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涉及ー种片上集成的输出功率自动调节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射频模拟前端大多采用SiGe、GaAs, HBT或者Bipolar等エ艺,它们具有高达IOOGHz以上的特征频率和良好的电流驱动能力。一般说来,晶体管的工作频率应该低于特征频率的1/10,因此以上エ艺被广泛应用在各种RFIC模块中。但是,随着亚微米、深亚微米技术的发展,CMOSエ艺经历了飞跃性的发展,其沟道长度不断减小,从O. 25μπι、0. 18ym减小到O. 13 μ m,乃至现在的90nm、45nm, CMOS技术在射频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突破,这ー转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CMOS器件的特征频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如65nmエ艺器件达到了 170GHz的特征频率,而90nmエ艺器件的特征频率也有近100GHz,因 此频率特性已不构成RF CMOS的壁垒。另ー方面,随着沟道长度的减小,CMOS器件的跨导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已经与硅基Bipolar接近,可以满足部分低端应用的需要,并逐步向高端应用迈迸。CMOSエ艺快速发展的背景,为数模混合的单片CMOS收发机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同时由于CMOSエ艺相比于其它エ艺在集成度、功耗、成本等方面具有的优势,CMOSエ艺已经成为了通信系统SOC化的首选。这就要求CMOS必须在实现Digital、Analog、Memory等功能的同吋,还可以集成RF电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基于CMOSエ艺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基于蓝牙、Zigbee, UffB等各种无线通信协议以及自定义协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出功率自动调节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偏置电路(21)、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和输出功率检测电路(23),输出功率检测电路(23)的输出端再连接到偏置电路(21)的输入端;所述偏置电路(21)为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提供偏置电压,该偏置电压根据输出功率检测电路(23)的输出电压值自动调节,进而控制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的输出功率,使得输出功率稳定在设定范围内;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采用全差分放大器电路结构,将系统前级提供的差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功率,驱动后级负载;所述输出功率检测电路(23)检测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的输出功率值,并将功率值转化为相应地直流电压值进行输出,并供给偏置电路(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出功率自动调节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偏置电路(21)、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 )和输出功率检测电路(23 ),输出功率检测电路(23 )的输出端再连接到偏置电路(21)的输入端; 所述偏置电路(21)为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提供偏置电压,该偏置电压根据输出功率检测电路(23)的输出电压值自动调节,进而控制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的输出功率,使得输出功率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采用全差分放大器电路结构,将系统前级提供的差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功率,驱动后级负载; 所述输出功率检测电路(23)检测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的输出功率值,并将功率值转化为相应地直流电压值进行输出,并供给偏置电路(2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出功率自动调节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电路(21)包括第八PMOS管(M8)的源端接电源(VDD),第八PMOS管(M8)的栅端和漏端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电流基准(Ieef)的一端和第九PMOS管(M9)栅极,第八PMOS管(M8)为第九PMOS管(M9)提供偏置电压,电流基准(Ikef)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九PMOS管(M9)的源端连接电源(VDD),漏端连接第i^一 PMOS管(MlI)的漏端,同时还连接到第十NMOS管(MlO)的漏端和栅端,第十NMOS管(MlO)的栅端和漏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偏置电压提供给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第十NMOS管(M10)的源端连接地(GND),第i^一 PMOS管(Mil)的源端经过第三电阻(R3)连接到电源(VDD),第十一 PMOS管(MlI)的栅端连接运算放大器(OPAl)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OPAl)连接成单位增益负反馈的结构,即其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运算放大器(OPAl)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功率检测电路(23)的输出端;功率检测电路(23)的输出信号经过运算放大器(OPAl)的隔离后控制第十一 PMOS管(Mll)的栅端,从而控制流过第十NMOS管(MlO)的电流,进而能够控制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的输出功率值,使其稳定在设定值附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功率自动调节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的结构包括 第五NMOS管(M5)为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22)的尾电流源,其栅端连接偏置电路(21)中第十NMOS管(MlO)的栅端和漏端,第五NMOS管(M5)源端接地(GND),第五NMOS管(M5)漏端连接第一输入NMOS管(Ml)和第二输入NMOS管(M2)的源端,为两个输入NMOS管提供偏置电流; 第一输入NMOS管(Ml)和第二输入NMOS管(M2)的源端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第五NMOS管(M5)的漏端,其中第一输入NMOS管(Ml)的栅端连接系统前级提供的差分输入信号的一端(VIN),第二输入NMOS管(M2)的栅端连接系统前级提供的差分输入信号的另一端(Vip); 第一输入NMOS管(Ml)的漏端连接第三NMOS管(M3)的源端,第三N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光,肖时茂,黄伟,于云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科微电子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