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992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合模装置,主要包括相互平行并依次通过拉杆连接的前模板、动模板及后模板,动模板与后模板之间还连接有十字头导柱,在后模板背对动模板的一端固定有合模油缸,合模油缸的活塞杆穿过后模板的中心处与位于动模板与后模板之间并套在十字头导柱上的十字头相连接,十字头与动模板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后模板与拉杆配合处还设置有调模装置,调模装置中安装有调模螺母,调模螺母本体表面设置有逐级升高的凸缘,提高调模调模装置的准确度,十字头的两端新增有防尘盖,可有效地避免十字头与十字头导柱作相对运动过程中杂质对十字头导柱的损伤,合模油缸上增设有卸荷装置,有效的防止油液回流推动活塞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合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供注塑机用合模装置。
技术介绍
合模装置在注塑集中主要是保证模具闭合、开启。同时,在模具闭合后,供给予模具足够的锁模力,以抵抗熔融塑料进入模腔产生的模腔压力,防止模具开缝,造成制品的不良现状。目前现有的合模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点I、现有的合模装置中的调模机构中的调模螺母为“凸”字型结构,调模螺母的凸出部分,增大了调模螺母与后模板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调模螺母的稳定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 质量。2、十字头滑块在动作过程中缺少防尘设施,导致外界的灰尘进入十字头滑块内部,当十字头滑块动作时,容易划伤十字头导柱,影响十字头导柱的使用寿命。3、合模油缸中卸荷装置不完善,当活塞杆的头部发生断裂时,导致油液回推活塞杆,从而挤压操作人员,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调模简便的合模装置,在十字头导柱上添加了防尘盖,提高了十字头导柱的使用寿命,合模油缸的卸荷装置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合模装置,主要包括相互平行并依次通过拉杆连接的前模板、动模板及后模板,动模板与后模板之间还连接有十字头导柱,前模板上面向动模板方向安装有定模并固定于拉杆的一端,动模板面向定模板方向安装有动模,动模与定模相互配合,动模板可在拉杆上相对于定模板左右滑动;在后模板背对动模板的一端固定有合模油缸,合模油缸的活塞杆穿过后模板的中心处与位于动模板与后模板之间并套在十字头导柱上的十字头相连接,十字头与动模板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后模板与拉杆配合处还设置有调模装置,调模装置中安装有调模螺母,调模螺母本体表面设置有逐级升高的凸缘,十字头的两端新增有防尘盖,合模油缸上增设有卸荷装置。进一步的,合模油缸上的卸荷装置为端头设有卸荷孔的活塞杆。进一步的,防尘盖内部设置有防尘圈,防尘圈位于防尘盖的中心处。进一步的,后模板与十字头之间安装有限位装置。进一步的,限位装置主要包括侧面固定连接在后模板上的安装板,底面固定连接在十字头上的挡块以及一端固定在安装板上另一端与挡块配合限位的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合模装置的有益效果是I、合模装置中的调模机构中的调模螺母采用逐级升高的凸缘结构,提高调模调模装置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了注塑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在十字头两端增设了防尘盖,可有效地避免十字头与十字头导柱作相对运动过程中杂质对十字头导柱的损伤,延长十字头导柱的使用寿命,提高十字头滑块与十字头导柱滑动的顺畅度。3、合模油缸内部改装有具有卸荷功能的活塞杆,使得合模油缸在活塞杆头断裂时,可以快速卸荷,有效的防止油液回流推动活塞杆,挤压操作人员,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一种合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I的左视图;图3是图I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合模装置合模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是本技术一种合模装置合模油缸内部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