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5641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废水分别经过格栅、调节池、厌氧池、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1、沉淀池1、接触氧化池2、沉淀池2、人工湿地,最后排放。其中,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中产生的污泥回流进入厌氧池,进行内部消化。该工艺完全采用生物法,彻底摈弃了通常的物化处理方法,不需要投加混凝剂等化学药品,污泥产量少,处理成本低。印染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可完全符合排放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工程,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目前,印染废水通常采用生物-物化复合法来进行处理,物化方法一般为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法,生化方法一般为水解酸化法、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但是,由于印染废水中含有多种染料中间 体、大量的无机原料以及各种水溶性染料,污染物浓度大、色度高、可生化性差,采用传统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时,效果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完全采用生物法,彻底摈弃了通常的物化处理方法,不需要投加混凝剂等化学药品,污泥产量少,处理成本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手段,包括如下步骤将原废水分别经过格栅、调节池、厌氧池、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I、沉淀池I、接触氧化池2、沉淀池2、人工湿地,最后排放。其中,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中产生的污泥回流进入厌氧池,进行内部消化。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生物微电解结合接触氧化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该工艺完全采用生物法,彻底摈弃了通常的物化处理方法,不需要投加混凝剂等化学药品,污泥产量少,处理成本低。印染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可完全符合排放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将原废水分别经过格栅、调节池、厌氧池、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I、沉淀池I、接触氧化池2、沉淀池2、人工湿地,最后排放。其中,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中产生的污泥回流进入厌氧池,进行内部消化。下面结合实施对,上面提到各个流程时行详细的说明(I)格栅。废水在进入处理系统前,应先采用格栅隔除废水中的粗大杂质,以保护处理设施不被损坏,并避免管路阻塞。(2)调节池。由于生产废水的排放浓度较高,组分复杂以及间歇排放的特征,废水的水质、水量波动较大,考虑到后续生物处理运行的稳定性,需对水质、水量进行调节,设立废水调节池I座,其尺寸为12mX16mX5. 5m,有效容积为750m3,水力停留时间为5h,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地面以下,池顶覆土并进行绿化。(3)厌氧池(生物微电解池)。厌氧池3座,其尺寸为60mX32mX4m,有效容积为6000m3,水力停留时间为40h,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地下,内装生物微电解填料。生物微电解填料为铁屑。池内设置填料支架,离池底I. 5m处为支架平台,在平台上均匀放置装满铁屑的填料筐(尺寸ImXlmXO. 5m,用Φ 3mmX 40mm铁丝网制作),填料总量为600m3。在废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填料会发生一定量的耗减。运行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检修口向各填料筐内补加铁屑,以实现填料的补充或更换。预留的多个活动检修口的尺寸均为I. 5mX I. 5m,上有可打开的盖子,检修时,可打开盖子进入,补充或更换铁屑填料,一般情况下,每5 6年需更换一次填料。经调节池均质后的废水由提升泵泵入厌氧池后,在厌氧池 内生物微电解填料和经充分驯化的高活性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废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易于降解的有机物。(4)铁曝气池。I座,尺寸为65mX15mX4m,有效容积为3300m3,水力停留时间为22h,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地面下,内设铁屑填料。填料分为3层,每层厚400mm,层距300mm,最底层距池底lm,铁屑总量1000m3。(5)接触氧化池。2座,尺寸分别为20mX13mX5m和18mX 5mX 5m,有效容积分别为1050m3和360m3,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7h和2. 4h,钢筋混凝土结构,均内设生物亲和性填料。该填料以中心绳、聚烯烃塑料支撑架和弹性丝条组成,丝条以支撑架为中心在水中呈均匀辐射状生长,有一定的柔韧性、刚性,网片250mmX 200mm,间距50mm,填料量分别为780m3和270m3。采用鼓风机和水下不锈钢穿孔管鼓风曝气,气水比为15 I。厌氧池出水经铁曝气池和接触氧化池处理后,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绝大部分予以降解。(6)沉淀池。2座,尺寸均为18mX8mX5m,有效容积均为600m3,水力停留时间均为4h,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表面负荷为I. 15m3/(m2.h)。在沉淀池中实现泥水分离,上清液排入人工湿地,沉淀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使水在生长稠密的水生(沼生)植物丛中流动,进一步去除水中残留的污染物。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完全生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具有以下几个优点(I)由于完全采用生化工艺,一次性投资大大降低。由于不需投药,可节省药品费用。经生物微电解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大部分已降解,未降解的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接触氧化池内置高效、生物亲和性强的填料,所需曝气量小(气水比15 1),曝气费用低。废水高程布置合理,该工艺只进行一次提升,即将废水从调节池提升至生物微电解段,其余工段全部靠废水的重力自流,提升费用低。(2)该方法采用生物微电解和高效接触氧化工艺,可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可保证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3)由于完全采用生化工艺,没有进行物化处理,因此无物化污泥产生。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沉淀池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回流至厌氧池进行内部消化,使厌氧*.好氧的有机污泥平衡,因此,该工艺的剩余污泥产生量小,不需要另外设置污泥浓缩脱水的构筑物或设备。(4)本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紧凑,机械设备少,需操作、控制的工作点少,操作要 求低,运行管理方便。权利要求1.ー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干,将原废水分别经过格栅、调节池、厌氧池、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I、沉淀池I、接触氧化池2、沉淀池2、人工湿地,最后排放。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中产生的污泥回流进入厌氧池,进行内部消化。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池设置在地下,内装生物微电解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微电解填料为铁屑。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接触氧化池内设生物亲和性填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如下步骤将原废水分别经过格栅、调节池、厌氧池、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1、沉淀池1、接触氧化池2、沉淀池2、人工湿地,最后排放。其中,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中产生的污泥回流进入厌氧池,进行内部消化。该工艺完全采用生物法,彻底摈弃了通常的物化处理方法,不需要投加混凝剂等化学药品,污泥产量少,处理成本低。印染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可完全符合排放的要求。文档编号C02F9/14GK102849897SQ20121031123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专利技术者姚建平 申请人:昆山市万丰制衣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废水分别经过格栅、调节池、厌氧池、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1、沉淀池1、接触氧化池2、沉淀池2、人工湿地,最后排放。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中产生的污泥回流进入厌氧池,进行内部消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万丰制衣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