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容易且部件的强度高,初始使用时(最初从墨水罐向墨水吸存体供给墨水时)能够快速书写的涂敷用具。涂敷用具(1)包括充填的涂敷液(7)能够在内部流动的涂敷液收纳部(3)、和用于涂敷涂敷液(7)的涂敷体(6),在涂敷液收纳部(3)和涂敷体(6)之间具有浸渍涂敷液(7)的涂敷液吸存体(4),在涂敷液收纳部(3)和涂敷液吸存体(4)之间具有能够流通涂敷液(7)的流路的流路形成部(5),该涂敷用具(1)在上述流路形成部(5)设置有一个突出部(11),在突出部(11)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部分(21),在突出部(11)设置有两个以上与中空部分(21)连通的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内置的涂敷液供给至笔尖等的涂敷体的涂敷用具的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用于使涂敷液向涂敷体的供给量稳定的涂敷液供给单元的涂敷用具。其中,本说明书中的涂敷用具是指,并不仅限于尼绒笔、钢笔、线条彩色笔、白板笔等书写工具,例如,还包括在纸面和白板等任意的对象物上涂抹修正笔这样的液状物的用具的总称。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稳定地向笔尖(涂敷体)供给涂敷液的涂敷液供给单元,已知有一种技术是在笔尖和墨水罐之间设置能够浸溃墨水(涂敷液)的中棉(涂敷液吸存体)。根据该技木, 中棉吸收剰余的墨水,所以,不会过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另外,在笔尖墨水不足的情况下,被中棉吸收的墨水供给至笔尖,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的供给不足。由此,能够稳定地向笔尖供给墨水。作为使用该技术的涂敷用具,例如有专利文献I公开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在此,直液式书写工具是称为所谓的无操作型的书写工具。无操作型的书写工具无需进行用于敲打笔尖和笔轴这样的墨水供给的操作,就能够向笔尖供给墨水的书写笔。在专利文献I中,通过使用多个将该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墨水罐和墨水吸存体(涂敷液吸存体)之间连接的连通管,而将外部气体与墨水的流路分开。由此,迅速地进行外部气体和墨水的交替,因此,初始使用时(最初从墨水罐向墨水吸存体供给墨水吋)能够缩短至能够书写的时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 — 2128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专利技术中,该结构上必须需要多个连通管。由此,与设置一个连通管的情况相比,存在连通管的粗细和厚度等的设计上的制限较大的问题,并且还存在部件的成形变得繁杂的问题。进而,由于两个以上的连通管成为ー组发挥作用,因此,在任一连通管突然发生了损伤的情况下,存在书写工具不能发挥功能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I那种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通管的涂敷用具中,在书写工具主体一体地设置直接连通管的情况下,具有为了设置多个连通管,必须增粗主体的直径的设计上的制約。并且,如专利文献I那样将多个连通管的前端插入中棉(墨水吸存体)使用的情况下,存在分解后的组装变得困难的问题。即,为了进行部材的更换和涂敷液的补充等,一旦将各连通管从中棉取出,再次组装时,必须以各个连通管被插入原来的位置的方式对位插入,存在组装困难的问题。所以,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涂敷用具,其在无操作型的涂敷用具中,制造容易且能够提高部件的強度,初始使用时(最初从墨水罐向墨水吸存体供给墨水吋)能够快速书写。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I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涂敷用具,其包括充填的涂敷液能够在内部流动的涂敷液收纳部;和用于涂敷涂敷液的涂敷体,在涂敷液收纳部和涂敷体之间具有浸溃涂敷液的涂敷液吸存体,在涂敷液收纳部和涂敷液吸存体之间设置有具有能够使涂敷液流通的流路的流路形成部,该涂敷用具的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形成部具有一个突出部,突出部朝向涂敷体侧突出,突出部在内部具有中空部分,并设置有两个以上与中空部分连通的连通孔。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涂敷液收纳部(墨水罐)和涂敷液吸存体(中棉)之间具有在内部具有中空部分的ー个突出部(连通管),突出部具有与内部的中空部分连通的 两个以上的连通孔。本专利技术仅具有一个连接涂敷液收纳部和涂敷液吸存体的突出部(连通管)。因此,与制作多个连通管的情况相比,连通管的设计的自由度较高,例如能够形成直径大且强度高的连通管。由此,能够使用在直径小的连通管中使用困难的墨水(例如表面张カ高的墨水),因此,涂敷用具能够采用多种涂敷液。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具有连通管难以损坏,难以发生突发的故障的优点。进而,与设置多个连通管的情况相比,能够较细地成形突出部(连通管)的基端部分的直径。由此,在与主体部材分别形成突出部的情况下,能够安装于轴径的更细的主体部材,在与主体部材一体地形成突出部的情况下,能够使主体部材的轴径变细。即,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使涂敷用具的主体轴径更细的优点。进而,由于具有两个以上与中空部分连通的连通孔,所以能够分别从不同的孔排出墨水和导入外部气体,能够在涂敷用具收纳部迅速进行墨水和外部气体的交替。