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胀管机部件,特别涉及卧式胀管机后座的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卧式胀管机其后座直接架在机身上,因此移动后座时,只有通过吊机起吊移 动后座,既需增加吊机等装置,又费时。还有一种移动方法是后座与机身间直接移动, 这样摩擦力很大,移动后座十分不便而且费力。此外,也增加了后座与机身间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卧式胀管 机后座移动装置,使其能方便、省力的移动后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卧式胀管机后座移动装置,由后座、可压縮万向球轴承、螺栓、机身组成,后座底 面设置可压縮万向球轴承,机身上开相应的槽,可压縮万向球轴承的球轴承置于槽中, 可压縮万向球轴承二侧的后座和机身间用螺栓连接。上述可压缩万向球轴承和螺栓在机身和后座上各分二排对称布置。在螺栓未拧时,所安装可压縮万向球轴承总弹力大于后座重量,使机身上面与后座 底面脱离接触,在轴承作用下,操作者能轻便移动后座,到所需位置时拧紧螺栓而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移动后座时,后座与机身间通过可压縮万向球轴承,减少了摩擦力,因此十分 省力、方便的移动后座,同时也减少了后座与机身间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座移动后的状态图。 图4为可压縮万向球轴承未压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可压縮万向球轴承压縮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l、图2所示,卧式胀管机后座移动装置由后座l、可压縮万向球轴承2、螺栓3、 机 ...
【技术保护点】
卧式胀管机后座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后座、可压缩万向球轴承、螺栓、机身组成,后座底面设置可压缩万向球轴承,机身上开相应的槽,可压缩万向球轴承的球轴承置于槽中,可压缩万向球轴承二侧的后座和机身间用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胀管机后座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后座、可压缩万向球轴承、螺栓、机身组成,后座底面设置可压缩万向球轴承,机身上开相应的槽,可压缩万向球轴承的球轴承置于槽中,可压缩万向球轴承二侧的后座和机身间用螺栓连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