中地随着待过滤的液体被弓I入液体池中的颗粒上产生一种沿径向朝外的、即朝向承载着滤盘的组件的、特别是朝向处于滤盘之间的空隙的力作用。通过分配喷管可以如此设定待过滤液体的引入,使得转子系统的整个轴向长度被均匀地加载,从而获得液体池的整个体积的均匀的利用。因此待过滤的液体在被引入到液体池中的过程中经历一个最佳适配于过滤工序的导引作用。具有权利要求2所述特征的一种用于吹风的装置优选在液体池内被安装在底侧,即安置在转子系统的下方。权利要求3所述特征是针对待过滤液体的预处理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利用泵将待过滤液体引入到液体池中,同时在中间布置预过滤器,从而可将超过可规定的粒度的颗粒物从待过滤液体中排除,否则这些颗粒物会聚积在液体池中,从而降低过滤效率。可以从待过滤液体中清除那些其粒度大致相当于两个滤盘之间的间隙宽度的粗粒部分。例如该宽度仅约为8mm。为此,预过滤器用于在任何情况下都清除大于滤盘侧向间距的那些颗粒。通过这种方式便可防止颗粒物卡住在滤盘之间,特别是防止滤盘的外侧绕流现象,从而使含有颗粒物的待过滤液体可穿流滤盘的间隙并处于过滤作用之下。转子系统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仅包含一个由彼此并排地安置的滤盘构成的组件,在此情况下这些滤盘与转子系统的轴同心地延伸。在采用两个以上的组件的情况下,它们的轴是与转子系统的轴相平行和偏心地延伸的。权利要求4中所述特征是针对分配喷管的结构设计及其在转子系统内的安置的。据此,转子系统具有一个空心轴,转子系统利用此空心轴可被围绕一个水平轴线旋转驱动地支承在液体池中,分配喷管可随该空心轴旋转地被固定在该空心轴上。分配喷管在其整个长度上都配有排出口,所以可实现对液体池的均匀的供给。按权利要求5所述特征,分配喷管在其一端与分配室相连,该分配室呈环筒状围绕着转子系统的空心轴延伸。该分配室(其本身经过空心轴的一个空腔区段被供给待过滤液体)可以有利地用于连接其它分配喷管,这些分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弗雷特W·鲁塞S·弗里奇
申请(专利权)人:A凯塞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