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材料成型
的加工方法,具体是一种大型锻件镦粗 过程的钹形砧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大锻件是电力、冶金、造船、核能、航天等重大工程和装备的关键零部件, 其生产能力、产品级别与性能质量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然而, 钢铁冶金过程决定了钢锭内部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縮孔、疏松、夹杂等各种缺陷。 消除大型锻件的内部缺陷,提高其内在质量及承载能力,是塑性加工领域多年 来一直予以高度重视的研究方向,也是机械工业技术进步对锻件制造技术提出 的基本要求之一。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镦粗和拔长两个主要工艺过程对大锻 件进行锻造,以消除大锻件的内部缺陷,提高大锻件的力学性能。在大锻件的镦粗过程中, 一般采用平砧对大型钢锭进行镦粗。研究表明, 平砧下面由于存在一个难变形区(或称变形死区),导致该区域的内部缺陷 不能消除,形成砧下缺陷区。内部缺陷的存在使得锻件的使用寿命縮短、力 学性能降低,甚至报废。为此,1994年刘助柏和王连东在《机械工程学报》上 发表了 用锥形板镦粗的新工艺及其力学原理的文章,提出用锥形板对大锻 件进行镦粗,但锥形板镦压时大型钢锭内部的变形是不均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锻件镦粗过程的钹形砧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钹形砧对大锻件进行镦粗,将大型锻件置于上、下砧之间,通过上砧的镦压运动对大型锻件进行锻造;所述钹形砧,其工作面包括两个曲面,第一曲面是一个外凸的球形表面的一部分,第二曲面的一侧与 第一曲面相接,另一侧与钹形砧的圆柱面相连,第二曲面与第一曲面之间圆角过渡,第二曲面的水平夹角用α表示,α角在-20°~2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锻件镦粗过程的钹形砧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钹形砧对大锻件进行镦粗,将大型锻件置于上、下砧之间,通过上砧的镦压运动对大型锻件进行锻造;所述钹形砧,其工作面包括两个曲面,第一曲面是一个外凸的球形表面的一部分,第二曲面的一侧与第一曲面相接,另一侧与钹形砧的圆柱面相连,第二曲面与第一曲面之间圆角过渡,第二曲面的水平夹角用α表示,α角在-20°~20°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效迅,马芳,崔振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