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技术方案I记载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作为连通管的突出部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因此,能够配置为涂敷液吸存体覆盖设置在突出部的上述孔的开ロ。由此,通过涂敷液吸存体的毛细管カ吸引涂敷液,来自连通管的涂敷液的単位时间的流出量稳定。即,不会发生在连通管的前端因涂敷液的表面张カ而导致涂敷液的流动停滞的情况。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连通孔的至少ー个设置在突出部的前端附近,在突出部的与该连通孔相比靠基端侧设置有另外的连通孔。在本专利技术中,在设置在前端侧的连通孔和另外的连通孔之间,在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突出部的轴方向)上设置有距离。因此,与各连通孔的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上的距离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用于供给墨水的连通孔和用于导入外部气体的连通孔设置在离开的位置,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导入外部气体。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如技术方案I或3中任一项记载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流路形成部具有按压部,上述按压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在本专利技术中,流路形成部具有按压部,按压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由此,涂敷液吸存体的上方部分被按压部按压,在涂敷液吸存体的下端附近形成有空隙率降低的部分。即,涂敷液吸存体的上端附近为空隙率比较高的低密度部分,下端附近为空隙率比较低的高密度部分。这样,在涂敷液吸存体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之间形成有密度差时,与涂敷液吸存体的上端附近相比,塗布液吸存体的下端附近的毛细管カ变强。由此,如在墨水的粘度高的情况或连通管的孔径小的情况那样,即使在墨水仅靠自重不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毛细管カ将墨水向涂敷液吸存体引入,并使被引入到涂敷液吸存体的墨水进ー步向下方可靠地移动。即,能够使向笔尖的墨水的供给更加稳定。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4记载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干,上述按压部的下端位于上述连通孔的上方。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按压部的下端位于上述连通孔的上方。因此,按压部不会妨碍连 通孔和涂敷液吸存体的接触,能够使连通孔和涂敷液吸存体更可靠地接触。当具体说明时,在按压部的下端位于连通孔的下方的情况和按压部的下端和连通孔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存在通过使按压部向从突出部离开的方向按压涂敷液吸存体,形成在突出部的连通孔和涂敷液吸存体的接触受到妨碍的问题。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按压部位于连通孔的上方,因此,不会妨碍位于突出部的下方侧的涂敷液吸存体和连通孔的接触。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I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流路形成部由基座部和突出部形成,基座部和突出部是直径不同的圆筒状,具有连通各自的中心部分的中空孔,在突出部的前端的圆形面和侧面的前端附近分别设置有与上述中空孔连通的孔。当采用本专利技术时,能够提供具有容易安装于涂敷用具主体、制造容易且强度高的突出部(连通管)的涂敷用具。在技术方案7记载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6记载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干,上述按压部是从上述突出部的侧面向外方大致垂直地突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26 JP 2010-0727151.一种涂敷用具,其包括充填的涂敷液能够在内部流动的涂敷液收纳部;和用于涂敷涂敷液的涂敷体,在涂敷液收纳部和涂敷体之间具有浸溃涂敷液的涂敷液吸存体,在涂敷液收纳部和涂敷液吸存体之间设置有具有能够使涂敷液流通的流路的流路形成部,该涂敷用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形成部具有一个突出部,突出部朝向涂敷体侧突出,突出部在内部具有中空部分,并设置有两个以上与中空部分连通的连通孔。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突出部的前端附近,在突出部的与该连通孔相比的靠基端侧设置有另外的连通孔。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形成部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与涂敷液吸存体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的下端与所述连通孔相比位于上方。6.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形成部由基座部和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谷泰范,土田升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樱花彩色笔,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