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燃耗的恶化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形成为从动滑轮(7)的各锥形面的半径方向的外侧部分的摩擦系数μ2小于从动滑轮(7)的各锥形面的半径方向的内侧部分的摩擦系数μ1,具备变速范围设定单元,该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在选择了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提高使用内侧部分进行变速比的变更的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经由绕挂于驱动滑轮与从动滑轮之间的传动带进行动力传递,并且通过使传动带的绕挂半径连续地变化而无级地变更变速比。
技术介绍
这种带式无级变速器构成为,通过使传动带绕挂的滑轮的槽宽度变化,使传动带的绕挂半径变化而无级地设定变速比,通过传动带与其绕挂的滑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转矩。传动带可大致分为金属带和非金属制带,所述金属带通过例如钢带将被称为构件或块等的多个金属片捆束成环状而构成,非金属制带以例如橡胶、树脂等为主体而构成。非 金属制带中,橡胶、树脂等相对于滑轮接触,另外并不通过油对与滑轮的接触部分润滑,因此与金属带相比摩擦系数变大。关于使用了该非金属制带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周知由于非金属制带的摩擦系数大于金属带,因而滑轮的转速较低,或滑轮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难以变速或不能变速。使用了这种非金属制带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一例记载在日本特开2004-116536号公报中。该日本特开2004-116536号公报所记载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具备驱动滑轮、从动滑轮、绕挂于两者之间的非金属制带、用于变更各滑轮的槽宽度的变速用电动机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该变速用电动机为直流电流式的电动机(即DC电动机),根据旋转方向而转速、效率等旋转特性不同。并且构成为,增大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时的上述的变速用电动机的转速与减小变速比时的上述的变速用电动机的转速相比较快。换言之,构成为能够改善减速方向的变速速度,因此,例如构成为,在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小的状态下,在从车辆行驶的状态到因突然的制动操作而使车辆紧急停止的期间,能够使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从车辆停止的状态起变速直到能够起动的变速比。因此,能够改善车辆的再起动性。使用了非金属制带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中,由于非金属制带的摩擦系数与金属带的摩擦系数相比较高,因此与使用金属带的情况相比在非金属制带与滑轮之间难以产生滑动,另外一般为了变更变速比而需要滑轮旋转。即,存在转速依赖性。因此,在日本特开2004-116536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构成为,在从车辆行驶的状态起直到停止为止的期间,为了使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成为车辆能够起动的变速比,而改善减速方向的变速速度。但是,若增大变速用电动机的转速,则相应地存在由于消耗能量而车辆的燃耗恶化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着眼于上述的技术课题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燃耗的恶化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各自由与旋转轴一体化的固定带轮和能够沿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可动带轮构成,在这些带轮的相对面上所形成的锥形面之间绕挂有传动带,构成为通过使所述可动带轮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而连续地变更变速比,来变更为了车辆的行驶而由驱动力源产生的转矩,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具有包括用于改善所述驱动力源的能量消耗效率的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在内的多个变速控制模式,并且能够根据选自这些变速控制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变速控制模式来控制所述变速比的变更,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形成为所述从动滑轮的各锥形面的半径方向的外侧部分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从动滑轮的各锥形面的半径方向的内侧部分的摩擦系数,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具备变速范围设定单元,该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在选择了所述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提高使用所述内侧部分进行所述变速比的变更的频率。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包括禁止单元,该禁止单元通过禁止使用所述外侧部分的变速来提高进行使用所述内侧部分的变速比的变更的频率。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控制模式包括用于所述车辆的标准行驶的标准变速控制模式,所述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包括如下单元使选择了所述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时所述变速比的变更所使用的区域与选择了所述标准变速控制模式时所述变速比的变更所使用的区域相比向较小的变速比侧转移,来提高进行使用所述内侧部分的变速比的变更的频率。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包括仅使用所述内侧部分进行所述变速比的变更的单元。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在上述任一项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变速控制模式判断单元,判断是否选择了所述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及转矩要求判断单元,判断是否对所述驱动力源要求增大所述转矩,在由所述变速控制模式判断单元判断为选择了所述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且由所述转矩要求判断单元判断为对所述驱动力源要求增大所述转矩时,所述变速控制模式判断单元包括如下所述的单元即使在选择了所述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的情况下,也判断为未选择所述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 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要求判断单元包括如下单元根据对所述车辆的加速要求增大或所述车辆正在上坡路行驶而判断是否要求增大所述驱动力源的转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在上述任一项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部分包括在使所述变速比设定为能够使所述车辆从停止的状态开始起动时绕挂有所述传动带的部分。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的所述传动带是非金属制复合带,该非金属制复合带具备对抗从所述带绕挂槽的槽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多个金属制的小片、及用于环状地保持这些小片的树脂制的带子。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为从动滑轮的各锥形面的半径方向的外侧部分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从动滑轮的各锥形面的半径方向的内侧部分的摩擦系数。另外,具有变速范围设定单元,该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在选择了控制变速比的变更以改善驱动力源的能量消耗效率的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提高使用所述从动滑轮的各锥形面的内侧部分进行变速比的变更的频率。因此,在选择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在摩擦系数相对较大的内侧部分进行变速比的变更的频率。即,由于在摩擦系数较大的内侧部分进行变速,因此与在摩擦系数较小的外侧部分进行变速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给予从动滑轮的可动带轮的推力,并且为相对较高的动力传递效率。并且,由此能够改善驱动力源的能量消耗效率。另外,在外侧部分,由于如上所述该摩擦系数小于内侧部分的摩擦系数,因此即使在从动滑轮的转速较低的情况下、从动滑轮的旋转停止的情况下,若变更从动滑轮的槽宽度,则也能够伴随该槽宽度的变更而使传动带在从动滑轮的半径方向上滑动而移动。即,能够进行滑动变速。进一步说,能够不依赖于从动滑轮的旋转而进行变速。此夕卜,在外侧部分,由于能够使传动带在从动滑轮的半径方向上滑动而变速,所以例如能够提高使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增大的减速方向的变速速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或抑制车辆紧急制动、或紧急停止时的带的返回不良。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包括禁止使用外侧部分的变速的禁止单元,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从动滑轮的各锥形面的内侧部分而进行变速比的变更的频率。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改善驱动力源的能量消耗效率。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包括如下单元使选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各自由与旋转轴一体化的固定带轮和能够沿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可动带轮构成,在这些带轮的相对面上所形成的锥形面之间绕挂有传动带,构成为通过使所述可动带轮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而连续地变更变速比,来变更为了车辆的行驶而由驱动カ源产生的转矩,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具有包括用于改善所述驱动力源的能量消耗效率的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在内的多个变速控制模式,并且能够根据选自这些变速控制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变速控制模式来控制所述变速比的变更, 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干, 形成为所述从动滑轮的各锥形面的半径方向的外侧部分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从动滑轮的各锥形面的半径方向的内侧部分的摩擦系数, 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具备变速范围设定单元,该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在选择了所述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提高使用所述内侧部分进行所述变速比的变更的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包括禁止単元,该禁止単元通过禁止使用所述外侧部分的变速来提高进行使用所述内侧部分的变速比的变更的频率。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变速控制模式包括用于所述车辆的标准行驶的标准变速控制模式, 所述变速范围设定单元包括如下単元使选择了所述能量消耗效率改善用变速控制模式时所述变速比的变更所使用的区域与选择了所述标准变速控制模式时所述变速比的变更所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地知彬,佐野敏成,山本真史,斋藤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