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金拉出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405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板金拉出用具,由以下部分组成:构成外部容器的拉伸器壳体;与拉伸器壳体相对可自由进退、并在长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个面上设有齿条的轴部件;内置于上述壳体中、使轴部件进退、包括小齿轮在内的两个以上的齿轮部件,以及对上述齿轮部件施加拉力的外力导入装置,所述齿轮部件将导入的外力通过齿轮部件的齿轮比放大、转变为拉出轴部件的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1)通过齿轮部件的齿轮比将外力放大从而形成强大的拉出力;(2)通过拉伸扳杆可调整齿轮比,任意设定拉出力及拉出量;(3)可拉出板金硬度较高的凹陷;(4)是一种工作强度低、操作方便、轻量小巧但高效的板金拉出用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修理
,具体的内容是,用于拉出和修理车体饰板和保险杠凹陷部位的板金拉出用具,更具体地说,是通过数个齿轮改变齿轮比,实现较小扭矩产生巨大拉力的板金拉出用具。
技术介绍
在修理受损的汽车车身(车体饰板)时,对于金属板材上出现的凹陷,作为简便且快捷的修复方法,近年来,人们尝试了使用各种板金拉出用具从外侧将凹陷的车体饰板拉出的修理方法,采用这种修理方法,无需打开凹陷部位的背面,而是从外侧直接就能修复凹陷部位,大大地缩短了修理时间。这种修理方法所采用的板金拉出用具(也称拉出器)目前常见的有:前端设有焊接电极用的焊接喷嘴,也称溶接喷嘴的棒条,以及前端设有钩子的棒条等。采用焊接喷嘴作为拉出用具的修复方法,是将焊接喷嘴焊接在车体饰板的凹陷部位,然后用棒条向外拉,以改善车体饰板的凹陷程度。采用前端设有钩子的棒条作为拉出用具的修复方法,是将钩子直接或间接地连与焊接在车体饰板凹陷部位板金上的焊接垫圈或开口销连接,然后用棒条向外拉,以改善车体饰板的凹陷程度。关于这种板金拉出用具或拉出器、以及使用这些工具的车体饰板的修理方法,有以下专利文献已进行了公开报道。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3170676号)报道了一种用于修理金属板材凹陷的拉出器,该拉出器具有往复运动机构的驱动部位,该驱动部位为长方形结构,其内设有中空圆柱状的油缸及活塞,既,可利用油压获得拉出板金面所需的力量。-->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19217号)提出了一种双油缸一体式车辆修理装置,其第一油缸拉出车体饰板的凹陷,第二油缸能对第一油缸拉出的车体饰板凹陷中的特定部位再实施拉出,其中,滑动杆作为拉出轴,其外周设有齿条齿轮,通过棘轮机构的棘轮杆,或是电动马达驱动小齿轮转动。此外,还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板金拉出用具的报道。在这些报道中,利用杠杆原理的板金拉出用具,由于其本身为手持式工具,因此在使用范围和拉力强度上受到限制。而利用油压为动力的拉出器,虽然能获得很大的拉力,但因拉出器本身重量较大,增加了操作的不便。至于齿条加小齿轮机构的拉出器,由于未谈及增强拉力的具体手段,所以,其拉力的强度恐怕也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强度低、操作方便、以较小的扭矩产生较大拉出力的拉出器,即,在修理的拉出作业中,能将维修人员较小的操作力度转变成放大的拉力,将凹陷的板金面拉出的拉出用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金拉出用具,由以下部分组成:构成外部容器的拉伸器壳体;与该拉伸器壳体相对可自由进退、在轴的一面设有齿条的拉伸轴;置于拉伸器壳体中,使拉伸轴进退、包括小齿轮在内的两个以上的齿轮部件;对所述的齿轮部件施加拉力的外力导入装置;所述齿轮部件将导入的外力通过齿轮部件的齿轮比放大、转变为拉出轴的力。在所述拉伸器壳体内,设有阻止沿着拉出方向移动的轴部件返回的棘轮机构。在所述外力导入装置中连接有拉伸扳杆。一种板金拉出用具,其特点是,含有拉伸器壳体、外力导入装置、拉伸扳杆、支撑板、拉伸轴和把持柄,在拉伸器壳体内的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和棘轮齿轮,在第一连接轴的第一齿轮连接端(左侧)外侧设有外力导入装置;在拉伸器壳体的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齿合,第三齿轮与拉伸轴的齿条齿合;棘轮爪支杆固定在拉伸器壳体上,其上连接有棘轮爪,棘轮爪与棘轮齿轮咬合;棘轮爪支杆的右侧外端连接拉伸扳杆;拉伸轴平行穿过整个拉伸器壳体,通过其单面的、与第三齿轮齿合的齿条在拉伸器壳体中自由地进退;拉伸器壳体的一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外侧连接有脚部机具。本专利技术通过数个齿轮的不同齿轮比,将作业人员施加的扭矩予以放大,产生巨大拉力。由于通过齿轮比将作业人员输入的扭矩转换成拉力,因此,每操作一次的拉出幅度当然也比较小。不过,车体饰板凹陷的拉出作业本身只有数毫米到数厘米之间,一次不够可增加操作次数。