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橡胶软管及带有端子配件的橡胶软管技术

技术编号:8155112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减少制造空间,同时将第1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一体化而提高耐久性的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橡胶软管及带有端子配件的橡胶软管。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叠层结构体形成工序,在橡胶内管(2)的外周侧形成第1编织层(31),在第1编织层(31)的外周侧形成热塑性树脂层(30),在热塑性树脂层(30)的外周侧形成第2编织层(32),在第1编织层(31)的外周侧形成橡胶外管(4),从而形成叠层结构体(10);硫化软化工序,将叠层结构体(10)加热至热塑性树脂层(30)软化的温度以上,使橡胶内管(2)和橡胶外管(4)硫化;一体化工序,将通过使热塑性树脂层(30)软化而渗透至线状体(310)、(320)的网眼(31a)、(32a)中的软化状态的热塑性树脂固化,从而使第1编织层(310)和第2编织层(320)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软管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在汽车、摩托车等车辆的制动装置中使用,可以在传送高压流体或传递压力的车辆用制动软管中适合使用的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以及橡胶软管。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橡胶软管,有具备橡胶内管、设置在橡胶内管外侧的双重编织增强层以及在双重编织增强层外侧形成的橡胶外管的橡胶软管(參照专利文献I和2)。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制动软管具有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在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 外侧形成的中间橡胶层、以及在中间橡胶层外侧形成的第2纤维编织增强层。配置该中间橡胶层是为了防止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与第2纤维编织增强层之间产生的磨耗,提高橡胶软管的耐久性。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制动软管具有设置在橡胶内管外侧的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设置在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外侧的第2纤维编织增强层、以及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的编织一体地固化而成的固化层。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制动软管的制造方法中,固化层经由含浸エ序、挤压エ序来形成。这些エ序一般将长的材料软管通过一定的速度送出,利用一系列的流水作业来进行。含浸エ序为通过将形成有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的材料软管穿过装有热固性树脂溶液的含浸溶液槽来使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含浸热固性树脂溶液的エ序。挤压エ序为将含浸在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中的热固性树脂溶液挤出的エ序。这些エ序结束后,在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的外周侧形成了第2纤维编织增强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许第430492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许第32717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制动软管仅通过中间橡胶层难以充分地防止在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和第2纤维编织增强层的各网眼处产生的磨耗,为了提高耐磨耗性,作为构成第I纤维编织增强层和第2纤维编织增强层的化学纤维,需要采用耐摩耗性高的特定的化学纤维。另ー方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制动软管必须在固化层的含浸エ序和挤压エ序中含浸热固性树脂溶液,进行挤出。特别是在含浸エ序中,由于不期望在一系列的流水作业中大幅度地弯曲材料软管,因此为了在减小材料软管弯曲的同时使材料软管穿过含浸溶液槽,需要延长含浸溶液槽。此外,在挤压エ序中需要专用的装置。即,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制动软管的制造方法有制造空间变大这样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少制造空间,同时能够通过不仅降低由第I编织层与第2编织层的接触引起的磨耗而且減少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本身的编织间彼此的磨耗而使耐久性提高的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橡胶软管以及带有端子配件的橡胶软管。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了一种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包括具有中空部的橡胶内管、通过编织线状体而形成的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以及橡胶外管的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エ序叠 层结构体形成エ序,在所述橡胶内管的外周侧形成所述第I编织层,在所述第I编织层的外周侧形成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热塑性树脂层,在所述热塑性树脂层的外周侧形成所述第2编织层,在所述第2编织层的外周侧形成所述橡胶外管,从而形成叠层结构体;硫化软化工序,通过将所述叠层结构体加热至所述热塑性树脂层软化的温度以上,使所述橡胶内管和所述橡胶外管硫化,并且使所述热塑性树脂层软化;以及一体化工序,将通过使所述热塑性树脂层软化而滲透至所述线状体的网眼中的软化状态的热塑性树脂进行固化,从而使所述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一体化。