合模装置调模结构中调模螺母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合模装置十字头中防尘盖的安装示意图;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前模板,2-动模板,3-后模板,4-十字头,5-合模油缸,6-连杆机构,7-限位装置,8-机械保护装置,9-拉杆,10-十字头导柱,11-调模螺母,401-防尘盖,402-防尘圈,501-活塞,502-油缸,503-活塞杆,504-卸荷孔,505-前盖,506-后盖,701-挡块,702-限位块,703-安装板,801-调模螺母,802-压盖,803-调模齿轮,804-挡圈,805-螺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图2、图3所示,一种合模装置,主要包括相互平行并依次通过拉杆9连接的前模板I、动模板2及后模板3,前模板I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动模板2与后模板3在机架上的位置是可以调整的,动模板2与后模板3之间还连接有十字头导柱10,前模板I上面向动模板方向安装有定模并固定于拉杆9的一端,动模板2面向定模板I方向安装有动模,动模与定模相互配合,动模板2可在拉杆9上相对于定模板I左右滑动;在后模板3背对动模板2的一端固定有合模油缸5,合模油缸5的活塞杆503穿过后模板3的中心处与位于动模板2与后模板3之间并套在十字头导柱10上的十字头4相连接,十字头4与动模板2通过连杆机构6连接;后模板3与拉杆9配合处还设置有调模装置,调模装置中安装有调模螺母11,调模螺母11本体表面设置有逐级升高的凸缘,十字头4的两端新增有防尘盖401,合模油缸5上安装有卸荷装置。如图4所不,在后模板3背对动模板2的一端固定有合模油缸5,合模油缸5主要包括油缸502,位于油缸502两端的前盖505、后盖506 ;油缸502内部有可滑动的活塞501及活塞杆503,活塞杆503的一端与活塞501配合,另一端穿过前盖505及十字头4并固定于十字头4侧壁上。如图5所示,合模油缸5中活塞杆503活塞501配合的一端增设了卸荷孔504,当活塞杆503头断裂时,可以快速卸荷,有效的防止油液回流推动活塞杆503,挤压操作人员,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如图6所示,后模板3上安装有调模装置,调模装置主要包括有调模螺母801、压盖802、调模齿轮及挡圈,拉杆9穿过调模螺母801及后模板3,拉杆9与调模螺母801配合的位置设置有螺纹,该螺纹刚好与调模螺母801内壁上的螺纹相配合,压盖802与后模板3相互配合,通过螺钉固持收容调模螺母801的凸缘,调模螺母801通过键连接调模齿轮803,调模齿轮803被挡圈804固持在调模螺母801的凸缘壁上。如图7、图8所示,十字头4套在十字头十字头导柱10上,在十字头4的两端新增 有防尘盖401,在防尘盖内部的内部中间处开设有收容槽,用以收容防尘圈402,通过螺钉将防两防尘盖401固定于十字头4的两端。如图9所示,在后模板3与十字头4之间安装有限位装置7,限位装置7主要包括侧面固定连接在后模板3上、前端面固定在十字头4上的安装板703,底面固定连接在十字头4上的挡块701以及一端固定在安装板上另一端与挡块配合限位的限位块702,。本技术一种合模装置在使用时,开启合模油缸,当油液进入合模油缸时,推动活塞及活塞杆,从而推动十字头在十字头导杆上滑动,两个十字头的两端分别都连接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与动模板连接,由十字头左右滑动来带动连杆机构动作进而实现动模板的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开合模动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合模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模装置,主要包括相互平行并依次通过拉杆连接的前模板、动模板及后模板,其特征在于:动模板与后模板之间还连接有十字头导柱,前模板上面向动模板方向安装有定模并固定于拉杆的一端,动模板面向定模板方向安装有动模,动模与定模相互配合,动模板可在拉杆上相对于定模板左右滑动;在后模板背对动模板的一端固定有合模油缸,合模油缸的活塞杆穿过后模板的中心处与位于动模板与后模板之间并套在十字头导柱上的十字头相连接,十字头与动模板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后模板与拉杆配合处还设置有调模装置,所述的调模装置中安装有调模螺母,调模螺母本体表面设置有逐级升高的凸缘,十字头的两端新增有防尘盖,合模油缸上增设有卸荷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天惠塑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