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脱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3991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脱模系统,其包括:基座,基座包括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收容通孔;模仁组件,穿置于收容通孔,模仁组件包括模具型腔,模仁组件外侧活动设置有若干滚珠,若干滚珠抵持收容通孔侧壁,模仁组件通过若干滚珠在收容通孔中水平旋转配合推出组件完成对成型塑件的旋转脱模。该旋转脱模系统,通过收容通孔收容模仁组件,并在模仁组件上活动设置滚珠,模仁组件通过若干滚珠在收容通孔中水平旋转,配合位于模仁组件下方的推出组件,实现对成型塑件的旋转出模,采用滚珠转动形式,保证其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了旋转脱模系统的修护成本,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脱模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当前许多新材料的某些物理性能已经接近或超过金属,同时,在耐酸碱、耐腐蚀等方面更远远超过了金属,前述新材料中,常见的塑料由于可塑性强、耐化学腐蚀能力强、并且绝缘性好等诸多优点在某些方面有广泛应用。目前,针对形状较复杂的塑料产品,多采用注射成型以及后续的顶出脱模结合的方式来制备,然而某些成型塑件,其外侧的具有凸部,并且该凸部的延伸方向与塑件在脱模过程中的顶出方向不一致,使得该成型塑件在脱模过程中,还需要提供额外转动力使得成型塑件在顶出过程中旋转,从而完成该种塑件的旋转脱模,现有的旋转脱模系统通常采用 在注塑机内设置转动槽道,并在型腔壁的外围设置卡持部,通过该卡持部与转动槽道配合带动型腔壁转动,但是采用卡持部与转动槽道的组合形式需要提供较大的驱动力来驱动型腔壁旋转,提高了该旋转脱模系统脱模耗能,同时该种转动槽道维护周期较短,增加了该种旋转脱模系统的维护成本。因此,非常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旋转脱模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动效率高的旋转脱模系统。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脱模系统,用于使成型塑件旋转脱离模具型腔,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收容通孔;模仁组件,穿置于所述收容通孔,所述模仁组件包括模具型腔;推出组件,位于所述模仁组件的下方,所述推出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将成型塑件推出模具型腔;其中,所述模仁组件外侧活动设置有若干滚珠,所述若干滚珠抵持所述收容通孔侧壁,所述模仁组件通过所述若干滚珠在所述收容通孔中水平旋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仁组件包括定义所述模具型腔的部分型腔侧壁,所述型腔侧壁设置有凸肋,所述凸肋的延伸方向不为竖直方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通孔包括截面均为圆形的第一通孔、及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半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顶壁以及自所述第一顶壁周侧延伸出的第一侧壁,所述若干滚珠抵持所述第一顶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仁组件包括主体部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外侧的凸环部,所述凸环部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主体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滚珠活动设置于所述凸环部的上侧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环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最下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顶壁包括旋转槽道,所述滚珠部分收容于所述旋转槽道,以在所述旋转槽道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旋转脱模系统,通过收容通孔收容模仁组件,并在模仁组件上活动设置滚珠,模仁组件通过所述若干滚珠在所述收容通孔中水平旋转,配合位于模仁组件下方的推出组件,实现对成型塑件的旋转出模,采用滚珠转动形式,保证其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了旋转脱模系统的修护成本,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技术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旋转出模系统所制备的成型塑件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的旋转出模系统中基座与模仁组件的组合后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基座与模仁组件的组合后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基座与模仁组件的组合后在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I所示的旋转出模系统中模仁组件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的模仁组件的侧视图;图7为图5所示的模仁组件的俯视图;图8为图7所示的模仁组件在B-B方向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旋转脱模系统,100 ;基座,10 ;第一顶壁,1111 ;第一侧壁,1112 ;模仁组件,20 ;模具型腔,21 ;型腔侧壁,22 ;凸肋,221 ;主体部,23 ;凸环部,24 ;上侧壁,241 ;滚珠,30 ;成型塑件,200 ;凸条,20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图2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动效率高的旋转脱模系统100,其通过模仁组件20外侧活动设置滚珠30来实现模仁组件20在收容通孔中旋转,保证了模仁组件20的转动效率。参图I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旋转脱模系统100,其制备的成型塑件200,其外侧设置有若干凸条201,该凸条201形成于两个凸肋221之间,由于凸肋221的延伸方向不为竖直方向,而该成型塑件200在脱模过程中的移动方向是竖直方向,因此该种旋转脱模系统100所制备的成型塑件200在竖直方向移动过程,还需要在水平方向转动,使得凸条201配合凸肋221的延伸方向,进而完成脱模。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旋转脱模系统100,其包括基座10,所述基座10包括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收容通孔;模仁组件20,穿置于所述收容通孔,所述模仁组件20包括模具型腔21 ;推出组件(未图示),位于所述模仁组件20的下方,所述推出组件(未图示)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将成型塑件200推出模具型腔21 ;在脱模过程中,成型塑件200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同时,具有水平方向的转动速度。其中,所述模仁组件20外侧活动设置有若干滚珠30,所述若干滚珠30抵持所述收容通孔侧壁,所述模仁组件20通过所述若干滚珠30在所述收容通孔中水平旋转。特别的,所述推出组件(未图示)包括用于定义所述模具型腔21的部分型腔底壁, 从而保证推出成型塑件过程中,不会破坏成型塑件。其中,所述模仁组件20包括用于定义所述模具型腔21的部分型腔侧壁22,所述型腔侧壁22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布的凸肋221,所述凸肋221的延伸方向不为竖直方向。其中,所述凸肋221为长直条,所述推出组件(未图示)自下往上推出成型塑件200过程中,需要水平转动模仁组件20,进而带动成型塑件200水平转动,通过在竖直方向推动成型塑件200配合模仁组件20的水平转动,完成该类型的成型塑件200的脱模。本实施例中,所述模仁组件20的旋转速度与凸肋22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有关,通过调整模仁组件20的转速可匹配任意夹角的凸肋221,保证了成型塑件200脱模后的完整性。特别的,所述收容通孔包括截面均为圆形的第一通孔、及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半径。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顶壁1111以及自所述第一顶壁1111周侧延伸出的第一侧壁1112,所述若干滚珠30抵持所述第一顶壁1111。类似的,所述模仁组件20包括主体部23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部23外侧的凸环部24,所述凸环部24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主体部23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特别的,所述若干滚珠30活动设置于所述凸环部24的上侧壁241。其中,主体部23在凸环部24上方的部分收容于第二通孔之中,并且该部分的外侧与第二通孔的内侧贴合,从而保证模仁组件20在收容通孔之中平稳转动。同时,凸环部24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脱模系统,用于使成型塑件旋转脱离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该旋转脱模系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收容通孔;模仁组件,穿置于所述收容通孔,所述模仁组件包括模具型腔;推出组件,位于所述模仁组件的下方,所述推出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将成型塑件推出模具型腔;其中,所述模仁组件外侧活动设置有若干滚珠,所述若干滚珠抵持所述收容通孔侧壁,所述模仁组件通过所述若干滚珠在所述收容通孔中水平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茂刘荣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星诺奇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