此外,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层,可以使用熔点90 165°C (90°C以上并且165°C以下)的聚こ烯(PE)或熔点90 165°C的聚こ烯一聚こ酸こ烯酯共聚物(EVA)。此外,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层,可以使用熔点90 165°C的聚丙烯(PP)。此外,所述热塑性树脂层可以通过将形成为带状的热塑性树脂卷绕在所述第I编织层的外周侧而形成。此外,可以使用维尼纶纤维作为所述线状体。此外,所述第I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为3,500 4,400dtex/mm,所述第2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为 2,700 5,200dtex/mm。此外,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了ー种橡胶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部的橡胶内管;设置在所述橡胶内管的外周侧,通过编织线状体而形成的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的外周侧的橡胶外管,所述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通过将渗透至所述线状体的网眼中的软化状态的热塑性树脂进行固化来一体化。此外,可以将所述橡胶软管用作车辆的制动软管,在所述橡胶内管的所述中空部中流通用于制动所述车辆的制动用工作液。此外,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了一种带有端子配件的橡胶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部的橡胶内管;设置在所述橡胶内管的外周侧,通过编织线状体而形成的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设置在所述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的外周侧的橡胶外管;以及在所述橡胶外管的端部被收紧的端子配件,所述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通过将渗透至所述线状体的网眼中的软化状态的热塑性树脂进行固化来一体化。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制造空间,同时能够不仅降低由第I编织层与第2编织层的接触引起的磨耗而且減少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本身的编织间彼此的磨耗而使耐久性提闻。附图说明图I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制动软管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显示制动软管的制造エ序中的叠层结构体的构成,(a)为整体立体图,(b)和(C)为(a)的局部放大图。图3(a) (f)为分各阶段显示制动软管的制造エ序的说明图。图4为简略地显示带有端子配件的制动软管100的截面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图I 图3来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橡胶软管的一例的制动软管及其制造方法。图I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制动软管的构成的立体图。该制动软管I被搭载在汽车、摩托车等车辆中,可在流通用于使该车辆制动用的制动装置工作的制动用工作液的用途中应用。这种制动软管需要确保对于车辆的由方向盘的操纵操作、转向轮的转向引起的弯曲和随着车辆行驶的振动等机械应カ的高耐久性。此夕卜,期望即使制动用工作液的液压增高,膨胀量也尽可能小。如图I所示,制动软管I具有形成为筒状的橡胶制的橡胶内管2 ;设置在橡胶内管2的外周侧,通过编织线状体而形成的第I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31、32 ;以及设置在第I编织层31和第2编织层32的外周侧的橡胶外管4。第I编织层31和第2编织层32通过后述的热塑性树脂层30来一体化。橡胶内管2为在其内部具有使制动用工作液流通的中空部20的管。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橡胶内管2的橡胶材料,使用こ烯ー丙烯一二烯橡胶(EPDM) ο EPDM因其分子结构而耐热性、耐寒性、耐臭氧性和耐气候性优异。此外,由于EPDM为极性低的聚合物,因此使与制动软管接触的零件(用于将制动软管I与汽缸等连接的班卓琴式螺栓(banjo bolt)那样的金属制零件等)腐蚀的危险少。此外,EPDM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填充剂、交联剂、增强剂、增塑剂、加工助剂、活性齐U、抗焦剂等。此外,作为防老剂硫化系的添加剤,可以使用硫化剂、硫化促进剂、硫化助剂坐寸O此外,作为构成橡胶内管2的橡胶材料,可以使用氯丁橡胶(CR)、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异丁烯橡胶(IIR)、氯磺化聚こ烯橡胶(CSM)等。另外,在将本专利技术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包括具有中空部的橡胶内管、通过编织线状体而形成的第1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以及橡胶外管的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叠层结构体形成工序,在所述橡胶内管的外周侧形成所述第1编织层,在所述第1编织层的外周侧形成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热塑性树脂层,在所述热塑性树脂层的外周侧形成所述第2编织层,在所述第2编织层的外周侧形成所述橡胶外管,从而形成叠层结构体;硫化软化工序,通过将所述叠层结构体加热至所述热塑性树脂层软化的温度以上,使所述橡胶内管和所述橡胶外管硫化,并且使所述热塑性树脂层软化;以及一体化工序,将通过使所述热塑性树脂层软化而渗透至所述线状体的网眼中的软化状态的热塑性树脂进行固化,从而使所述第1编织层和第2编织层一体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中隆史齐藤智则菅野勉柴田智则户田俊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