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286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在构成燃料电池组(10)的第一端板(18a)上设有冷却介质供给岐管(50)及冷却介质排出岐管(52)。冷却介质供给岐管(50)具备:与第一端板(18a)的一对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30a)连通的一对供给岐管部(54a、54a);将一对所述供给岐管部(54a、54a)的上部侧彼此连结的供给连结部(56a)。在一方的供给岐管部(54a)的下方端部连结有从铅垂方向朝向水平方向倾斜规定的角度的冷却介质供给配管(58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叠有在电解质的两侧设有一对电极的电解质-电极结构体和隔板,且在层叠方向两端配设有长方形形状的端板的燃料电池组
技术介绍
例如,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具备利用一对隔板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MEA)而成的单元电池,该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MEA)在由高分子离子交换膜构成的电解质膜的两侧分别配设有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该燃料电池通常将规定个数的单元电池层叠,而例如作为车载用燃料电池组使用。在该燃料电池组中,大多使用所谓的内部岐管(manifold)型燃料电池,其内部 具备沿着单元电池的层叠方向贯通的用于使燃料气体流动的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及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用于使氧化剂气体流动的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及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用于使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及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作为与内部岐管型燃料电池关联的技术,已知有例如日本特开2011-054425号(以下,称为现有技术I)。该现有技术I涉及一种将在电解质的两侧设有一对电极的电解质-电极结构体与隔板层叠,并在层叠方向两端配设有长方形形状的端板的燃料电池组。在燃料电池组的相互对置的长边侧的两边分别设有沿着层叠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电池组,其层叠有在电解质(42)的两侧设有一对电极(44、46)的电解质?电极结构体(20)和隔板(22、24),且在层叠方向两端配设有长方形形状的端板(18a、18b),所述燃料电池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电池组的相互对置的长边侧的两边分别设有沿着层叠方向连通而使冷却介质流通的一对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和一对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在一方的端板(18a)设有:与所述一对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连通且沿着所述两边的长条的一对供给岐管部(54a);将所述一对供给岐管部(54a)彼此连结的供给连结部(56a),并且,在一方的供给岐管部(54a)朝向从所述层叠方向倾斜的方向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征治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