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分离装置,在底架(1)上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侧支架(2),两个侧支架(2)的上部之间连接有横梁,该横梁上安装有离合踏板组件(3)和上支架(4),所述上支架(4)上支撑有储油罐(5),该储油罐(5)通过第一油管(6)与离合踏板组件(3)的主泵进油口连接,在离合踏板组件(3)的主泵出油口连接有第二油管(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模拟汽车整车的离合分离原理,能够使磨合人员准确找到发动机的异响故障位置,节约了发动机故障检测时间,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有利于发动机磨合试验时的模拟换挡,使换挡操作既轻松又省力,同时消除了背景技术中换挡发卡、换不进挡等误判弊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磨合台架,特别涉及发动机磨合台架的离合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发动机装配下线后,均需进行磨合试验,以检测发动机性能。在进行磨合试验的时候,发动机和变速器均安装于磨合台架上,并且发动机的输出轴与变速器的输入端连接。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会发出噪声,变速器的齿轮传动也会发出噪声,当发动机端有故障时,受变速器噪声影响,磨合人员难以准确判断故障位置,必须做进一步排除,由此增加了试验工序以及磨合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发动机在台架上磨合时有一个模拟换挡的过程,即会使变速器在每个挡位下工作。在换挡的瞬间,由于发动机传给变速器的动力未断开,变速器内部齿轮之间以及换挡机构之间会产生冲击,可能影响变速器的换挡性能,造成误判(换挡发卡,换不进挡等),甚至因为冲击会造成变速器内部件的损伤,留下故障隐患,进而缩短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模拟换挡操作困难、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准确检测发动机故障位置、并有利于模拟换挡的磨合台架离合分离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离合分离装置,包括底架(I)、侧支架(2)、横梁、离合踏板组件(3)、上支架(4)、储油罐(5)、第一油管(6)和第二油管(7),在底架(I)上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侧支架(2),两个侧支架(2)的上部之间连接有横梁,该横梁上安装有离合踏板组件(3 )和上支架(4),所述上支架(4)上支撑有储油罐(5 ),该储油罐(5 )通过第一油管(6)与离合踏板组件(3)的主泵进油口连接,在离合踏板组件(3)的主泵出油口连接有第二油管(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进行汽车发动机磨合试验时,待发动机和变速器在磨合台架上安装好以后,将第二油管与变速器内的离合分泵连接。本技术可以模拟汽车整车的离合分离原理,在需要检测发动机端故障的时候,踩下离合踏板组件的脚踏板,使储油罐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流向主泵,再通过第二油管流向变速器内的离合分泵,使离合分泵的挺杆推动分离拨叉转动,通过分离轴承使离合器分开,从而中断发动机向变速器的动力传递,使变速器停止工作。这时,只有发动机自身工作的单一噪声,这样能够使磨合人员准确找到发动机的异响故障位置,节约了发动机故障检测时间,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发动机在磨合台架上进行模拟换挡时,可通过本技术使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先断开,待换挡完成后再重新接合,这样一方面换挡操作既轻松又省力;另一方面,不会造成变速器内部齿轮之间以及换挡机构之间产生冲击,有效消除了换挡发卡、换不进挡等误判弊病,避免了变速器内部件发生损伤,确保了变速器的性能及使用寿命。所述底架(I)为矩形方框结构,在底架(I)两条长边的前部设置侧支架(2),该侧支架(2)为“人”形,所述侧支架(2)与底架(I)对应的长边在同一竖直面上,并且侧支架(2)底部的两端与底架(I)对应的长边相焊接。以上结构一方面简单易作,组装容易 ’另一方面,底架与侧支架所组成的支撑体稳定性好,不会发生晃动。两个侧支架(2)的上部之间连接有上横梁(8)和下横梁(9),上横梁(8)与下横梁相互平行,在所述下横梁(9)上安装离合踏板组件(3),所述上横梁(8)的前侧设置上支架(4),该上支架(4)与上横梁(8)的中部相固定。