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3332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镶刀,另外提供一种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制造切削加工物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连接且具有第一侧面的侧面;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的交线部且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对应配置的第一切削刃的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在侧视下为向所述上表面侧凸起的凸状,在俯视下为向内侧凹陷的凹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工具具有所述镶刀和将所述镶刀的所述第一切削刃的至少一部分安装为具有负的轴向前角的刀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切削加工被切削件的切削镶刀(以下,有时称为“镶刀”。)的一例,日本特开2004-284010号公报公开了使用于铣刀工具的切削镶刀。在日本特开2004-284010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将长方体形状的基本形拧成复式而在将切削镶刀安装于工具体时能够容易地实现正的轴向前角。另外,在日本特开2004-284010号公报中,公开了使切削镶刀的切削刃形成直线或弯曲成气球状。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4-284010号公报的切削镶刀中,轴向前角为正值,因此周面切削刃中的位于切削刃工具体的端面侧的端部即相当于在俯视下的角部的部分在切削加工时最先与被切削件接触。因此,在高进给加工那样与被切削件的接触冲击大的加工条件的情况下,周面切削刃的端部有受到损伤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切削加工时的对与被切削件的接触的耐冲击性优异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侧面,其分别与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连接且具有第一侧面;切削刃,其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的交线部且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对应配置的第一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在侧视下为向所述上表面侧凸起的凸状,在俯视下为向内侧凹陷的凹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工具具有所述镶刀和将所述镶刀的所述第一切削刃的至少一部分安装为具有负的轴向前角的刀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所述切削工具旋转的第一工序;使旋转的所述切削工具的所述第一切削刃与被切削件接触的第二工序;使所述切削工具和所述被切削件离开的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中,使所述第一切削刃中的除去端部的部位最先与所述被切削件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第一切削刃在侧视下为向上表面侧凸起的凸状,所以能够较小地形成切削加工时的第一切削刃与被切削件的接触角,因此能够减少或分散与被切削件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力,结果是耐冲击性提高。另外,由于将第一切削刃设为在侧视下向上表面侧凸起的凸状且同时设为在俯视下向内侧凹陷的凹状,所以在将镶刀安装于刀夹且使其旋转时,能够将和第一切削刃描绘的旋转轨迹中的与刀夹的旋转轴平行的截面相交的线段形成直线状,因此能够将被切削件的被切削面(壁面)精度良好地形成平坦状。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镶刀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从(a)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C)是从(a)的箭头B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刀夹的图,(a)是表示刀夹单体的立体图,(b)是表示在(a)的刀夹上安装有镶刀的状态(切削工具)的立体图。图4是放大表示图3(b)的刀夹前端区域的图,(a)是的立体图,(b)是侧视图。图5(a) (C)是说明使用图3(b)的切削工具制造切 削加工物的方法的工序图。图6是表示在图5的制造切削加工物的工序中的镶刀与被切削件接触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是表示在图5的制造切削加工物的工序中的被切削件的被切削的部位的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镶刀〉以下,参照图I及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I及图2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2在俯视下具有长方形状(大致长方形)的镶刀本体(未图示),并且具有具有后刀面的侧面3 ;具有前刀面42的上表面4;具有安装座面的下表面5。即,在俯视下,侧面3围住的轮廓的形状为长方形状,侧面3具有与长边对应的第一侧面31 (主侧面)和与短边对应的第二侧面32 (修光侧面)。侧面3分别与上表面4及下表面5连接。镶刀2在上表面4与侧面3的交线部具有切削刃6,在下表面5与侧面3的交线部具有切削刃7。在本实施方式中,镶刀本体为长方体状(大致长方体)。