为了保证通过数次操作达到一定幅度的拉出,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在每次操作后拉出幅度的返回。本专利技术在拉伸器壳体内设置的棘轮机构阻止了凹陷拉出后的返回。为了保证通过数次操作达到一定幅度的拉出,作业人员通过外力导入连接器连续施加一定方向的转动力(扭矩),本专利技术中的外力导入连接器与棘轮板杆相连,只要装上拉伸扳杆,就可以简单连续地施加一定方向的转动力。本专利技术板金拉出用具的积极效果是:(1)通过数个齿轮的不同齿轮比,将作业人员施加的扭矩予以放大,从而获得强大的拉出力。(2)通过拉伸扳杆可任意调节齿轮比,从而对拉出力及一次操作的拉出量进行任意设定。(3)可拉出以往的拉出器无法拉动的车体饰板硬度较高的凹陷。(4)是一种工作强度低、操作方便、轻量小巧但高效的板金拉出用具。【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板金拉出用具的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板金拉出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与车体饰板或保险杠修理用拉出用具连接拉出凹陷板金面的步骤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是:10、拉伸器壳体,         11、外力导入部,            12、拉伸扳杆,13、支撑板,             14、拉伸轴,                15、把持柄,20、孔,                 21、第一齿轮,              22、第二齿轮,23、第三齿轮,           24、棘轮齿轮,              25、第一连接轴,26、第二连接轴,         27、棘轮爪,                28、棘轮爪支杆,30、拉出用具,           31、扣接杆,                40、脚部机具,50、车体饰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板金拉出用具的实施状态进行如下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状态说明。参见附图1。该图是本专利技术板金拉出用具的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A)是正视图,(B)是后视图,(C)是俯视图,(D)是仰视图,(E)是右视图,(F)是左视图。一种板金拉出用具,含有拉伸器壳体10、外力导入装置11、拉伸扳杆12、支撑板13、拉伸轴14和把持柄15;拉伸器壳体10的正面设有一块长方形的支撑板13,拉伸轴14通过支撑板13平行穿过整个拉伸器壳体10;在拉伸器壳体10的左侧外侧设有外力导入装置11;在拉伸器壳体10的右侧外端连接着拉伸扳杆12——该拉伸扳杆12用于操作拉伸器壳体10内阻止拉伸轴14后退的棘轮机构;在拉伸器壳体10的下方设有把持柄15,其实,把持柄15可以设置在拉伸器壳体10的任何一个面上,起把持的作用,作业人员可根据需要,将把持柄15安装在任何一个或二个合适的面上。参见附图2。该图是板金拉出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A)是从仰视角度展示的齿轮部件构造;(B)是从侧视角度展示的齿轮部件构造。在本实施状态下,在板金拉出用具的拉伸器壳体10内,与拉伸轴14垂-->直交错,设有第一连接轴25和第二连接轴26,在第一连接轴25上设置第一齿轮21和棘轮齿轮24,在第一连接轴25的第一齿轮21连接端(左侧)外侧设置外力导入装置11——该外力导入装置11可以与市面上有售的拉伸扳杆12连接,在附图1(F)左视图中,外力导入装置11上设有拉伸扳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板金拉出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金拉出用具,其特点在于,由以下部分组成:构成外部容器的拉伸器壳体;与该拉伸器壳体相对可自由进退、在轴的一面设有齿条的拉伸轴;置于拉伸器壳体中,使拉伸轴进退、包括小齿轮在内的两个以上的齿轮部件;对所述的齿轮部件施加拉力的外力导入装置;所述齿轮部件将导入的外力通过齿轮部件的齿轮比放大、转变为拉出轴的力。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0-17 2007-2707551、一种板金拉出用具,其特点在于,由以下部分组成:构成外部容器的拉伸器壳体;与该拉伸器壳体相对可自由进退、在轴的一面设有齿条的拉伸轴;置于拉伸器壳体中,使拉伸轴进退、包括小齿轮在内的两个以上的齿轮部件;对所述的齿轮部件施加拉力的外力导入装置;所述齿轮部件将导入的外力通过齿轮部件的齿轮比放大、转变为拉出轴的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金拉出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伸器壳体内,设有阻止沿着拉出方向移动的轴部件返回的棘轮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金拉出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谷胜大岛拓治
申请(专利权)人:汽车便利俱乐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