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燃料电池的制造装置以及燃料电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7868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6:07
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具备:(a)准备可在层叠方向上伸缩的层叠基准部的工序;(b)在使所述层叠基准部伸长了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开口来配置所述层叠基准部,使得其一端位于壳体主体的内侧,另一端位于壳体主体的外侧的工序;(c)在工序(b)之后,将多个电池单元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侧到外侧装载于层叠基准部的工序;(d)通过使层叠基准部收缩,并且将已装载的电池单元层叠体在层叠方向上压缩,从而将层叠基准部和电池单元层叠体收置于所述燃料电池的壳体主体的内侧的工序;和(e)在工序(d)之后,将端部壁面部安装于第一壁面部以封闭第一开口,维持作用于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载荷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电池单元层叠体和在内侧收置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壳体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制造装置和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燃料电池,已知有将层叠多个电池单元而成的电池单元层叠体在箱状的壳体的内侧收置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2)。具体地,在将电池单元层叠体在层叠方向上压缩了的状态下将电池单元层叠体收置在壳体内。电池单元具备将一对电极配置于电解 质的两侧而成的膜电极接合体和配置于膜电极接合体的两侧的一对隔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2006-108009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平10-189025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开2002-298901号公报;专利文献4 :特开2008-059875号公报;专利文献5 :特开2009-170169号公报;专利文献6 :特开2009-266760号公报;专利文献7 :特开2005-1586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如果在壳体的内侧收置电池单元层叠体,且在层叠方向上对电池单元层叠体加压以进行压缩,则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全长与压缩前相比变短。由此,有可能在壳体的内侧产生未配置电池单元层叠体的较大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具备电池单元层叠体和收置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壳体的燃料电池中可实现小型化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研制的,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应用例I)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该燃料电池具备层叠了多个电池单元而成的电池单元层叠体和在层叠方向上压缩了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状态下将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收置于内侧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其具有形成有第一开口且与所述层叠方向交叉的第一壁面部和与所述第一壁面部相对的第二壁面部;和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面部以封闭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壁面部,所述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a)准备可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伸缩的层叠基准部的工序;(b)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配置所述层叠基准部,使得在使所述层叠基准部伸长了的状态下,其一端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侧,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侧的工序;(c)在所述工序(b)之后,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侧到外侧将所述多个电池单元装载于所述层叠基准部的工序;(d)通过使所述层叠基准部收缩,并且将已装载的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压缩,从而将所述层叠基准部和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内侧收置的工序;和(e)在所述工序(d)之后,将所述端部壁面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面部以封闭所述第一开口,维持施加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所述层叠方向的载荷的工序。根据应用例I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可将在压缩前不能在壳体主体的内侧收置的电池装载于能够伸缩的层叠基准部。由此,不需要预先准备可将压缩前的电池单元层叠体在内侧收置的大小的壳体,因此可实现燃料电池的小型化。(应用例2)根据应用例I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壳体主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壁面部交叉的、形成有第二开口的第三壁面部,所述工序(b)包括将所述层叠基准部配置于所述第三壁面部侧的工序,所述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还包括(f)在所述工序(d)之后,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将 所述层叠基准部向所述壳体的外侧拆卸的工序。根据应用例2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即使在未从第一开口拆卸所述层叠基准部的情况下也可将层叠基准部从第二开口拆卸。由此,可实现燃料电池的轻量化。(应用例3)根据应用例I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包括(g)在所述工序(e)之后,将在从所述端部壁面部至所述第二壁面部的范围内延伸的棒状部件安装于所述端部壁面部和所述第二壁面部的工序。根据应用例3所记载的制造方法,通过将棒状部件安装于壳体可抑制壳体的强度下降。(应用例4)根据应用例3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具有在被装载于所述层叠基准部的装载部分所形成的第一槽,所述工序(g)包括将所述棒状部件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槽的内侧的工序。根据应用例4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可有效利用在所述壳体的内侧所形成的空间来将棒状部件安装于壳体。(应用例5)根据应用例I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壳体主体具有向所述壳体的内侧突出的、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的突起部,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具有在被装载于所述层叠基准部的装载部分所形成的第一槽,所述工序(C)包括将所述多个电池单元装载于所述层叠基准部、使得所述突起部被配置于所述第一槽的内侧的工序。根据应用例5所记载的制造方法,由于突起部被配置于第一槽的内侧,因此可抑制在制造后被收置于壳体的内侧的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各电池在与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移。(应用例6)根据应用例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包括(h)在所述工序(e)之后,使位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两端的电池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移动,从而调整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压缩程度的工序。根据应用例6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在将端部壁面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面部之后,可调整作用于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载荷。由此,可制造具备被施加了所期望的载荷的电池单元层叠体的燃料电池。(应用例7)根据应用例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d)通过由所述端部壁面部将所述层叠基准部和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从位于所述壳体主体外侧一侧向所述第二壁面部加压来进行。根据应用例7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可利用作为壳体的构成部件的端部壁面部来进行工序(d)。由此,可高效地制造燃料电池。(应用例8)根据应用例2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b)包括(bl)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层叠基准部配置于所述壳体主体内侧的工序;和(b2)在所述工序(bl)之后,使所述层叠基准部伸长而使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侧的工序。根据应用例8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可利用第二开口来将层叠基准部相对于壳体主体配置于预定的位置。(应用例9)根据应用例2或8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f)包 括在将所述层叠基准部拆卸之后,用液体不能透过但气体能透过的换气膜来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工序。根据应用例9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可防止雨水等液体从外部浸入,并可进行燃料气体等气体的换气。(应用例10)—种燃料电池的制造装置,该燃料电池具备层叠了多个电池单元而成的电池单元层叠体和在层叠方向上压缩了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状态下将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收置于内侧的壳体,其中,具备装载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能够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伸缩的层叠基准部。根据应用例10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可将在压缩前不能在壳体主体的内侧收置的电池装载于能够伸缩的层叠基准部。由此,不需要预先准备可将压缩前的电池单元层叠体收置于内侧的大小的壳体,因此可实现燃料电池的小型化。(应用例11)根据应用例10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造装置,其中还具备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用于通过使位于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被收置的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两端的电池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移动,从而调整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压缩程度。根据应用例11所记载的制造装置,在壳体的内侧收置了电池单元层叠体之后,可调整施加于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载荷。由此,可将所期望的载荷作用于电池单元层置体。(应用例12)根据应用例10或1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层叠基准部具备配置于所述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一裕长野拓士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