换言之,在侧面3中,在含有图2(c)所示的第一侧面31的侧视下,连接位于上表面4侧的上端部3a和位于下表面5侧的下端部3b的直线LI与镶刀2的上下面方向的中心轴S2平行。由此,与镶刀2的上表面4侧的切削刃6同样,能够使用镶刀2的下表面5侧的切削刃7进行切削加工。直线LI为与下表面5的安装座面垂直的直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表面4及下表面5的结构相同,因此对重复的内容适宜省略说明。镶刀2如上述那样,在上表面4与侧面3的交线部具有切削刃6。具体而言,在镶刀本体的角部配置拐角切削刃63(63a、63b)。另外,在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拐角切削刃63、63之间形成有位于镶刀2的长度方向的主切削刃61和位于宽度方向的修光刃62。换言之,主切削刃61是指位于上表面4和第一侧面31的交线部的第一切削刃61,修光刃62是指位于上表面4和第二侧面32的交线部的第二切削刃62,以连接第一切削刃61和第二切削刃62的方式配置拐角切削刃63。以下,对各切削刃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主切削刃61为在进行切削加工时具有主要作用的部位,修光刃62为具有平滑地精加工由主切削刃61切削的被切削面的作用的部位。拐角切削刃63如图2(a)及图2(b)所示那样,在俯视下具有位于一个对角线上的两个高位拐角切削刃63a、63a(高位部)和与高位拐角切削刃63a相比在镶刀本体的厚度方向为低位置且位于另一对角线上的两个低位拐角切削刃63b、63b (低位部)。高位拐角切削刃63a为使用于切削加工的切削刃,其曲率半径从保持切削强度和加工形状的平衡的观点出发,通常优选为O. 4 6. 4mm左右。主切削刃61如图2(b)所示那样在侧视下为向上表面4侧凸起的凸状,如图2(a)所示那样在俯视下为向内侧凹陷的凸状。如此,由于主切削刃61在侧视下为向上表面4侧凸起的凸状,所以能够较小地形成切削加工时的主切削刃61与被切削件20的接触角,因此能够减少或分散与被切削件20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力,结果是,耐冲击性提高(参照图6)。另外,由于将主切削刃61设为在侧视下向上表面4侧凸起的凸状且同时设为在俯视下向内侧凹陷的凹状,所以在将镶刀2安装于刀夹I且使其旋转时,将和主切削刃61描绘的旋转轨迹中的与刀夹I的旋转轴SI平行的截面相交的线段形成直线状,因此能够将被切削件20的被切削面(壁面)20a精度良好地形成平坦状(参照图7)。在本说明书中,“内侧”是指相对于主切削刃61的镶刀2的内侧,是指后述的贯通孔50侧。对主切削刃61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切削刃61如图2(b)所 不那样,在侧视下具有位于修光刃62侧的一端6IA和位于一端6IA的相反侧的另一端61B。在主切削刃61中,在侧视下,与一端61A相比,另一端61B在镶刀本体的厚度方向位于低位置。另外,主切削刃61以随着从一端61A朝向另一端61B而接近下表面5的方式倾斜。进而,主切削刃61具有直线部61a和与直线部61a连接且向上表面4侧凸起的曲线即凸曲线部61b。凸曲线部61b的长度比直线部61a的长度大。并且,直线部61a与镶刀2的上下面方向的中心轴S2垂直。换言之,直线部61a为与高位拐角切削刃63a大致相同的高度,凸曲线部61b随着从高位拐角切削刃63a朝向低位拐角切削刃63b而高度逐渐变低。直线部61a为具有保持使用于切削加工的高位拐角切削刃63a的强度的作用的部位,在切削加工时与被切削件20较强地接触,因此需要强度,在兼顾强度和维持切削刃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30 JP 2010-1496921.一种镶刀,具有 上表面; 下表面; 侧面,其分别与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连接且具有第一侧面; 切削刃,其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的交线部且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对应配置的第一切削刃, 所述第一切削刃在侧视下为向所述上表面侧凸起的凸状,在俯视下为向内侧凹陷的凹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镶刀,其中, 在侧视下的所述第一切削刃中,与一端相比,另一端位于低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镶刀,其中, 在侧视下,所述第一切削刃以随着从所述一端朝向另一端而接近所述下表面的方式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镶刀,其中, 在侧视下,所述第一切削刃具有直线部和与所述直线部连接且为向所述上表面侧凸起的曲线的凸曲线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镶刀,其中, 所述直线部与所述镶刀的上下面方向的中心轴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镶刀,其中, 在俯视下,所述第一切削刃具有圆弧状的凹曲线部。7.根据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镶刀,其中, 所述第一切削刃具有在侧视下具有曲率半径Rl的凸曲线部;在俯视下具有曲率半径R2的凹曲率部, 所述曲率半径Rl比所述曲率半径R2小。8.根据权利要求I 7中任一项所述的镶刀,其中, 所述侧面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之间的中间区域还具有向内侧凹陷的约束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镶刀,其中, 所述约束部在含有所述第一侧面的侧视下在所述第一侧面的宽度方向的全长配置。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镶刀,其中, 所述约束部具有平面部。11.根据权利要求8 10中任一项所述的镶刀,其中, 在所述约束部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宽久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