通过上下两根横梁来分别安装离合踏板组件和上支架,一方面能够便于部件装配,使离合踏板组件的安装及运作不受其它件的影响;另一方面,横梁、离合踏板组件和上支架等结构紧凑,能够缩小本技术的空间体积。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制造,同时确保上支架与横梁之间连接的牢靠性,所述上支架(4)由定位圈和定位条组成,定位条的一端垂直焊接在定位圈的圆周上,该定位圈上支撑储油罐(5),所述定位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横梁相固定。所述储油罐(5)为球形,这样储油罐由上支架的定位圈支撑,稳定性好,不会发生晃动或脱落,并且放取储油罐非常方便;该储油罐(5)的底部接有第一油管(6),这样有利于储油te出油。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模拟汽车整车的离合分离原理,能够使磨合人员准确找到发动机的异响故障位置,节约了发动机故障检测时间,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本技术还有利于发动机磨合试验时的模拟换挡,使换挡操作既轻松又省力,同时消除了
技术介绍
中换挡发卡、换不进挡等误判弊病。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由底架I、侧支架2、离合踏板组件3、上支架4、储油罐5、第一油管6、第二油管7、上横梁8和下横梁9等部件构成。其中,底架I优选为矩形方框结构,在底架I两条长边的前部均设置有侧支架2,左右两边的侧支架2对称分布。所述侧支架2优选为“人”形,左边的侧支架2与底架I左边的长边在同一竖直面上,右边的侧支架2与底架I右边的长边在同一竖直面上,并且侧支架2底部的前后两端与底架I对应的长边相焊接。如图I所示,左右两边侧支架2的上部之间连接有上横梁8和下横梁9,上横梁8与下横梁9相互平行,且上横梁8与底架I的短边相平行,上横梁8的左端与左边的侧支架2相焊接,上横梁8的右端与右边的侧支架2相焊接。所述下横梁9的左端与左边的侧支架2相焊接,下横梁9的右端与右边的侧支架2相焊接。在所述下横梁9上安装离合踏板组件3,该离合踏板组件3由安装座、脚踏板、回位弹簧、主泵等部件构成,离合踏板组件3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以及离合踏板组件3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如图I所示,在上横梁8的前侧设置上支架4,该上支架4由定位圈和定位条组成,所述定位条的后端与上横梁8的中部相搭接,并通过焊接固定,定位条的前端垂直焊接在定位圈的圆周上。所述定位圈上支撑有储油罐5,储油罐5为球形,该储油罐5的底部位于上支架4定位圈的下方,且储油罐5的底部接有第一油管6,该第一油管6与离合踏板组件3的主泵进油口连接,在离合踏板组件3的主泵出油口连接有第二油管7。本技术在进行汽车发动机磨合试验时,待发动机(图中未画出)和变速器10在磨合台架上安装好以后,将第二油管7与变速器10内的离合分泵11连接。在需要检测发动机端故障的时候,磨合人员用脚踩下离合踏板组件3的脚踏板,使储油罐5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6流向主泵,再通过第二油管7流向变速器10内的离合分泵11,使离合分泵11的挺杆推动分离拨叉转动,通过分离轴承使离合器分开,从而中断发动机向变速器的动力传递,使变速器停止工作。这时,只有发动机自身工作的单一噪声,这样能够使磨合人员准确找到发动机的异响故障位置。同时,发动机在磨合台架上进行模拟换挡时,可通过本技术使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先断开,待换挡完成后再重新接合,这样不仅换挡操作轻松、省力,而且不会造成变速器内部齿轮之间以及换挡机构之间产生冲击,有效消除了换挡发卡、换不进挡等误判弊病,避免了变速器内部件发生损伤。所述离合分泵以及离合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更改底架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架(1)上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侧支架(2),两个侧支架(2)的上部之间连接有横梁,该横梁上安装有离合踏板组件(3)和上支架(4),所述上支架(4)上支撑有储油罐(5),该储油罐(5)通过第一油管(6)与离合踏板组件(3)的主泵进油口连接,在离合踏板组件(3)的主泵出油口连接有第二油管(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伟,李中友,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